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通过描写杜十娘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一个受侮辱、被损害人物的悲惨命运,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小说较长,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只设计三个提问,一节课完成教学,长文短教,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三百两赎身银,为什么杜十娘只拿出一百五十两,另一半她还要李公子去借? 在讨论时,学生提出这么几种说法: 考验说 杜十娘是为了考验李公子的真情。她不想用金钱作为爱情的砝码。 尊重说 这样做是出于对李公子的尊重。杜十娘如果全出三百两银子,就等于说李公子无能,这样会造成对李公子自尊的伤害,这不是杜十娘所的愿望 。杜十娘是个温柔、体贴、多情、善良、聪明的女子 。 激励说 她是为了激励李公子拿出勇气去克服困难,大胆地冲破世俗观念,勇敢地追求幸福;激励李公子拿出真情来共同酿造爱情的甜蜜;激励李公子毅然地肩负起她所希望的对爱情的责任,成为一个值得她终生信赖的男子汉。 巩固说 让李公子付出努力,付出真情,也是为了巩固他们的爱情基础。 理想说 表明杜十娘追求理想的爱情,希望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互爱、有坚定信念的基础上,双方共同营造的幸福。 二、夜泊瓜洲渡口 杜、李二人舟中小宴的情节有何作用? 学生在把握小说整体情节的前提下,得出以下结论: 1 引出人物孙富出场; 2 形成情节的转换:在此之前,杜李的爱情是向幸福的方向发展,到此为高潮;此后便向 悲剧方向发展;这是情节由喜剧向悲剧过渡; 3 写杜十娘在小宴上兴致勃发、歌调绝妙,表现杜十娘出众的才华和得到爱情的喜悦心情,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4 形成对比,突出主题:舟中小宴,他们志趣相投、妇唱夫伴。让人们感受到他们的爱情是多么的甜蜜,多么的幸福,与“怒沉” 的悲剧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三、当“李甲不觉大悔,抱杜十娘痛哭”时,杜十娘为什么不回心转意,还要抱着百 宝箱跳江自尽?为什么不带着百宝箱另谋出路? 学生通过对情节、人物的分析理解,得到以下观点。 失望观 杜十娘对李甲感到彻底失望了。李甲表面上“忠厚至诚”,与杜十娘“情投意合”“海誓山盟”,没想到关键时刻他竟是个忘恩负义、出卖爱情的自私的小人,这样的人值得她爱吗? 破灭观 在风尘中,她看清了许多丑恶的灵魂,但她对爱情还有美好的理想,对生活还有美好的追求。现在她看到她所爱的人竟是个出卖自己、出卖爱情的无耻小人,她又看清一颗丑恶的灵魂,她对爱情的理想破灭了。 控诉观 她被卖来卖去,使她更看清了周围人们对她的歧视,社会对她的歧视,联想到为什么李父反对他们的结合,为什么李甲中途会抛弃她,为什么孙富要不择手段破坏他们的爱情,她明白了,在众人眼中,她只是个下贱的妓女,一件玩物而已。世俗的观念,封建礼教的淫威将成为她窒息的精神枷锁,在那黑暗的社会,她不可能获得过正常人的生活的权利,不可能争到人格上的平等。因而,她要以生命向世俗、向封建礼教、向黑暗的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刚强观 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她宁死也不苟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现出她刚强不屈的性格。她是一个坚韧不屈的女性,一个光辉的艺术形象。 警世篇 百宝、佳人沉江底,美好的东西一起毁灭,加重了悲剧的成分,使作品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更有警世、劝世的效果。 这篇文章,教学时,还可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很多的问题,比如:杜十娘是如何智斗老鸨母的?柳遇春对杜十娘看法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杜十娘能拥有那么多的财宝?百宝箱在故事情节中,时隐时现,作者是如何安排好照应的?为什么不把百宝箱作为叙述的主题?孙富说的话为什么能打动李甲?假如不是孙富的破坏,杜十娘能得到幸福吗?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但我为什么只提这三个问题呢? 一、 分清主次,提纲挈领 这篇小说展示了众多人物之间的多种关系,表现了人物之间众多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杜十娘是李甲之间的矛盾,主要情节是表现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塑造的主要人物是杜十娘,其他的矛盾都是次要的情节,其他的人物也是次要的人物。次要情节、次要人物都是围绕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展开的,为小说主题服务。这三个问题就是主要情节、主要人物方面来设问的。用这三个问题,可以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主题的鉴赏。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其他方面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这三个问题,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 切中肯綮,一石三鸟 提问最忌大而空。所提的问题要针对具体的内容,切中个种矛盾关系交错的地方,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以达到一石三鸟之妙。