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W >> 蔚蓝的王国 >> 正文

 

《蔚蓝的王国》非线性教学设计

《蔚蓝的王国》非线性教学设计
  
   苏陆琴
  一、 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创作散文诗和朗读散文诗的知识。
  2、技能掌握与指导:欣赏散文诗和朗读散文诗的技能。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点评,发疑解疑,学生互相提问、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品味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好情怀。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对大海的热爱和陶醉,大海的美丽可爱,充满青春的美丽,带给人们无限的幸福和快乐,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认同率达95%
  二、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散文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不够,课文中有些想象描写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
  三、学程与导程活动
  (一)、“说梦”――导入场景
   教师开场白: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学生肯定回答。教师要求学生回忆一次甜美的梦,学生之间可小声交流,教师与学生也可单独交流。有两个学生和老师耳语自己的梦,分别是梦见自己到了最向往的南极洲和自己考了全班第一名的情景。老师乘势导入课文:今天我们来共同走进一个美妙的梦境,那就是屠格涅夫写梦的散文诗《蔚蓝的王国》。
  (哪次梦最甜美?让学生回忆、相互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认识“美梦”有哪些特征,学生充满了个性的理解,将直观形象与思维体验结合了起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平常状态进入了教学情境。)
  (二)、初读课文,进入情境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布置要求:1、划出生字词2、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朗读完毕,教师表扬学生,提示阅读方法。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屠格涅夫梦中的大海有些什么景物。
  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作者笔下的梦中人、梦中景,并且进一步讨论明确梦中情。
  边讨论边板书。
   (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利用学生认识的大海与屠格涅夫认识的大海进行对比,学生的情感经历了冲击,并对梦中人、梦中景、梦中情有了自己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建立意境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有奇妙想象的句子,找出自己最喜欢,认为写得最优美的语句或段落。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集体朗读。
  教师适时点拨体裁特点,提醒学生注意散文诗语言优美的特点。
  (进一步品读课文训导操练,给学生表达思维的机会,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融进朗读中,大海的美妙在每个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个体意境各不相同,这是非线性的;但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是一致的,这又是线性的。)
  (四)、三读课文,形成意向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分小组活动,组内学生互相提问、答疑。学生不能解决,邀请教师加入。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既然是“我的伙伴”,为什么我却不知道“是些什么人”?
  2、“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
  让没有生命的事物来倾诉爱情,而且要连续倾诉两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里的爱情指什么?
  讨论后明确: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大海的美丽可爱,充满青春的美丽,带给人们无限的幸福和快乐,表达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陶醉。
  这里的爱情指理想。
  3、第11小节“她”指什么?
  教师再参加学生小组讨论后,将第三个问题提出全班集体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她”指“母亲”、“妻子”、“天使”等等。
  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指理想。天堂指蔚蓝的王国,理想拉着你的手,走向永不衰败的天堂。
  (学生自由的表达是新课标对学生学习语文所追求的个性化境界。这里教者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并预见学生可能碰到的学习障碍和生成的问题,很好地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五)体验梦境,驰骋想象。教师播放带有海水声音的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心目中的大海,看看《蔚蓝的王国》里有哪些景物进入自己的梦境,自己还希望哪些景物进入理想的王国。
   学生用画笔出理想的王国。教师指名学生展示作品,并作说明。
  (新课程下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应具有开放性。
  在这活动过程中,教学的“非线性”进一步得到体现。 尽管梦中人“伙伴 、 女人”梦中景“大海 、小船、 仙岛 、花鸟”都进入画面,但每个学生展现出来的面却都不一样。)
  四、练习与拓展
  交流历代文人墨客赞大海的文章、词句.并诵读交流。
  (学生积累了海之人、海之景、海之情的理解,再加上大量关于海的讨论,体验在加深,认识在加深,价值观的认同,情感的激发,这时回忆起的最甜美的梦可能已不是刚上课时回忆的那个梦,而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由预设的线性---非线性----线性,得到螺旋式上升。)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蔚蓝的王国 梦中人 我 伙伴 女人
   梦中景 大海 小船 仙岛 花鸟
   梦中情 青春 快乐 爱情 幸福
  六、教学反思
  《蔚蓝的王国》是俄国十九世纪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诗。课文以奇特的想象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梦境,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情怀。这是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散文诗这一题材,教材的编者将它放在《奇思妙想》这一单元,所以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课堂教学三维五个方面的目标,综合确定为“体会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的美好情怀,学习运用奇妙的想象”,作为核心目标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然而在具体实施时,分立的三维五个方面的目标容易突兀地呈现,实施过程中容易零散化,对执教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以前讲时,我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以散文诗的知识点为中心,着重于字词句章的分析,教法上主要运用的还是过去的传递性教学方法。设计了“作者介绍导入课文——范读课文,理清结构——分析段落,赏析句章——总结课文,掌握写法——课后作业,诵读课文”这样的教学方式。课后,学生反映学习积极性不高,基本上属于被动接受,对课文的感悟不深,课堂气氛沉闷,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我自己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觉得问题的根源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理念束缚了自己,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偏离了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方法上单向传递,师生缺少交流。