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点:
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学法:自读、讨论
教法:点拨
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共产主义思想吗?你知道是谁最早将共产主义理论引进到我们中国来的吗?——李大钊。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你了解李大钊吗?(生介绍搜集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教师补充介绍背景:李大钊所生活的年代,军阀混战、列强入侵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社会黑暗到了极点。中华民族千疮百孔,步履维艰。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垂头丧气,悲观失望,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站出来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这在当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人以极大鼓舞。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在1923年写的一篇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二、新授:
(一)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字音:逼狭 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二)整体感知:
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研读课文:生有感情再读两遍课文,思考:
1、 文章如何体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师提示:从语言的表达角度。(大量的比喻句)
抽生读自己喜欢的比喻句,谈感受。
2、文章开篇和结尾都提到“雄健的精神”,那么“雄健的精神”究竟指的是什么?细读全文,试从文章找出相关的句子。
3、如何理解二三两段中的“两种境界”和“两种乐趣”?
(四)拓展延伸:
1、1916年李大钊留日作《口占一绝》: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2、讨论交流:有人认为今日中华国运已不再艰难,因此雄健的国民,雄健的精神已没有二十世纪初那么迫切,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比喻句。
2、每人编写一条格言以激励鞭策处于“艰难时运”中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