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4
|
雷电、盐害及风沙等等因素。因此,必须经过仔细调查与评估,在能够达到风力发电应用的标准的前提下,一个理想的风力发电厂厂址才能确定。 由于风能密度较低,开发稍具规模的风力发电厂,需要相当大的土地面积,而且风力发电机只能在某一风速范围内才能运转,大约介于每秒4米到每秒35米之间的风速方可用来发电,再加上风速受季节气候影响而变化,及风力大小强弱的瞬间变化等因素,造成风力发电的出力十分不稳定,且无法预期;因此,风力发电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更无法与传统的发电方式相竞争。但由于风力发电完全依赖自然风力,既不消耗其它能源,也无空气排放污染等问题;近年来对环境保护较重视的欧美国家,均积极进行风力发电的开发利用。 1.下列对风的解说,属于“下定义”的一项是( ) A.风是因大气层吸收太阳热能后,随区域性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大气密度及高低气压所造成的空气流动的大自然现象。 B.风是大自然现象中空气流动的统称,由于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运行影响,使风越加复杂与多变。 C.风包括东西南北风(从方向特性角度分)、春夏秋冬风(从时间季节角度分)、微风、弱风、强风、台风(从强弱角度分)。 D.风是以空气流动的动能形态储存于大自然中的天然能源之一。 2.依据上文,简要说出“近年来对环境保护较重视的欧美国家均积极进行风力发电的开发利用”的原因。 。 3.根据上文内容,风力发电与电风扇产生风的工作流程,在方向上恰恰相反。请根据“电风扇产生风的流程”的方框图,在“风能发电的流程”方框图中填写相应的内容。 电风扇产生风的流程:电能 电风扇-风扇转动 风
风能发电的流程:
4.阅读下面这段介绍风的文字,与上文作比较,从语言表达方面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大自然的现象真是千奇百怪,风就是其中的一种。风,对于我们来说,它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恶煞凶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节选自《大自然的现象——风》) 答: 5. 依据上文内容并结合下列链接材料进行思考:你的家乡是否可以建一个风力发电厂?请你至少陈述两条理由。 材料一:扬州市土地总面积6638平方千米,至2001年底,人口为451.59万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680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5倍多,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扬州市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湖密布;仅在西南部有一小部分坡度和缓、岗顶宽平的丘陵。 材料三:扬州市地处东亚季风盛行区,因受冷暖空气进退、交替的影响而出现“梅雨”“伏旱”等特殊的天气现象。有的年份还会出现“倒春寒”“秋黄梅”等天气现象。本市也属受台风影响的地区,台风过境时往往造成破坏。 (三则材料链接均选自《扬州地理》) 答: 参考答案:15.A(B只涉及部分特征,C是分类,D只涉及个别特征)(3分) 16.①不消耗其它能源,②无空气排放污染等问题.(每点1分,共2分) 17.(3分,每空1分)
18.《大自然的现象——风》的选段,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1分),对风进行了生动说明(1分);上文基本是平实的说明(1分)(共3分) 19.影响建一个风力发电厂的因素:①土地面积;②地形特点;③天气现象。⑴.答“不能”,需从上面三个因素中至少选取两点说明,如说明清楚得5分,基本清楚得4分。只说一条理由,说明清楚得3分,基本清楚得2分。⑵.答“能”。可建小型风力发电厂,也需从上面的三个因素中选取两点解说,言之有理即可。(此题的目的并不是要科学地论证扬州能否建风力发电厂,而是要考查学生筛选与比较、提取与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生答能否均可,但理由必须充分,必须依据文本并在链接的材料中找到能表明自己观点的信息。主要应从土地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等方面说明理由。例1:答不能。(1)开发稍具规模的风力发电厂,需要相当大的土地面积。而扬州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680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5倍多,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所以不适宜建风力发电厂。(2)建风力发电厂还须考虑气象方面的问题,如乱流、瞬间强风、台风、冰雪、雷电、盐害及风沙等等因素。本市也属受台风影响的地区,台风过境时往往造成破坏。所以不适宜建风力发电厂。例2:答能。(1)扬州市土地总面积6638平方千米,有建一个小型风力发电厂的可能。(2)建风力发电厂要考虑地形高度及障碍物等变化,扬州市地形以平原为主,障碍物不多,有建风力发电厂的可能。) 回放8: (2004年河北课改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术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选文有改动) 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 &nb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程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4,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
下一篇文章: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