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注意下列红色字体读音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遽 契其舟
2、作者介绍: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现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3、战国末期背景: 战国是继春秋之后的一个时代,约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这一阶段人们思想极其活跃,人们常说的 “百家争鸣”主要发生在这个时期。
二、课文学习
《郑人买履》
1、解释词语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在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du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dù,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以的意思。
2、翻译课文 郑国有个人想买一双鞋,他不知道自己脚的尺寸,就拿了根草绳依自己脚的大小绞了一段,放在凳子上。他到了集市上,找到鞋铺,这才想起忘了带尺码。店主是个有经验的人,一见他要买鞋便当即拿出一双,要他试穿,可他却说:“不行不行,我忘了带尺码,怎能买鞋?我得回去取!”
回家一看,尺码果然放在凳上,他拿起草绳,又返身往集市赶,到了集市,集市已散,那铺子也关了门,他十分气恼,连连怪自己太糊涂,以致误了买鞋。
路人笑问:“你是给谁买鞋呀?”
“我自己。”
“那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非要去取尺码呢?”
那人摇头说:“那怎么行呀,我的脚怎么会有尺码那么准确呢?”
3、《郑》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笑话,连鞋子也没买到。
4、你觉得《郑》的买鞋人的可笑之处是什么? 他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他错在做事很呆板,不尊重事实,只会按照原来的想法去做事,而不懂得做事要有灵活性。
5、《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刻舟求剑》
1、解释词语 遽:jù,立即,匆忙。 契:雕刻。 是:指示代词,这儿。 从其所契者:他;雕刻记号的地方。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2、翻译课文: 楚国有一个人坐船过江,船到了河中心,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入水中,那人立即拿出刀子在船沿上雕刻上记号,并且说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岸后,他顺着刻有记号的船沿下水捞剑。船已经向前行了,可是掉下水的剑并没有移动。等船靠岸后再下水捞剑,不是很糊涂的一种方法吗?
3、《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
4、你觉得《刻》上掉宝剑的人愚蠢之处在哪里? 不懂得船既然离开了河中心,而刻记号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
5、《刻舟求剑》的寓意是什么? 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课外拓展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译文】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躃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是一个善于教子的母亲,“孟母三迁”、“孟母对织”的教子故事几乎家喻晓除此之外,《韩诗外传》还记载了她教育孟子认识自己的过失,自责自律的故事。)
孟子受教免休妻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母其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人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人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 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引自《韩诗外传》 【译文】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