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   案   纸

 

第十单元 第41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的:一、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把握豪放派词的意境及特点。         

    二、学习情景交融、虚实映衬的特色,提高学生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三、学习苏轼旷达的胸襟和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一、理解文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二、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培养对诗歌的鉴赏、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人生如梦”所传达的思想矛盾及人生态度           

授课方法:    朗读法   形象显示法   情境展示法                           

    讨论法   对比分析法   技巧指导法                           

教参教具:   高中语文学习手册》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   案   纸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重点:

    初步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整体感知诗词意境。

二、教学难点:

    通过情景设置,体会豪迈气势及作者思想感情。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 学

1、导语: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课题、作者]

2、解题: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玄宗喜欢听她演唱,此词牌为纪念她而创立。

赤壁:苏轼所游赤壁是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3、作者简介:[幻灯片:苏轼的世界]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文学:他生在文学世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宋代的著名散文家,文学史上被称为“三苏”。苏轼是一个全能作家,诗、词、散文及书法方面成就都堪称一流。[幻灯片举例]

思想: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他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的雄才伟略,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

仕途

第一时期:年轻气盛,才华横溢。他受其父影响,不拘于经书而广泛涉猎,博闻强记。宋仁宗嘉祐二年, 苏轼与苏辙同榜中进土,欧阳修称其“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嘉祐六年,他制科中第,踏人仕途。

第二时期:出离中央,多次谪贬。由于苏轼与当时的变法派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合,政治上屡遭挫折,他自请离朝,调任杭州、密州、湖州、黄州、惠州等地,形同流放。但期间他创作热情高,词创作进入繁盛期。

第三时期:不合旧党,复连外任。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苏轼被召会朝廷,并于短期内连连升迁,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要职,但他与旧党领袖司马光政见不合,再次自请离朝调任。

第四时期:一贬再贬,内迁病逝。哲宗亲政,旧党获罪累及苏轼,被贬到定州、惠州等地,直至哲宗死才得以内迁,不久死于常州。

4、写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第二时期,元丰二年,新党中某些政敌出于长期的积怨,对他的诗文随意曲解,诬其怨恨皇帝、诽谤朝廷,并将其逮入御史台受审,史称“乌台诗案”,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览了黄州赤壁。

5、复习:

我们前一阵学习了 《赤壁赋》,该文的心境与本文是非常类似的,其中最能抒发苏轼情怀的是哪一句?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他从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中走了出来,用自己旷达乐观的态度超越了人生。

6、设置情境,自由发言:

[幻灯片:赤壁、江浪]:假如你是苏轼,在遭受到种种官场变迁后,此时已是近半百,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会有怎样的心态?

   明确:失意、壮志未酬等心态。

   那么,他是不是这样的心境呢,有首歌很能符合本词的意境。[播放音乐] 苏轼正是在这种豪情下,写下这首千古绝唱。[幻灯片]

悟 学 
7、听课文朗读,注意节奏,体会感情。[幻灯片:课文朗读]

8、赏析上阕: 

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怎样的气势?[板书:总起]

  明确: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有一种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朗读指导:读时有气势]

  [注]风流人物指有才能的英雄人物,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⑵“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句怎么把前面的句子具体化了?

  明确: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

千古 →三国(时代) 

风流人物 →周郎 (人物)

大江 → 赤壁(地点)

  ①补充人物、史实:[幻灯片:周瑜、赤壁之战]

  周瑜:三国时东吴都督,他曾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那时他才二十四岁,显示非凡的才能。

[注]这里的赤壁并非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对此,苏轼有自知之明,因此用“人道是”、“周郎”等点了出来。

②讨论比较:历史英雄人物有很多,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

明确:理解写周瑜的作用,体会用典的贴切:抒发失意情怀,进行自比。

⑶“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其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修辞手法?[板书:写景]

   明确:乱——突出险怪,参差不齐。

         穿——形容山崖高耸入云的气势。

         惊——突出了浪涛汹涌,来势之猛。

         卷——状波涛翻滚,浪花四溅情状。

         采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朗读指导:读时有气势]

⑷讨论比较: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明确:写景是为了与表达的心境相吻合,官场失意,对面千古英雄,内心感慨万千。

⑸“江山如,一时多少豪杰”此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写人和抒情。

⑹小结:

  上阕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地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⑺指导学生熟读上阕并背诵,体会本文意境。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难点:

    理解词中“人生如梦”所传达的处世态度及思想内容。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9、赏析下阕:

⑴刻周瑜这个英雄人物怎样的形象? 

