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图].必修1《赤壁赋》
|
,诗情画意俱现 【课外链接】 参考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教材练习】 一、背诵课文,试分析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第3、4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 参考答案: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第3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从而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第4段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 二、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做“对文”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请你从本文中再找出几例加以说明,并仔细品味句子的韵味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参考答案:“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结构相同,“横”和“接”都是动词,意义相近,都有宽阔、广远的意味“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结构相似,“纵”和“凌”都有任意飘动的意味“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和“友”是近义词,都是名词用做动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加点词语的意义是相反的,蜉蝣渺小,沧海博大;须臾短暂,无穷永恒“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声色相对,无禁和不竭意思相近韵味相同、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和句子,构成形式和意义上的对举,起到对比、突出、强调的作用,读起来也音韵铿锵,琅琅上口 三、下面是《后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仔细阅读,体会它与本文所描绘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参考答案:两《赋》写景的主要句子是:前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后赋:“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前赋所写之景,限于舟中,字字初秋之色;后赋所写之景,多观于岸上,句句初冬之状 四、中国古代有诗文“穷而后工”的说法,苏轼正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名作如何看待“穷而后工”这种现象?你还能从古代文学家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参考答案:可联系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句子理解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通过举例,重点讨论“穷”和“工”的内在联系 【高考链接】 阅读下文,完成1—3题(2003年湖南卷讨论题) 后赤壁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日:“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状如松江之鲈顾客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初一) B.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坂:山坡) C.我有斗酒 (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D.以待子不时之需 (需:通“需”,需要) 2.下列句子中与“将归于临”中的“于”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苛政猛于虎 3.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前后两次游历赤壁,前后两篇赋,各有特点,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B.《后赤壁赋》写的也是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 C.《后赤壁赋》不管在景物描写、气氛的营造,深刻的情感转换都在简洁的文句中清晰表露,真切地呈现人、景、感情的相互融洽的特点 D.《后赤壁赋》以道士化鹤的梦境做结,描写与情节中有种飘逸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 附答案:1、A 2、B 3、D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学校课程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组图].必修1《赤壁赋》,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赤壁赋》教案 |
下一篇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