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合面中学 明生良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 2、理解本文题材的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运用,尤其是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和巧妙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层层推进论述观点和语言理解。 2、难点: 本文语言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是怎样演变的?人类之前的生物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地球上的另一个生物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人类的飞船又如何能飞上蓝天、登上月球?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 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会因此而受到深刻的震撼吗? 二、新课 1、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观点: 敬畏自然中的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自然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应该以什么样的关系相处?请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⑴ 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出现在文中的哪一部分? ⑵ 标上段号,概括段意(或找出每段中能概括段意的关键性语句)。 ⑶ 根据段意划分出段落层次。 2、讨论明确: ⑴ 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性散文,文中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观点。 ⑵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观点。 第二部分:比较人与自然的智慧。 其中2至4段讲人类的智慧。5段讲大自然的智慧(比较),第6段讲人的智慧与自然的智慧的关系。 第三部分:宇宙有生命,人与其它事物是兄弟关系。 第四部分: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3、研读课文: 本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因此,文章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引论部分,引出观点,并加以否定。第二、三部分可以看作本论部分,第四部分则可以看作结论部分。全文通过层层推进,得出论点。 ⑴ 人们常常认为人与自然是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否定? 明确: 普遍宣称征服自然,从历史长远、人与自然的关系及智慧三个方面加以否定。 ⑵ 细读文章第二部分,比较人与自然的智慧: ① 人类的智慧有哪些?是否值得骄傲?大自然的智慧是否远胜于人?为什么? ② 明确: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 原因在: 第一、高科技上,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还很狭小; 第二、人类认识是一断纠错的历史; 第三,矿坑可能是人类自掘坟墓; 第四、在太空中也许有比人类智慧高得多的生物,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而人类也是大自然的杰作。 4、细读第三部分,理解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⑴ 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是什么?人类和大自然的其他事物有什么样的关系? ⑵ 明确: 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式。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和其它生物是兄弟关系,所以人类理应爱护自然。 5、小结: 文章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关,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人类与大自然的智慧比较,到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层层推进论述,最后引出结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6、理解难点句子: 句子由学生讨论提出,并协同解决,老师给予点拨。 7、写作特色,写作技巧: 讨论归纳: ⑴ 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⑵ 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拓展 敬畏自然是否意味着对自然俯首称臣呢?(让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板书设计】 引论 征服自然,不自量力 比喻 拟人 本论 比较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智慧 反问 解释宇宙是有生命的,善待每一样生命 对比 结论 敬畏自然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敬畏自然,周国平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敬畏自然》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