明确: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慨。

⑵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年,为什么苏轼放在一起写?

明确: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⑶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明确: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⑷那么,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概的?

明确:“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年近半百但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⑸小结探究:下阕表现手法与上阕有什么不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从写景到写人,进而抒发自身的情感。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但面对自身的壮志未酬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

⑹指导学生熟读下阕并背诵,体会本文意境。

10、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研 学 
11、思考:本词如何表现豪迈的词风?

明确:⑴赤壁景物的描写。⑵对周瑜形象的塑造。

12、将本文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作比较,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婉约词:多写男女欢爱、柔情、触景伤情等内容,词句委婉、缠绵、清丽,追求精巧、细腻的感情和韵味。

豪放词:风格豪迈、奔放,视野广阔,气象恢弘,结合现实生活来思古抒怀或写景言志,词句质朴,表现远大的理想报负。

13、写作特点:

⑴用豪壮的情调抒写壮志豪情。

①对赤壁景物的描写显示了词人的广阔视野,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②对周瑜形象的塑造突出了周瑜的动人姿貌与出众才华,称颂了他以弱抗强指挥若定的闲雅风度,表明他渴望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

⑵烘托和映衬

烘托:千古人物——多少豪杰——三国周郎

映衬:①虚实相映(赤壁险要形势与三国赤壁鏖战 )

     ②互相衬托(周“雄姿英发”与作者“早生华发”)

评 学 

14、诗词鉴赏技巧指导:

明确:朗读吟诵,整体感知——知人论世,领悟诗意——抓住诗,理清思路——由表及里,把握形象——文入情,分辨写法——展开想象,探究意境——感受韵律,品味语言。

15、讨论: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流露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他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的经世济时,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这些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他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苏轼此时已经47岁,被贬黄州,消沉之情难免。但他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 ,并未表露隐退或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不过是他向江月倾诉苦闷的自我安慰之词。

通过苏轼的人生态度,当代青年应该对挫折、对人生保持一种豁达、乐观的积极态度。

16、拓展练习,比较提高:

⑴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⑵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17、问题研讨: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屈不挠、努力进取、不懈奋斗的一生”,也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悲惨而不得志的一生。” 你对以上两种看法有何见解?无论赞成哪种看法或有第三种观点都请陈述理由。 

四、布置作业:

1、根据发言中的观点,以《我看人生》为题,写一篇300-500字的议论短文; 

2、将本词改写成自己喜爱的一种文体。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重点:

    初步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整体感知诗词意境。

二、教学难点:

    通过情景设置,体会豪迈气势及作者思想感情。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 学

1、导语: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课题、作者]

2、解题: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玄宗喜欢听她演唱,此词牌为纪念她而创立。

赤壁:苏轼所游赤壁是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3、作者简介:[幻灯片:苏轼的世界]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文学:他生在文学世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宋代的著名散文家,文学史上被称为“三苏”。苏轼是一个全能作家,诗、词、散文及书法方面成就都堪称一流。[幻灯片举例]

思想: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他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的雄才伟略,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

仕途

第一时期:年轻气盛,才华横溢。他受其父影响,不拘于经书而广泛涉猎,博闻强记。宋仁宗嘉祐二年, 苏轼与苏辙同榜中进土,欧阳修称其“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嘉祐六年,他制科中第,踏人仕途。

第二时期:出离中央,多次谪贬。由于苏轼与当时的变法派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合,政治上屡遭挫折,他自请离朝,调任杭州、密州、湖州、黄州、惠州等地,形同流放。但期间他创作热情高,词创作进入繁盛期。

第三时期:不合旧党,复连外任。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苏轼被召会朝廷,并于短期内连连升迁,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要职,但他与旧党领袖司马光政见不合,再次自请离朝调任。

第四时期:一贬再贬,内迁病逝。哲宗亲政,旧党获罪累及苏轼,被贬到定州、惠州等地,直至哲宗死才得以内迁,不久死于常州。

4、写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第二时期,元丰二年,新党中某些政敌出于长期的积怨,对他的诗文随意曲解,诬其怨恨皇帝、诽谤朝廷,并将其逮入御史台受审,史称“乌台诗案”,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览了黄州赤壁。

5、复习:

我们前一阵学习了 《赤壁赋》,该文的心境与本文是非常类似的,其中最能抒发苏轼情怀的是哪一句?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他从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中走了出来,用自己旷达乐观的态度超越了人生。

6、设置情境,自由发言:

[幻灯片:赤壁、江浪]:假如你是苏轼,在遭受到种种官场变迁后,此时已是近半百,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会有怎样的心态?

