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J >> 将相和 >> 正文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中心小学 蔡国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领悟、掌握自主学习、积累、感悟、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够个性鲜明地学习语文。本课时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知人物(蔺相如)形象,进而抓住重点句深入剖析人物特点,当学生对蔺相如有了深入感知后,通过演一演这个环节,让学生把内化的语言进行重组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表演可以使学生的个性,才华,以表演的方式得到发挥,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并且能实现知情的同步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放点让学生从人物的言行感知人物特点并能读出对文本的理解,表演环节主要评价学生的语气是否抓住了人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完璧归赵”的故事,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能说出“理直气壮”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的读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蔺相如的特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几个重点句子。

  3、深刻领会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得斗争精神,能通过角色扮演表达出对人物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感悟人物特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能较好地表演。


【教学准备】

  学生:对战国作适当了解。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引领学生走进战国时代

  1、复习:    课文写了哪几个故事?这几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什么时候?(战国)距今已有2200多年。

  2、教师导语:     战国时候,七国鼎立,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正巧,那时的齐国国王得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贝──和氏璧。秦王知道了,他也非常想要这块和氏璧,于是就发生了这样一个传奇故事。板书:完璧归赵。


二、研读“完璧归赵”,感受蔺相如的人物特点

  1、读课文第一段,感悟蔺相如的人物形象,尝试用简短的话来概括对蔺相如的认识,如“机智勇敢”。

    要求:用短语概括人物特点,并划出重点句,写好自学批注。

  2、头脑风暴式反馈:     指名说说蔺相如的人物特点,教师板书:机智勇敢、临危不惧、忠君爱国、胆识过人……

  3、重点句解析:     抓住最令你有感触的句子来说说你的理解。要求先读句子,然后谈你的理解,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好重点句、重点词,能在语气和语速上作适当的处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理解。

   ⑴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这块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个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个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教学预设: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蔺相如和大臣的不同主意,感受蔺相如胆识过人,忠君爱国的情操。

   ⑵ 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教学预设:引导学生体会当时蔺相如取回和氏璧的巧妙办法,让学生开拓思路,想像有没有更加好的办法,从而进一步认识蔺相如的聪明才智。

   ⑶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教学预设:抓住重点词“理直气壮”“撞碎”等词,感悟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进而感受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和识人心(知道秦王的贪心)。

   ⑷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个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教学预设:从缓兵之计到暗度陈仓,引导学生揣摩蔺相如为何要让手下人连夜带璧回国?进一步感受蔺相如的机智。


三、情景再现,激发兴趣;角色扮演,复述故事

  1、设计一:观赏“完璧归赵”的动画片,尝试给动配音,要求注意说话的语气。

    训练过程:

   ⑴ 看“完璧归赵”动

   ⑵ 人物对话练习,注意表达的语气。

   ⑶ 指名给动配音,评价配音的语气。

  2、设计二:角色扮演,复述课文:

    训练过程:

   ⑴ 指名说说复述的具体要求,教师作适当指导。

   ⑵ 准备复述,学生自由说。

   ⑶ 检查性反馈复述:指名复述,指名评价复述质量。


四、总结提升,拓展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历史的兴趣

  1、读了“完璧归赵”,你有什么收获?可从蔺相如说,从自己说,从中心说。

  2、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对历史的阅读兴趣:

    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学习更多关于战国时期的故事,更加深刻地了解课文所处的时代。
【板书设计】                 将相和

             机智勇敢

             胆识过人

         蔺相如 识人心 ……

             临危不惧

             忠君爱国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将相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将相和》片段教学
    《将相和》教学插图
    《将相和》教学建议
    《将相和》教学建议
    《将相和》重点难点
    《将相和》教法建议
    《将相和》相关链接
    《将相和》相关知识
    和氏璧的流传
    《将相和》快乐练习:写字
    《将相和》近义词反义词
    《将相和》解词造句
    《将相和》重点词语
    《将相和》内容提要
    《将相和》句式变化
    《将相和》教后感
    编撰对联,张扬个性──《将相和》教…
    朴素教学中的真──评任中平的《将相…
    深入解读文本 充分利用文本──《将…
    抓住核心问题,长文也可以短教──《…
    蔺相如是仅仅靠一张嘴吗?──《将相…
    教学《将相和》有感
    我眼中的蔺相如──《将相和》教学一…
    “余音绕梁”,更添精彩──《将相和…
    “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
    历史故事 经久不衰──《将相和》教…
    还一个真实给学生──《将相和》教学…
    长文短教的短与长──《将相和》教学…
    《将相和》说课设计
    《将相和》说课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谈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将相和》教学设计
    精心设问、充分讨论、激活思维──《…
    《将相和》教学杂谈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案例
    《将相和》教学案例与反思
    《将相和》教学案例与后记
    《将相和》教学片断评析
    扣住一张“嘴”,读活文中人──《将…
    《将相和》佳句赏析
    《将相和》课文简说
    《将相和》电子课本
    《将相和》学习目标
    《将相和》难句讲解
    《将相和》课文导读
    《将相和》写作特点
    《将相和》章法结构
    读《将相和》有感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词句解析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读《将相和》有感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案例反思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说课设计
    抓联系 明因果 悟方法──《将相和…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说课设计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将相和》教…
    精心设问 充分讨论 激活思维──《…
    《将相和》给我们的启示
    《将相和》教学片段预设及理念
    《将相和》教学实录
    从《将相和》谈语文合作学习
    《将相和》说课设计
    从对比中感悟人物形象──《将相和》…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后记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中出现“宾馆”一词妥当吗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人物评论记
    《将相和》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与教学反…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将相和》一课教学反思
    运用“教扶放”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
    语文的回家之旅──《将相和》教学反…
    《将相和》教后记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小记
    《将相和》教学反思
    演·说·写──我教《将相和》
    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特级教师…
    以说促读 长文短教──《将相和》教…
    因势利导 寓教于乐──《将相和》教…
    还学生的自主感悟过程──《将相和》…
    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将相和》教…
    《将相和》教后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