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新闻的特点
2、能概括文中记叙的事件
3、能分析消息的语言特点
二、学习重点
1、内容的概括
2、语言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
能找出记叙中穿插的议论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四、教学设计
精讲第一篇,迁移训练第二篇。安排三教时
课前学习
1、查阅资料,了解新闻的特点
2、阅读第一篇页下注,了解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交流课前学习情况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本文是指消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这又决定了新闻语言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等部分,标题、导语和主体是一篇新闻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
新闻语言要准确、简明,这是由新闻的真实性和简明性的特点决定的。
阅读消息,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部分,即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讲读课文第一篇
布置阅读任务
1、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
2、分析主体部分的层次,说一说作者这样安排层次的理由
3、找出文章中的准确的用语,说出其中的道理
学生根据任务阅读课文
交流讨论
本文按消息的结构特点来写,标题、导语、主体,层次清楚,堪称典范。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句),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这一部分是导语,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情况,气势壮阔,语言精练,激动人心。这部分以“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来点题,概述渡江的区域范围,先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
第二部分(从“20日夜起”到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大意义。
    这是主体部分,以具体的时间、地点、人数说明我军兵分三路渡江的情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渡江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到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这则新闻的主体部分详细叙述了三路大军在长达l 000余华里的战线上渡江战斗的经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先写中路军“首先突破”敌阵。接着详述西路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有力地表现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强大威力。在叙事中插入议论,(此种情况,……有很大关系)扼要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士气悬殊的情况,指出了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议论之后,详细叙述了东路军的强大攻势和辉煌战果:“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揭露敌人不堪一击的腐朽本质。
    本文除按时间顺序外,也按事件本身的特点安排结构顺序。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人的抵抗,均甚微弱,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却较为顽强,所以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先写,东路后写。而中路军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况且新华社前已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军,后写西路军。   
  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详略得当,写法有同有异,是这篇新闻的主要特点。   
主体部分分写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都交代了时间、地点、战况,而又写得有详有略。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军写得较详,除具有中路军所记的内容外,还记叙了我军占领南岸广大地区、进军方向以及敌军溃退的情节,分析了我军胜利的原因。东路军写得更详细,叙述战况基本上与西路军相同,同时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战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措词准确,简洁有力,也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交代时间、地点、人数都确凿有据。对整个事件的叙述,措词十分准确,如叙述东路军的战果,对抵抗之敌,用“歼灭及击溃”,对地区和要塞分别说“占领”和“控制”;对长江是“封锁”,对铁路线则用“切断”。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概念作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确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夸大自己,也不一味贬抑敌人,而是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
这篇文章的语言简明扼要,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整天激战”概述了战斗的艰巨,表现了我军的英勇无畏;“歼灭及击溃”表现敌军敌军失败之大,“歼灭”指全部被消灭,“击溃”指敌军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占领”“控制”指我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课后练习
用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方法,分析《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一文。
具体完成下面问题:
1、文章的导语是什么?和第一篇比较,本文在导语的叙述上有什么特点?
2、本文在主体部分具体叙述了哪些内容?和第一篇比较,本文主体部分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教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后完成的两个问题,教师巡视参与。
集体交流小组讨论情况
1、本文的导语是1至5段,它点明了香港回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和第一则新闻相比,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一般的写法,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报道渡江的情况,把主要事件叙述清楚;第二则新闻的导语,写法则不同一般,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有较多议论。
2、主体部分是第6至25段:具体叙述交接仪式举行的全过程。
    这部分可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第6、7段),点出交接仪式正式开始的时间,介绍中英双方出席交接仪式的主要官员。
    第二层(第8至10段),概述查尔斯王子的讲话。
第三层(第11至15段),特写降旗、升旗仪式。
第四层(第16至23段),详述江泽民主席的讲话。
第五层(第24、25段),扼要交代两国领导人握手合影和交接仪式结束的时间。
主体部分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按照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交接仪式的进程。具体写交接仪式时突出了三个内容,三个内容之中又用浓墨写了降旗、升旗仪式,着重传达了江泽民主席的讲话,疏密有致,详略得当。和第一则新闻相比,相同点是:都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重点部分详写。
本文与第一则不同的是加了一个结语,交代了出席交接仪式的其他人员及进行采访报道的各国记者的人数。
课后学习
1、找出本文的议论性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2、找出本文你认为最准确的用语并作简要的分析。  

