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危急情况下,哈尔威是如何果敢地指挥救人的? (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870年3月17日夜晚,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2).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向了“诺曼底”号的侧舷,将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3).船上发生了巨大的震荡,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搡,船上一片混乱。 (4).先消除惊恐,强调“必须把60人救出去”——了解情况,确保没有其他险情——严肃纪律,优先救出弱势群体——指示“快干”,确保全体人员获救。 (5).60人全部获救,船长屹立舰桥,随轮船一起沉入深渊。[结合学生回答,老师略作点评、补充。] 2.大家平时讲过故事,有时讲给大人听,有时讲给朋友听,有谁能够告诉我,讲故事要注意讲清故事的哪些内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学生回答,教师简单归纳,并过渡——] 3.那么现在,请大家开始准备,先同桌互讲,然后请几位同学以故事接龙的形式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 [学生准备,约六分钟左右,学生讲述时,老师就学生讲述的要点进行评价、指点。] 三.“诺曼底”号沉没了,几个月后在海事法庭上双方代理就这场海难事故责任确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结果未定;现在假设我们正在海事法庭上,分别是双方的代理,我们来一场模拟辩论会,看看事故责任方到底是谁?(课堂探究活动) 准备活动: 1)将班级分为两方:一方为“诺曼底”号辩护;一方为“玛丽”号辩护; 2)各方在预备时间内找到对已方有利的证据为已方船只辩护; 3)辩论开始后,举手经过老师同意后发言,可列举已方证据,也可反驳对方观点。 [对学生的辩论应作适当的指导和评点,对双方同学的表现予以肯定和鼓励。] 四.作业 1.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出原因并作简单分析,150字左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2.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并分析什么是英雄行为。 教学重难点: 1.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像欣赏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就上次作业 作适当点评,选两到三篇较好的作业 作示范点评。 2.在作业 中,大多数同学都非常欣赏哈尔威船长,认为他是一位英雄,大家觉得在文章中哪一部分最能体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特征。[十六小节后的一段对话] 大家准备一下,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朗读,象真的那样。 二.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1.文章中有两个“谜”,让我们大家来共同揭开谜底。 谜一: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谜二: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他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 [参考答案] 谜底一:有两种可能,一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救人的信念,忽略了自己;二是已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愿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并未忘记自己。 谜底二:从道理上说,哈尔威船长能把那么多人救出去,也一定能救出自己;他可以最后一个下救生艇,但决非不能上救生艇;他可以在水面上漂浮等人来救,但决非连在水面上漂浮一会儿都不可能。哈尔威已经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以葬身大海作为最后归宿,所以他不想救出自己。 2.通过两个谜底的揭开,我们逐渐开始了解哈尔威船长,你能不能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你心中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参考答案]: 忠于职守、敢于牺牲、舍已救人、勇于决断、沉着指挥等……。 三.拓展探究: 欣赏《泰坦尼克号》中船撞上冰山后的片断,然后讨论: 主题: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你认为有哪些人称得上是英雄,为什么? 答案:老师就学生的讨论发言进行归纳: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四.课堂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 五、作业 : 1、课后练习三 六、教后反思:
五、古代寓言两则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对照注释把课文读通读懂,了解寓意。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郑人买履》 教学目标 :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检查难句。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四、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 1、练习熟读,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较认识“之”的不同意思。 五、作业 :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刻舟求剑》 教学目标 : 1. 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难点: 理解课文,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学方法: 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步骤 :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5分钟) 教师评点: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看来同学们学过的成语很多而且记得很牢,今后继续努力。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 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做的什么事? (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江中有一“小舟”,舟上立一佩剑之人。他…...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1.剑掉到哪里? ——“自舟中坠于水” 2.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剑吗? ——不能。 4、为什么?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师: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是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续说故事。) 3.拓展: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四、作业 : 1、练习:二、三 2、《训练册》 五、教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活动主题:我爱文学 活动话题:向你介绍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 ——“作品给我带来的(快乐、智慧、乐趣、信心、力量、希望……)” 活动形式:小组、班级交流 活动过程 : 一、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具体篇目,或者从过去自己曾经阅读并喜爱的文学作品中挑选最精彩的一部或一篇。作品确定后,再根据作品和阅读的感受,写出发言提纲或比较详细的讲话稿(文章);或将相关课文改编成表演剧本;或搜集与该篇章有关的材料设计成手抄报;或在掌握有关文字、图片、资料的基础上出一期黑板报;或利用电脑制作相关的课件。 2、宣传准备:在校园网发布告示,在学校张贴海报,欢迎其他班级同学前来观摩;联系学校广播站、电视台和当地媒体作好有关报道。 3、设施准备:准备好数码相机、摄影摄像器材和多媒体。 二、活动步骤 1、制定评价标准 如发言是否切合本次活动主题,内容与原作品是否和谐一致,语言是否通顺流畅,表达是否流利清晰,表演是否形象,设计是否合理,栏目是否恰当,版面是否美观,方式是否科学,等等。 2、小组交流 每人在各自的小组内发言交流,尔后各组推选出2—3名代表到班级交流。要动员全组同学献智谋策,对发言稿、演出脚本、手抄报、课件进行认真的修改。 3、班级交流 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一个“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小组,安排活动主持人,确定交流、表演、展出、展示的顺序,确定活动评委。 (1)导入 : 古今中外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使我们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世界里遨游,感受到文学具有的巨大魅力。请大家说说自己读过哪些著名作家的文学著作,有什么感受? (2)各小组代表交流读书感受。(优秀讲稿可汇编) (3)展出各小组创办的文学手抄报。 (4)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可能的话) (5)表演课本剧。(可能的话) 4、小结: 主持人根据评委意见宣布评选结果。 语文老师对本次活动作出小结。 三、活动成果(可按以下形式展示) 1、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出一期墙报(报纸类); 2、汇编《校班“我爱文学”主题活动交流文集》(书刊类); 3、汇集课件资料,刻录《校班“我爱文学”主题活动课件成果》光盘(课件类); 4、出“校班‘我爱文学’主题活动花絮”专栏(摄影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