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布衣总统”孙中山
目标要点学法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传记的一般写法,概括出名片故事和吃穿住行故事, 理解孙中山的品性。 2、过程和方法 自主探究,能从文章中整合出吃穿住行几方面,发现“布 衣”一词在文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孙中山“布衣”而怀大志、“总统”而不骄人的精神,学习他的简朴淡泊。
识记理解积累 字音 锡(xī)制奢侈(shēchǐ)三字帖(tiě)字帖(tiè)妖氛(fēn)下咽(yàn) 字形 长袍马褂¬-庖厨-刨根问底-水疱 烦躁-干燥-害臊-聒噪 水泄不通-泄愤-泄劲-泄密-一泻千里-流泻-上吐下泻 踊跃 -甬道-陶俑-涌现 菜肴 卤水 词义 布衣:平民。 独具风格: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 血气方刚:血气,精力。刚,强壮。形容青壮年精力强盛。 天高地厚:形容事物的艰巨、复杂(多用做‘不知’的宾语)。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象连水都不能泄出。
导读剖析领悟 走进作者 陈廷一,河南新县许洼村人,当代传记文学作家。著有《许世友传奇》、《孙中山大传》、《毛氏三兄弟》、《宋美龄全传》、《宋氏三姐妹》、《贺氏三姐妹》等1000多万字传记文学作品。任大地出版社副总编、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在传记文学的领域里,素有“南叶北陈”之说,“南叶”是指叶永烈,“北陈”就是指陈廷一。 整体把握 思路 文章抓住“布衣”二字,先写“名片”故事,一介布衣傲王侯。然后写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淡泊简朴故事,大体从“住”“穿”“吃”“行”几个方面展开。 主旨 节选部分通过记叙孙中山生活中的几个小故事,重点表现了一代伟人的淡泊情怀,简朴品质;也表现了他一介布衣时就胸怀大志,还表现了他的伟大功绩和人们的由衷敬仰。 结构 一、名片故事
住:不同意换房
穿:中山装
吃:招待唐绍仪 招待武廷芳
行:不惊扰群众
特色 选材精当。文章围绕“布衣总统”四字,精当的组织材料。 选材可视作两个层面。“名片”故事为一层面,孙中山一介布衣,但早怀大志,足傲王侯,可谓奇伟不凡。吃穿住行故事为一层面,虽为总统,但简朴淡泊,甘为公仆,乐作平民(布衣)。如此,“布衣总统”之气概之情怀表现俱足。 深入探究 1、小中见大,选细小事表现伟人情怀。孙中山一生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但节选部分选琐事逸事,如他创制中山服,不换房子,不用锡制餐具,吃普通小菜津津有味……最能表现一种平民情怀,读来亲切感人。 2、一笔两写。文章写孙中山出行部分,一方面表现了孙中山“遇事首先想着人民”,不扰民,与民平等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借孙中山所见所感,写出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这又表现了孙中山的伟大功业。而有如此大功业的人,却这样淡泊,这样朴素,这样为民着想、与民平等。一笔写尽大功业与大品德,大功业愈衬出品德的可贵。 写作技巧 3善借与传主有关的人来来表现传主。如张之洞前后态度的变化。又如,同是写受招待之客,却有同有异。唐绍仪和伍廷芳生活都比较奢侈,但唐绍仪对孙中山的节俭,心生敬意;而伍廷芳“不好退席,勉强下咽”。二人又俱衬出孙中山之节俭。
相关资料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同年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孙中山轶事一则 孙中山尊老 孙中山先生出任大总统后,日夜奔忙,准备北伐。一次,在桂林的一段山路上,为赶到某地主持会议,他雇了一乘竹轿。刚走了不远,他听到轿夫发出一阵阵气喘声,心里便不安起来。于是令轿夫停下。两个轿夫不解地问:“大人何事?”孙中山道了声辛苦,并问他们多大年岁了。一个回答65岁,一个说刚过60岁。听罢,孙中山心中更难受了,他十分钦佩两位老人的身板骨硬朗,又十分同情他们的艰辛。说:“你们年纪都比我大,我干嘛要你们抬呢?”孙中山掏出一大把银元放在两个轿夫手里,深情地说:“这轿子我再不坐了,你们回去吧!”两个轿夫不免纳闷:这是个什么人?于是怯生生地问孙中山尊姓大名。孙中山笑着说:“我的名字暂不告诉你们。”言毕,写了一张纸条,折好后交给轿夫,并一再叮嘱要回家后才能打开。两位轿夫感到此人非同一般,没等回到家,就赶紧打开,好弄个明白。当他们打开那张纸条,看到“孙中山”三个字时,不由得大惊失色,赶紧回头追赶。这时孙中山早已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两位轿夫用敬佩的眼光望着孙中山前行的方向,激动地说:“都像孙总统这样尊老敬老,老人的日子就好过了。” 陈廷一访谈录(节选) 记者:时下娱乐的形式是五花八门,多元的文化取向是否影响人们对有教益的历史与革命题材的自觉接纳。 陈廷一:(会心一笑)客观地说似乎会有些影响,但你若有感而发,想读者所想,写时代所需,表述真善美这个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就能自信地看到其作品不仅能畅销甚至可以永恒。当然,传记以历史纪实见长,但也不能偏废文学的艺术水准。否则,你写的人物再伟大、再高尚,因呆板、枯燥也无人买账、没人愿看。 这两年不是盛行红色旅游吗,去年5月我参加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在赣州举办的笔会,感同身受了一回“红旗漫卷”红土地的洗礼。当时恰逢“贺子珍博物馆”历经“三起三落”全面对外开放。当我了解到生长在大户人家的贺子珍也有着出水芙蓉般的三姐妹,并在政治形式极其险恶的情况下,一个忠贞不渝地嫁给毛泽东,一个义无反顾地追随了毛泽东的三弟毛泽覃,一个因毛泽东而被国民党挖去双目、削光手指也宁死不屈,成为牺牲时年仅13岁的少年英雄,便抑制不住要为鲜为人知、令人崇敬的贺氏三姐妹写传记、立丰碑的冲动。不到一年,近30万字的《贺氏三姐妹》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用出版人的话说,她的成功在于情理交融地向公众传达着“历史的反思、人性的复苏、生命的思索”,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记者:说到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及传统教育的重要性,现在无论从中央到地方都极为重视,作为一名精神产品的创作者对此有何感想? 陈廷一:应该承认前些年,我们忽视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现在弥补十分必要。用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激励、鼓舞后人,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家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能否得到传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荣誉、尊严及共和国的前途与命运。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用低级趣味的作品麻醉、腐蚀青少年,使他们沉迷在个人享乐的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而伟人、名人的经历就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用传记、纪实的手法,再现、传承英雄人物为祖国为人民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和光辉业绩,就是为了潜移默化地培植广大青少年树立高远的理想与虔诚的信仰,以收到寓教于乐的功效。&n[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