《蔚蓝的王国》是屠格涅夫晚年散文诗中的名篇之一。全文以奇特而美妙的想象和生动优美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令人为之心动的蔚蓝世界。这篇优美的散文诗,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并不是很容易,主要是各种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恰当运用;还有优美生动、富有韵律的语言。尽管我曾经教过这篇文章,但在备课的时候还是认真地把文章读了几遍,似乎对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还有些模糊。我的理解是,文章通过对蔚蓝王国的人、景、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没有烦恼、痛苦、忧患、压迫、灾难,有的只是快乐、幸福、自由、美丽和温馨的憧憬,是作者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所以,在教学中我想着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习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场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经典的文学作品是要用心去体味和感悟的。我把这篇散文诗的教学的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在充分感悟语言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意,让学生在品读赏析语言中学会积累、欣赏精妙的词句。企望通过简化头绪,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力求在这一篇文章中侧重于某一个方面有所收获。
上课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品读来进行赏析。在课前,学生已经阅读过,但我不满足于此。我想,既然是散文诗,就要读出其中的韵味来。所以,我和学生一起边读边赏,边读边思考。第一个过程是自由读,其目的是熟悉课文,解决生字词。读后学生反映,有一个词“潺潺”不认识,我告诉学生读“chán”。然后我让学生再读文章,读的形式改为轮流读。因为这篇文章篇幅不长,而且,共计12段,每段的长短相近。在听读的时候,主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听完后,结合文章用“这是一个 的大海。”的句式来说话。
2、在听的时候,注意把文章中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画出来。
学生读毕。开始思考上面两个问题。过了一会儿,我让同学们把书本合起来,凭记忆说说第一个问题。最近几次上课的时候,我经常用这个方法。原因是我发现,以前有学生在听读的时候,并不很认真很投入,有同学可能觉得轮不到自己读书就开小差,影响了效果。而这样让学生合起课本来回答,带有一点“逼”的意思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读的习惯。实践证明,达到了目的。当然,我故意卖个关子,说假如你实在不太熟悉,也可以偷偷地翻开书来看一眼,还要赶快合起来。这个主意我是从钱梦龙先生那学来的。也可以说是欲擒故纵吧。当然,这个环节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第二个环节,在读的过程中完成,但是只是完成了一个信息的筛选,还没有真正地走进文本去含英咀华。所以,学生画好后,我说,再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语言文字能够吸引我?也就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几位同学都说文章的第八段最吸引自己,即
“我们看到一些岛屿,晶莹明澈的仙岛,岛上的各种壁玉宝石光艳夺目。——仙岛隆起的岸上飘来醉人的芳香;一些岛上像下雨似的朝我们身上飘洒白玫瑰和铃兰花,另一些岛上忽然飞起一群五彩缤纷的长翼的鸟儿。”
这一段,我也是很喜欢,既然学生与我心有灵犀一点通,我就顺水推舟以这一段为抓手,重点赏析。我说,这一段文字的确很美,可是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往往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来看待一个问题,从而可以领略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岛屿的“美”的吗?
一番思考后,第一位同学说,这里作者写岛上的景物时,借助多种景物如“壁玉宝石”“芳香”“白玫瑰和铃兰花”“鸟儿”来写处了岛屿上的充满生机活力以及神奇美丽。
第二位同学说,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写的。比如:“一些岛上像下雨似的朝我们身上飘洒白玫瑰和铃兰花”就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沁人心脾的花瓣之多。我肯定了他的思考,并问他:“既然是多种,那么还有其他的修辞手法吗?”回答问题的同学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表述不准确,因为这里没有再次使用修辞手法。
“这位同学开了好头,还有其他不同的角度吗?”我接着启发道,可是学生们似乎不能再发现什么了。我提示说,比如,这里既写到“醉人的芳香”,又写到“白玫瑰和铃兰花”,这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呢?另一个同学马上举手说,这里还从不同的感觉的角度来描写景物,其他同学也一下子豁然开朗,原来这里从视觉、嗅觉和触觉来写了岛屿上的景物给人带来的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同学们指认了表现不同感觉的具体文字后,我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知道了这样写,能够从多个方面来展示景物之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习到这里,我还是没有罢休:“再想想,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写的?”学生一时语塞,好像已经无话可说了。于是,我故意把文章中的一些优美的词语“晶莹明澈”“光艳夺目”“醉人”“五彩缤纷”抽去,改变成“我们看到一些岛屿,有仙岛,岛上有各种壁玉宝石。——仙岛隆起的岸上飘来芳香;一些岛上像下雨似的朝我们身上飘洒白玫瑰和铃兰花,另一些岛上忽然飞起一群长翼的鸟儿。”再请同学来读读,看看与原文相比,有些什么差别。同学们读后,都觉得改编后的语言单调乏味,没有原文生动具体。我正是希望通过“删词法”,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还运用了大量的优美的形容词,来准确地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特征。
到这里为止,我觉得学生已经能够从不同角度去赏析一段文章了,我说其他的内容我们就不一一在课堂上讲解,大家可以参照这样的方法去找寻自己认为的美点加以赏析,你会品味到屠格涅夫这位语言大师的神来之笔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考虑到平时练习和考试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案表述上的草率和不完整,我又分别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把刚才的赏析的语言,完整地写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虽然我们没有从头到尾地逐句逐段分析,但是,我想方法是最重要的,掌握了方法后,再迁移到其他内容,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当然,这还只是半程阅读,还只是对别人的语言文字的把玩,还没有体现自己的运用上,如果时间允许,来一个现场练习,或许效果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