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我若为王
|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大开大合的结构特点,理清全文思路,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二、学习作者采用虚拟假定的写法,用简短的篇幅淋漓尽致地表达观点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隽永幽默、机敏便捷、辛辣深刻的语言。 四、认识本文铲除一切奴种的思想深刻。 教学建议 一、不妨从本文大开大合的结构人手,理清全文思路,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二、要使学生认识到,本文思想的深刻性在于:不是一般性地批判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而是对皇权的基础——奴才,表示了尤为强烈的愤慨,非要铲除一切奴种不可。 三、引导学生体会,如果从正面批判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写几十万字还怕不够,难得的是作者采用虚拟假定的写法,用短短一千多字就波澜起伏地把观点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四、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隽永幽默、机敏便捷、辛辣深刻的语言。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名篇《灯下漫笔》中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归纳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把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之外,同时也鞭挞了国民的奴性人格,而后者是封建统治得以维持的基础。其实有很多有识之士都深深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请看聂绀弩先生的《我若为王》。 二、作者简介 聂绀弩(1903—1986),笔名有耳耶、萧今度等。湖北京山人。1924年人黄埔军校,1925年进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曾任中央通讯社副主任。1932年参加左联,1934年编辑《中华日报》副刊《动向》。1938年到延安,不久到新四军编辑《抗敌》杂志。1940年参加《野草》编辑部。1945~1946年任重庆《商务日报》和《新民报》副刊编辑。建国后,任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古典文学部主任。杂文集有《关于知识分子》(1938)、《历史的奥秘》(1941)、《蛇与塔》(1941)、《血书》(1949)、《二鸦杂文》(1950)、《寸磔纸老虎》(1951)、《聂绀弩杂文选》(1956)、《聂绀弩杂文集》(1981)。另有《中国古典小说论集》《聂绀弩诗全编》。 聂绀弩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以耳耶、萧今度、迈斯、悍膂、淡台、灭暗等为笔名,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创作了大量的战斗杂文。 三、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批判了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这是没有疑问的。它的思想的深刻性在于,不是一般地批判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 课文假设“我若为王”以后的种种情景,“我”将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没有任何过错,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然而“我”却突然觉悟到:“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而已。皇权和奴才是一对双胞胎,后者是前者生存的基础。因而作者以满腔悲愤的心情写道:“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作品由对皇权意识的形象化批判转入对奴才思想的抨击,正是从一般人思考止步的地方起步的,因而课文的思想性显得尖锐、深刻,不同凡响。 四、课文分析 文章的寓意也许不难理解,那就是批判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之所以必须批判,必得铲除,就在于它是“封建的残物”,泯灭人性,阻碍社会发展。“世界之所以还大有待于改进者,全因为有这些奴才的缘故。”难得的是笔致的曲折跌宕,表现的淋漓酣畅。 文忌平淡,要讲究开合擒纵,疾徐虚实,作者可谓深谙此道。文章要批判王权观念和奴才意识,可偏不从正面落笔,而是从反面切入。先假定我若为王该如何,此谓之开或纵。文章的思路和笔触的确放得开,全文八段,有四大段是设想我若为王该会出现怎样的情形。作者充分发挥想像的作用,由妻子、儿女一直联想到自身。“我若为王”,妻子、儿女们不管有才无才,有德无德,都会被捧为贵人,而我则将具有无上的威权,将没有任何过失,将看不到任何不驯顺的人,将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在这四大段中,作者用铺排的方式,层层推进,把势蓄得很足,但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作者真正的用心是先把“我”推向虚幻的顶峰,然后一把拉下来,跌在实处,示其本相,这叫捧高跌重。果然,“我”在登上权力的宝座之后,并不感到怎样的得意,相反,“我甚至会感到单调、寂寞和孤独”。我终于醒悟到:“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而已。这一段是过渡。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了上面种种虚设的假象,都是为正面展开议论和批判作铺垫的,用的是欲擒故纵之法。 王权和奴才是一对孪生子,不仅彼此都无人气,而且阻碍社会进步。作者对此表示了深深的憎恶和愤慨:“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这一层是文章的核心,前面都是虚写,这一层才真正落到实处,亦谓之合。 要是平常人,文章写到这里也许就难以为继了,可作者忽地又宕开一笔,另翻出一层意思。因为对奴才首领地位的反省和痛恨,“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这一层说得斩钉截铁,与前半部分的舒徐轻漫又自不同,充分显示了作者铲除封建专制制度的强烈愿望。最后一段,是全文收束,理清文章脉络,表明作者心迹,此又一合。 五、问题探讨 1.课文描绘“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景,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假定又假定”的前三段联想,句式几乎相同,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明确:课文描绘“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景,是为下文正面展开议论和批判作铺垫。作者设想“我若为王”后出现的情形,由妻子、儿女一直联想到自身,把势蓄得很足。但这仅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先把“我”推向虚幻的顶峰,然后一把拉下来,示其本相,加以批判。这叫欲擒故纵。 “假定又假定”的前三段联想,句式几乎相同,用铺排的方式,层层推进。在表达上,起到强调的作用。 2.下列语句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1)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明确:上文写到,作者对王权和奴才这一对孪生子表示深深的憎恶和愤慨:“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作者在这里又翻出一层意思,认为奴才比王权更可怕,它是王权思想赖以存在的温床,因而“不留一个奴种在人间”,斩钉截铁地表示铲除一切奴种的强烈愿望。 2.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明确:意思说,世界上没有了奴才,“我”终于不能为奴才们的首领,那么,“我”和所有的人都变成“真的人们”了。对这种景象,“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
●有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姚春树) 聂绀弩(1903—1986),笔名有耳耶、萧今度等。湖北京山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1925年进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曾任中央通讯社副主任。1932年参加左联,1934年编辑《中华日报》副刊《动向》。1938年到延安,不久到新四军编辑《抗敌》杂志。1940年参加《野草》编辑部。1945~1946年任重庆《商务日报》和《新民报》副刊编辑。建国后,任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古典文学部主任。杂文集有《关于知识分子》(1938)、《历史的奥秘》(1941)、《蛇与塔》(1941)、《血书》(1949)、《二鸦杂文》(1950)、《寸磔纸老虎》(1951)、《聂绀弩杂文选》(1956)、《聂绀弩杂文集》(1981)。另有《中国古典小说论集》《聂绀弩诗全编》。 聂绀弩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以耳耶、萧今度、迈斯、悍膂、淡台、灭暗等为笔名,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创作了大量的战斗杂文。 对于聂绀弩的战斗杂文,人们早就给予很高的评价。1947年林默涵在评论聂绀弩的杂文《往星中》时说:“绀弩先生是我向所敬爱的作家,他的许多杂文,都是有力的响箭,常常射中了敌人的鼻梁。”(《天上与人间》,刊于《野草》新四号)解放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专著也都指出了聂绀弩在杂文创作上的成就。1982年胡乔木在为聂绀弩的旧体诗集《散宜生诗》写的《序》中说:“绀弩同志是当代不可多得的杂文家,这有他的《聂绀弩杂文集》(三联书店出版)为证。”(《人民日报》1982年8月16日)杂文大家[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学校课程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6我若为王,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紫藤萝瀑布》教学简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