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篇好的叙事散文,不应只看描写性语言,最能打动读者。大家再看一看,这篇文字真正拨动你心弦的是什么呢?先听我念一段文字:
“曾经有过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母亲就来找我。…羞涩就更不必了,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师: 这段文字与前段文字有何区别?有何表现力?
生9: 全是叙述,能以情感人,打动读者。
师: 好。一篇好的文章,固然需要精彩的描写和议论性语句,但更多的是需要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感情。再回头看这段文字,使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的自责:自已当时为什么就不能体察母亲的心。只是这母亲比那父亲内心更加沉重。她因为儿子的痛苦而更加痛苦,为了让儿子减轻痛苦她又去掩饰自已的痛苦,在她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中,有我们民族更可贵的精神。那么,大家能否用《诗经》中的一句话来总结作者的这种痛悔的心情呢?
生10:“树欲静而风不正,子欲养而亲不待”。
师: 说得好,这篇课文我是第二次教,第一次是适逢我母亲去世,那段时间我的心情特别悲痛,满脑子都是母亲的音容笑貌。抚摸着她的遗物,就好像她站在我面前。母亲平日的絮语,此刻想起来是那么的亲切。而一想起我曾经说出的伤害母亲的话,我就一阵阵内疚;想起我每次离家的时候,母亲站在门口送我,一直到我的背影消失,还依依的站在那儿,我就鼻子发酸,(教师潸然泪下,台下静寂一片)现在我的母亲去世虽已三年了,第二次读这篇文章,我仍然心潮起伏,难以自抑。希望同学们能珍惜各自拥有的亲情,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读了这篇文章,是否勾起你曾经的故事?酝酿一下,即席发言
生11: 母爱的伟大贯穿了我们的一生,从十月怀胎到长大成人,哪一天没有母亲的浸润。我记得最深刻的一回是:由于我家里很穷,母亲难得买上一件新衣。有一回,小姨看她穿的太寒碜,就给母亲买了一件,但她舍不得穿,看我身材跟她差不多,就给我了。而她自己却仍然穿着那件已洗的发白的衣服,她说:“为了不让同学们嘲笑我。。。。。。。”
师: 的确,母爱就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天中,都充满了母爱的心血。那额上的道道皱纹就是明证。所以,希望大家在学习之余,在周末或者你与朋友庆祝生日时,请想一想你们的父母,多和他们团聚。在父亲节或母亲节,给父母打一个祝福的电话,或给他们买一份小小的礼物,或给他们作一顿可口的饭菜,都会使他们开心的不得了。
所以,当史铁生走出地坛时,他已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了。生命与亲情(板书)是他前进的动力。学完本节课,同学们从史铁生的身上能得到什末启示呢?
生12:身残志坚,当不幸降临后,更多的要想到“怎样才能更好的活下去”而不是逃避。
师: 很好,尽管他曾经痛苦茫然,但它毕竟最终战胜了自我。这类事例不胜枚举。但若是写作,那就要选新颖典型的事例,否则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在此,我想大家介绍一位也是坐在轮椅上的人—霍金,他是英国理论物理学家,23岁获博士学位。21岁时患上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全身不能动,不能说话,但他身残志坚,在大爆炸、黑洞等宇宙学理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