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毅平
鲁迅的《藤野先生》,感动了每一个阅读它的人,这里我要说的,是那篇著名散文之外的“藤野先生”。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1904年9月13日星期二,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新学年上课第一天。下午一点,在给一年级新生上的第一堂解剖学课上,藤野先生的这个开场白,以及它所引发的后排留级生的笑声,在鲁迅——也就是当时在场的清国留学生周树人——的笔下,定格成了一道经典的文学风景。而这道风景,在藤野先生任教于仙台医专的前后十余年间,始终没有变过。据晚于周树人七年、于1911年9月入学的仙台医专“后辈”半泽正二郎回忆,在藤野先生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上,不仅藤野先生的开场白一如既往,而且后排留级生的笑声也照样响起。藤野先生的开场白说得抑扬顿挫,像古时候那些饱读儒书的汉学者,让刚从中学里上来的大学新生们绝倒。
1874年,藤野先生出生于福井县芦原町的一个医生世家,家族里出过许多医生,其侄子藤野恒三郎还是肠炎弧菌的发现者,后来其长子藤野恒弥也成了医生。1896年,藤野先生毕业于名古屋市爱知医学校,成为“医学得业士”(旧时日本授予医学专门学校等毕业生的称号;如果周树人在仙台医专读到毕业,也将获得这个称号)。毕业后,他先是在人寿保险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委托医生,后来赴东京,入东京帝国大学(东京大学的前身)医科大学,在大泽岳太郎教授门下学习解剖学。后经老师推荐,从1901年11月起,任教于刚转制建成的仙台医专。1904年7月起,升任仙台医专教授。
也是在1904年9月,周树人赴仙台医专留学,这对师弟得以相遇。与读者的一般印象相反,那年,周树人已24岁,藤野先生却才31岁,师弟相差仅七岁。放在现在,周树人已可称“老学生”,藤野先生却还是不折不扣的“青年教师”。不过,藤野先生长得黑瘦,又常黑口黑脸的,所以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老得多。
在仙台医专,藤野先生主教一、二年级的解剖学、解剖实习、局部解剖学等课程。他以对学生要求严格、给分紧著称,若放在今天中国的大学里,是一定会被学生评为“名捕”的。一年级新生会有相当部分留级,解剖学不及格往往是主因。连他这么关心的清国留学生周树人,一年级的解剖学课也仅得了平均59.3分,成绩等第是“丁”,也就是不及格;而按照当时仙台医专的校规,如果再有两门课是“丁”,周树人就得留级。不喜欢藤野先生严厉的同学,还给他起了“严桑”(ごんさん)的绰号。除了《藤野先生》中所写的以外,在仙台医专的学生中间,还流传有许多关于“严桑”的趣闻逸事。
周树人离开仙台医专的九年后,藤野先生的教师生涯发生了变故。1915年,仙台医专并入东北帝国大学(东北大学的前身),成为后者的医学部。在重视留洋博士的“帝国大学”里,仅有“医学得业士”称号的藤野先生,虽然已经在仙台医专做了十余年的教授,却因为“学历不够”,而未能被东北帝大转聘。后来,东北大学以鲁迅曾留学其医学部(前身仙台医专)为荣,特地把原阶梯教室辟为纪念馆,在教室门侧并排悬挂了藤野先生与周树人师弟的大照片;但作为这个清国留学生老师的藤野先生,当年却未能被东北大学转聘——这无论对藤野先生还是对东北大学,都应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吧?
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教学策略:朗读、讨论。 创意说明:20世纪初,身为弱国国民的鲁迅曾留学日本。留学期间,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际遇,其中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藤野先生给了他无私的关怀和深刻的影响。学习本文,体会鲁迅先生的深刻国民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内引铺垫。 问:我们曾学过鲁迅的哪些文章,请列出。 明确:(指导学生回答,然后归纳)。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藤字的写法)。 二、导学品读: 1、学生自读课文,排除文字障碍,整体初步感知课文,学写批注。 2、讨论: 作者写了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四个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作者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径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送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畔和课堂上看电影。这些事情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内在联系?鲁迅是用什么中心统摄全篇的? 3、通读全文,联系写作背景,谈一谈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三、熟读课文,强化积累。
第二课时 一、重读课文,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1、讨论,下列语言分别表达了怎能样的感情? 实在是标致极了。 在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呜呼,无法可想! 学生讨论后,教师加以点拔。 2、讨论完成练习七。 二、比较阅读: 《藤野先生》是写老师的,你学过的回忆录《我的老师》、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写老师的,但三篇课文中蕴含的作者对老师的感情不尽相同,试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对话,质疑释惑。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名篇,因收入中学教科书而家喻户晓。
2008年9月25日上午,北京鲁迅博物馆夏晓静女士带两位日本友人到国家图书馆善本阅览室,一位是福山市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佐藤明久先生(内山完造妹妹的孙子),一位是陪同翻译,在人民大学法学院留学的细川裕子小姐,他们专程来看鲁迅的手稿《藤野先生》,重点是想看清楚被先生圈掉的原标题是什么字。由于原稿标题圈掉时涂抹得较彻底,他们认真、反复地看了近两个小时的手稿原件,最后满意而归。佐藤先生说此次来访收获不小:一是原以为被删去的标题是五个字,今天可确定为四个字;二是可以肯定被删去的后三字为“师”“藤”“野”;三是第一个被删的字,可以圈定在“吾”或“尊”。
国内鲁迅手稿研究专家朱正先生在其著作《鲁迅手稿管窥》和《跟鲁迅学改文章》中,对《藤野先生》一文的修改有专门研究,唯对标题未涉及,对此,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章和论著均未涉及。为此,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善本组的几位同事仔细研究了被墨笔涂抹的标题,一致认为是“吾师藤野”四字。
《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追忆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时结识的藤野先生。“他是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藤野先生对“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一文早已被中日两国采选入中学教科书,藤野先生也为中日两国人民所熟悉。从手稿原件来看,《藤野先生》原题“吾师藤野”,颇显敬重,而新题“藤野先生”,于敬重、贴切之外又多一分亲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