比如,杜李舟中小宴的情节,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情节,但它是整个情节的转换点,是各种矛盾的交汇点,也是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的转折点,对表现人物和表现主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地方提问,就会取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必须要在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主题的背景下,分析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 三、 面对全体,形成互动 所提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着想,使每个学生对问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感受、思考和理解认识作出相对合理的回答。提问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自由。不过,学生从自己的认识理解角度来回答,可以是合理的,但往往不一定是全面的、深刻的。因此,每个学生有可能从同伴的答案中得到新的启示,发现新的答案,甚至是出乎老师意料的新奇的答案,于是,答案具有丰富性、多样性,课堂上的心智交流就处于一种多向的互动的激活的状态。我提的这三个问题,正是为了这一点。
「三言二拍」是一本很有趣的书,有趣在其中写了一个不甘于被卖的妓女选择投江自尽的故事,更有趣是,妓女投江时抱着一个价值连城的百宝箱,卖掉她的男子不免是财色两空。这个故事叫做「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我小学二年级读过,印象深刻。这令我不免觉得男性可怕,他可以将自己曾经深深喜爱的女人卖掉(缘于他的火热的表白缘于他花了大量金钱,一个男人舍得出钱出力自然是爱的不轻),那么他当时的内心是否有恐惧与内疚,答案是“没有”。而另一篇与之结局相反的唐传奇「李娃传」,说的是妓女李娃骗光了公子郑元和的钱跑掉,郑公子很惨沦落到唱丧歌为乞丐最后僵卧雪中,李娃重遇落难公子看他衣衫褴褛满身疮疥觉得对不起他(16岁的李亚仙小姐多少还有良心也没有老练事故到绝情的地步,所以我猜她还是真正喜欢过郑元和的),两人抱着大哭一场,而后资助他上京赶考求得功名,自己也被封为“(言开)国夫人”。在这里我们看到,人们通常讲的“婊子无情”范式被打破,婊子还是有情的并且是有见识的。真正无情的应该是嫖妓之后又觉得自己不值企图悔悟走上“正途”的男子。
美人和钱是男人的最爱,但因为被辜负,只好一起毁灭。它们的一起陨落带有消极而凄美的气息。
我感兴趣的在于,在这个后面,显然是有一个价值评判的,妓女是货色的,但在人格上,她并不低贱,她是聪明而自觉的选择自己的道路,一辈子选择倚门卖笑的生涯相当恐怖,在张岱的「陶庵梦忆」里写到年老色衰的“歪妓”(一般妓女)仅仅几字已是凄酸刻骨:“多五六百人,……人无正色……言笑哑哑声中暗带凄楚”,神女生涯原是梦,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从良,但是一定要眼明心亮,一旦所托非人则贻误终身。她的对象小开李甲温柔敦厚、曲意奉迎都是表面现象,那是因为他钦慕的对象是一代名妓,图一宵之乐价格不菲,很多男人是“不可得而赏”,独占花魁的心态使之有极大的满足,可惜他也因此挥霍无度床头金尽步入式微,(如果妓女精明如李娃骗了郑元和公子立马卷了钱跑路也好,至少有钱傍身,不至沦为货物由人买卖),十娘反而觉得他老实可靠(说来女人真是笨)十娘错在要赎身和他去苏杭浮居,过过世外桃源的生活。她没有象一般的良家妇女极力鼓励这个小开考功名,自己顺便当当诰命夫人提升社会地位,她是比较单纯的,这种单纯的生活理想不幸与传统的价值观相冲突。
文人嫖妓不是罪过,因为在唐到晚明的传奇故事及墨客骚人的生涯里,妓女尤其是名妓(伎)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如红拂女、柳如是、李香君,她们与文学、雅兴、国运、气节之类的话题分不开,她们在货色的同时也充当道德劝谕者的角色,要求文人走正统的道路:或谋功名、或取天下、或保晚节。她们一般会得以善终,因为她们的善终取决于男性的价值认同,“取之则贵”。所以不难体会将郑元和玩之于掌股,害他沦为唱丧歌的乞丐最后僵卧雪中的李亚仙小姐,一旦良心发现同时觉得郑先生犹如潜力股可以投资换取相应的社会价值,马上资助他求取功名,慧眼识珠的妓女李小姐居然弄个言开国夫人当当,前面她的无情绝义心狠手辣一笔勾销。
但是若果摆脱这种与正统相违背的道路,只是强调情爱,真象恩格斯先生说的“以双方的平等互爱为原则”,那么她的结局就将导致悲剧,这是为传统价值观不容的,就象「三言二拍」里同为士子妓女题材的小说,才子王显龙为妓女玉堂春伤心,朋友劝的一段话:“须知那功名比婊子重要”,婊子纵使有情到底还是婊子,而仕途功名是万万不可耽误的,婊子的出现不过是为了士子迷恋烟花造设一个绝境,为后面发奋求取功名做一个反衬,一旦功名到手也就是迷途知返的象征。但婊子如果能象一个良家妇女劝解士子求取正道时,婊子的人格就得到提升,反之她仅仅要求一段爱情,她就只能招致被抛弃或者死亡的下场,士子对其是“舍之则贱”的态度,并不以其道德本身的价值为准。
杜十娘地位卑下操贱业,为出身名门的李甲家庭所不容,李甲散尽钱财心存胆怯(无论是慑于父命还是怯于世情),思前想后终于还是将她卖给盐商,价格一千两。这个交易若果从最后的结局看,李甲绝对做了亏本买卖,杜十娘的卖身之资何止一千两,她只有慨叹:“妾腹内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她不会认命于是她只有投江,烈性的杜十娘不仅要毁灭自己的身体包括毁灭她意识中理想化的爱情,这是她可以自己掌控处理的,诚如边雅(walter benjamin)所说:“我们探讨精神性的性爱化吧,这乃是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