   明确:失意、壮志未酬等心态。

   那么,他是不是这样的心境呢,有首歌很能符合本词的意境。[播放音乐] 苏轼正是在这种豪情下,写下这首千古绝唱。[幻灯片]

悟 学 
7、听课文朗读,注意节奏,体会感情。[幻灯片:课文朗读]

8、赏析上阕: 

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怎样的气势?[板书:总起]

  明确: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有一种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朗读指导:读时有气势]

  [注]风流人物指有才能的英雄人物,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⑵“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句怎么把前面的句子具体化了?

  明确: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

千古 →三国(时代) 

风流人物 →周郎 (人物)

大江 → 赤壁(地点)

  ①补充人物、史实:[幻灯片:周瑜、赤壁之战]

  周瑜:三国时东吴都督,他曾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那时他才二十四岁,显示非凡的才能。

[注]这里的赤壁并非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对此,苏轼有自知之明,因此用“人道是”、“周郎”等点了出来。

②讨论比较:历史英雄人物有很多,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

明确:理解写周瑜的作用,体会用典的贴切:抒发失意情怀,进行自比。

⑶“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其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修辞手法?[板书:写景]

   明确:乱——突出险怪,参差不齐。

         穿——形容山崖高耸入云的气势。

         惊——突出了浪涛汹涌,来势之猛。

         卷——状波涛翻滚,浪花四溅情状。

         采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朗读指导:读时有气势]

⑷讨论比较: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明确:写景是为了与表达的心境相吻合,官场失意,对面千古英雄,内心感慨万千。

⑸“江山如,一时多少豪杰”此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写人和抒情。

⑹小结:

  上阕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地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⑺指导学生熟读上阕并背诵,体会本文意境。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难点:

    理解词中“人生如梦”所传达的处世态度及思想内容。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9、赏析下阕:

⑴刻周瑜这个英雄人物怎样的形象? 

明确: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慨。

⑵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年,为什么苏轼放在一起写?

明确: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⑶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明确: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⑷那么,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概的?

明确:“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年近半百但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⑸小结探究:下阕表现手法与上阕有什么不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从写景到写人,进而抒发自身的情感。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但面对自身的壮志未酬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

⑹指导学生熟读下阕并背诵,体会本文意境。

10、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研 学 
11、思考:本词如何表现豪迈的词风?

明确:⑴赤壁景物的描写。⑵对周瑜形象的塑造。

12、将本文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作比较,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婉约词:多写男女欢爱、柔情、触景伤情等内容,词句委婉、缠绵、清丽,追求精巧、细腻的感情和韵味。

豪放词:风格豪迈、奔放,视野广阔,气象恢弘,结合现实生活来思古抒怀或写景言志,词句质朴,表现远大的理想报负。

13、写作特点:

⑴用豪壮的情调抒写壮志豪情。

①对赤壁景物的描写显示了词人的广阔视野,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②对周瑜形象的塑造突出了周瑜的动人姿貌与出众才华,称颂了他以弱抗强指挥若定的闲雅风度,表明他渴望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

⑵烘托和映衬

烘托:千古人物——多少豪杰——三国周郎

映衬:①虚实相映(赤壁险要形势与三国赤壁鏖战 )

     ②互相衬托(周“雄姿英发”与作者“早生华发”)

评 学 

14、诗词鉴赏技巧指导:

明确:朗读吟诵,整体感知——知人论世,领悟诗意——抓住诗,理清思路——由表及里,把握形象——文入情,分辨写法——展开想象,探究意境——感受韵律,品味语言。

15、讨论: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流露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他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的经世济时,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这些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他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苏轼此时已经47岁,被贬黄州,消沉之情难免。但他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 ,并未表露隐退或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不过是他向江月倾诉苦闷的自我安慰之词。