和备课组的老师们进行了反复讨论后,以“设置情景、双向交流、多边活动、赏读感悟”为指导思想,设计了“说梦——设置情景、说海——导入课文、赏读——品味语言、感悟——体会情怀、质疑——互助探究”的教学思路。学生和教师的反映都很好,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不是死板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这样就由传递性教学向研究性教学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在评课过程中,我和备课组的老师们同时感觉到,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还缺少合适的平台,另外,本课作为“奇思妙想”单元中的一篇,应该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因此,我增加了小组学习,根据课文中的问题大部分属于开发性的特点,将质疑答疑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增强了学生探究和合作的意识。我还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用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王国。学生反映热烈,测评的各项指标比前两次都有提高。
  对改变学习方式的几点认识:
  1、关于预设与生成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学习方式注重课前的精心设计,注重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成性目标”的价值。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生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兴趣,加深认识,深化体验,而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有方向、更有成效。我在这次实验课中也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三个班上课,没有一次的进度是一样的。但是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偏离教师的预设轨道,从而影响教学进程。比如在第二次上课时,学生质疑时提到文中的“女人”、“她”到底指谁,结果众说纷纭。我没有打断学生,而是让他们尽情交流,最后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但这样使得我准备好的一个教学步骤没有能够进行。课后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也是各抒己见。大部分老师认为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地把“明确的预设任务以及对预设任务的完成”作为一堂“好课”的标准,课堂教学应当是非线性的,是与景俱进、动态生成的。
  2、关于多媒体教学
  在本次实验课过程中,一开始我曾经想采用多媒体教学,为此也进行了课件设计。备课过程中,我和备课组的老师们进行了讨论,大部分老师都认为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文学形象不能直接诉诸于感觉知觉,它必须以文学语言为中介,通过再造性想象才能把课文描述的形象再现出来。对于本文来说,这是一篇充满神奇想象的散文诗,如果简单地把作品的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学生就少了感悟和思维的余地,一些非线性的生成可能就会受到压制。所以,本课后来没有采用多媒体,只是在朗读时加上配乐,意在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驱遣想象,引导入境,创设情景,从而使学生能从更多的角度体味作品深邃意蕴和内在美。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具有整合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大语文”的观念,符合人本主义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要把课文当作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而不是物化的东西。其次,要开发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作为资源。再次,学科的整合也新课标下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我在这次实验课中,运用了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手段和知识,对研究语文课堂的非线性机制、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蔚蓝的王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蔚蓝的王国》非线性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关于<蔚蓝的王国>上的破折号
    《伟人细胞》课堂实录
    《蔚蓝的王国》说课稿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4
    整体感知 细读语言 美梦永存——《蔚…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
    课题:蔚蓝的王国
    蔚蓝的王国
    《蔚蓝的王国》教案
    散文诗《蔚蓝的王国》
    七年级-《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三则
    《蔚蓝的王国》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
    蔚蓝的王国(课堂实录)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
    蔚蓝的王国·教学反思
    《蔚蓝的王国》课堂同步练习
    《蔚蓝的王国》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学…
    《蔚蓝的王国》教学实录
    课堂教学实录:《蔚蓝的王国》
    蔚蓝的王国
    ——《送东阳马生序》课堂教学实录
    反思《蔚蓝的王国》的课堂教学
    蔚蓝的王国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
    名人名言/屠格涅夫
    蔚蓝的王国·知识点精析
    蔚蓝的王国
    蔚蓝的王国·鉴赏品味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蔚蓝的王国》…
    蔚蓝的王国·问题探究
    《蔚蓝的王国》 教学设计
    《南宋杰出女词人——李清照》课堂实…
    语文教师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意图
    二十四  蔚蓝的王国(一课时)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蔚蓝的王国》同…
    蔚蓝的王国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蔚…
    浅文深教《七颗钻石》
    走进文本,还原语文本色----教学诊断…
    蔚蓝的王国
    屠格涅夫
    追求语文教育路上的别样风景
    中学生必读散文(十三) 轻轻地走与轻…
    灵动的语文课堂:生成性阅读教学
    阅读方法例谈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蔚蓝的王国》教学详案
    深文浅教《蔚蓝的王国》
    语文阅读课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三个意…
    《蔚蓝的王国》《七颗钻石》《天上的…
    屠格涅夫:为一份“柏拉图之恋”献出一…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诞辰
    浅谈屠格涅夫的诗学——文学本质探析
    干干净净的屠格涅夫
    在屠格涅夫的精神家园里留连
    屠格涅夫的爱情
    屠格涅夫精品集:戴灰眼睛的人——俄…
    暑期一题七文优秀作业展评
    浅谈屠格涅夫《父与子》中的革命民主…
    屠格涅夫名言警句
    屠格涅夫和他的童年生活
    屠格涅夫的法兰西岁月
    蔚蓝的王国
    伊•谢•屠格涅夫生平著作…
    屠格涅夫家的姑娘们
    谈骨气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