第三教时
小组交流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参与交流
集体讨论
1、示例:如第3段中的评论“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深刻揭示了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又如第12段中,“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这样的评论,表明中国人民任人宰割、受人欺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抒发了作者抑制不住的民族自豪感。这些在叙述的基础上作出的点睛式的评论,感情强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而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2、示例:①有些词语富有高度的概括力。如“百年沧桑”“举世瞩目”“新闻媒体”等。②有些语言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如:“隆重”“肃立”“庄严”“肃穆”“经久不息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准确、简明地渲染了交接仪式的气氛。又如:“缓缓降落”“徐徐升起”,“缓缓”“徐徐”是同义词,但是在文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各得其所,不可互换。③避免用语重复。如:导语中和主体里都引述了江泽民主席的讲话,但作者努力避免了前后语言的重复,读起来显得干净利落。④文中用了一系列准确表达时间的语言:“……午夜至……凌晨”“23时42分”“7月1日零点整”“凌晨零时12分”,等等。从这些准确表达时间的语言,我们亦可体会到政权交接仪式的“隆重”。
迁移阅读训练
本报釜山10月13日电  熊熊燃烧了16天的第十四届亚运会圣火,明晚将在釜山社稷体育场缓缓熄灭。在闭幕式这一天,亚运会还将产生7枚金牌。在点燃崭新希望的闭幕式之前,还有两场重量级的决战值得期待——中国男女篮球队将势不可挡地捍卫亚洲篮坛霸主的尊严
 &nbs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学校课程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必修1《赤壁赋》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新课标教…
    师  说
    读《师说》的师说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后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苏教版教案《周总理,你在哪里》
    周总理,你在哪里?
    《赤壁赋》教案
    十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考场作文快速拟题》教案
    三块钱国币(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练习题与…
    愚溪诗序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错过

    《陈情表》网络教室教学设想
    祭十二郎文
    紫藤萝瀑布
    《赤壁赋》说课稿
    九送行
    《归去来兮辞》教案
    十一、台阶
    《祝福》创新教案[5课时]
    五、藤野先生
    17、《陈情表》

    项链
    林黛玉进贾府
    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作文教案
    失街亭
    《松鼠》教案
    《关雎》教案
    边城
    《愚公移山》教案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教案
    庄周买水(教案)
    不平静的课堂——《离骚》课堂实录
    《巩乃斯的马》教案
    有的人
    五故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
    纪念刘和珍君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秋水》教案
    活动课《朋友》教学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乡愁
    第1课《祝福》教案
    10那树
    《屈原》教案
    峡江风流——屈原、昭君——综合性学…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春天的声音…
    5、敬业与乐业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6我若为王
    《紫藤萝瀑布》教学简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
    智取生辰纲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设计
    让青春飞扬——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
    灯下漫笔
    《我与地坛》(第二部分)课堂教学实…
    《辨析病句专题》教案
    《师说》教案
    《死水》教学设计(详案)
    1石榴
    话题作文讲评课案
    祭十二郎文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木兰诗
    《阿房宫赋》学习辅导
    爱祖国爱和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
    墨池记
    黎明的通知
    外国诗两首
    神奇的极光
    愚溪诗序
    始得西山宴游记
    热爱生命
    短文两篇
    泪珠与珍珠教案
    伶官传序
    《诗两首》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
    《师说》教案
    诗歌欣赏拓展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
    我也追“星”
    20赤壁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
    《等待散场》教学设计
    往事依依
    语言的表达与运用
    高一备课记录
    12人生
    《长亭送别》第二课时
    鄂教版八年级下口语交际:《我们说诚…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外国诗两首——《祖国》和《黑人谈河…
    九年级下教案《孔乙己》
    6蒲柳人家(节选)
    7变色龙
    8热爱生命(节选)
    文言文综合阅读(一)
    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
    11地下森林断想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17灯下漫笔(节选)
    病梅馆记
    登泰山记
    石钟山记
    《哀江南》
    五人墓碑记
    兰亭集序(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九年级下教案全集《诗两首》
    白色鸟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促织》教案
    议论文的结构
    《我的呼吁》教案
    雷雨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安塞腰鼓》教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讲义
    10那树
    《拿来主义》课堂教学实录
    漫话清高
    山坡羊——潼关
    《陈毅市长》选场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
    鄂教版《长河落日扁》教案
    《窦娥冤》学案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
    9谈生命
    湖心亭看雪
    《赤壁赋》第二课时
    《生命与和平相爱》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浪涛沙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案
    小石潭记
    《专题•长城》教学设计
    古代英雄的石像
    《济南的冬天》教学简案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我的呼吁》教案
    《土地的誓言》新课标新教案
    听听那冷雨
    南京大屠杀
    桃花源记
    《人是什么》教学案例
    苏教版:《低层的光芒》简案
    赤壁赋---第三课时
    《寂寞的春天》教案
    高三文言文总复习课之散文阅读与解题…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
    《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教案
    《诗经•邶风•静女》课堂…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亲情话题作文——《我的父亲母亲》
    《朋友》教学设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鲁提辖拳打郑关西》教学设计
    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
    《赤壁赋》教案
    《陈奂生上城》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