通过苏轼的人生态度,当代青年应该对挫折、对人生保持一种豁达、乐观的积极态度。

16、拓展练习,比较提高:

⑴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⑵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17、问题研讨: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屈不挠、努力进取、不懈奋斗的一生”,也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悲惨而不得志的一生。” 你对以上两种看法有何见解?无论赞成哪种看法或有第三种观点都请陈述理由。 

四、布置作业:

1、根据发言中的观点,以《我看人生》为题,写一篇300-500字的议论短文; 

2、将本词改写成自己喜爱的一种文体。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学校课程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必修1《赤壁赋》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新课标教…
    师  说
    读《师说》的师说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后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苏教版教案《周总理,你在哪里》
    周总理,你在哪里?
    《赤壁赋》教案
    十一、台阶
    《辨析病句专题》教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愚溪诗序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错过

    《陈情表》网络教室教学设想
    祭十二郎文
    10那树
    《松鼠》教案
    《赤壁赋》说课稿
    五故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
    《祝福》创新教案[5课时]
    五、藤野先生
    17、《陈情表》

    项链
    林黛玉进贾府
    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失街亭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练习题与…
    紫藤萝瀑布
    作文教案
    《关雎》教案
    边城
    《愚公移山》教案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教案
    庄周买水(教案)
    不平静的课堂——《离骚》课堂实录
    《巩乃斯的马》教案
    《考场作文快速拟题》教案
    有的人
    十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爱祖国爱和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
    纪念刘和珍君

    《秋水》教案
    活动课《朋友》教学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乡愁
    第1课《祝福》教案
    灯下漫笔
    九送行
    《屈原》教案
    峡江风流——屈原、昭君——综合性学…
    三块钱国币(教案)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6我若为王
    《紫藤萝瀑布》教学简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
    智取生辰纲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设计
    让青春飞扬——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
    《归去来兮辞》教案
    《我与地坛》(第二部分)课堂教学实…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春天的声音…
    《师说》教案
    《死水》教学设计(详案)
    1石榴
    话题作文讲评课案
    祭十二郎文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木兰诗
    《阿房宫赋》学习辅导
    5、敬业与乐业
    墨池记
    黎明的通知
    外国诗两首
    神奇的极光
    愚溪诗序
    始得西山宴游记
    热爱生命
    短文两篇
    泪珠与珍珠教案
    伶官传序
    《诗两首》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
    《师说》教案
    诗歌欣赏拓展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
    我也追“星”
    20赤壁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
    《等待散场》教学设计
    往事依依
    语言的表达与运用
    高一备课记录
    12人生
    《长亭送别》第二课时
    鄂教版八年级下口语交际:《我们说诚…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外国诗两首——《祖国》和《黑人谈河…
    九年级下教案《孔乙己》
    6蒲柳人家(节选)
    7变色龙
    8热爱生命(节选)
    文言文综合阅读(一)
    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
    11地下森林断想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17灯下漫笔(节选)
    病梅馆记
    登泰山记
    石钟山记
    《哀江南》
    五人墓碑记
    兰亭集序(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九年级下教案全集《诗两首》
    白色鸟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促织》教案
    议论文的结构
    《我的呼吁》教案
    雷雨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安塞腰鼓》教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讲义
    10那树
    《拿来主义》课堂教学实录
    漫话清高
    山坡羊——潼关
    《陈毅市长》选场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
    鄂教版《长河落日扁》教案
    《窦娥冤》学案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
    9谈生命
    湖心亭看雪
    《赤壁赋》第二课时
    《生命与和平相爱》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浪涛沙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案
    小石潭记
    《专题•长城》教学设计
    古代英雄的石像
    《济南的冬天》教学简案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我的呼吁》教案
    《土地的誓言》新课标新教案
    听听那冷雨
    南京大屠杀
    桃花源记
    《人是什么》教学案例
    苏教版:《低层的光芒》简案
    赤壁赋---第三课时
    《寂寞的春天》教案
    高三文言文总复习课之散文阅读与解题…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
    《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教案
    《诗经•邶风•静女》课堂…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亲情话题作文——《我的父亲母亲》
    《朋友》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鲁提辖拳打郑关西》教学设计
    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
    《赤壁赋》教案
    《陈奂生上城》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