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是良心的职业呢? 引导学生看教材,分析P64一P65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教师”的内涵、教师工作的特点。重点分析“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与“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在于每天和天真纯洁的学生交往”。 教师今天可能因某种原因心情不佳,但当他(她)面对无数双期待的眼睛时,他(她)就会将自己的烦恼抛置脑后;教师也可能今天正发着高烧,但想到今天还有三节课、还有某个同学的思想问题没解决,他(她)还是坚持着把这些都做完再去打点滴;教师在今天的课堂上有同学提出的问题,自己回答时似乎理由不充分,哪怕是批改好作业已是深夜也必须查资料搞个水落石出…… 组织对话:根据我们这么多年来与老师的交往以及今饫所作的分析,大家谈谈对教师工作的了解以及对老师最感动和佩服的地方。 学生在讨论后交流。 问题:根据大家对老师的了解,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这个问题尽管教材有答案,但是,不少学生心里想的与答案是不一致的,他们认为老师就是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老师可结合前面对教师工作特点的分析,说明为什么老师喜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的学生。 感悟:通过“感悟”(P63)引导学生总结教师的角色特征。 问题提高:结合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说说用“红烛”比喻老师的“妥”与“不妥”。 课外作业:见教材(P66)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方案第六课 第一框 了解我们的老师 教学资料三年科学:《迎接蚕宝宝的诞生》教案[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1、 指导并鼓励学生开展养蚕活动,引导学生在养蚕过程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通过养蚕活动的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2、 亲历养蚕的过程。 3、 经历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的过程。 4、 经历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蚕由“卵→蚁蚕→幼蚕”的过程。 教学难点:付出一份爱心,细心地进行养蚕活动。 三、材料准备 蚕卵、放大镜、记录用表、鸡蛋、虫卵图片、青蛙各阶段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引入 不同卵的异同点 纸盒中装入一些蚕卵 [教学媒体] 鸡蛋 放大镜 各种动物及卵的图图 [教学思路] 出示“装蚕卵的纸盒”,创设情景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生命(小动物),让你们见识一下(猜猜看是什么呀?)。 设问:这些卵是生命吗? 设问:你知道的与蚕卵相似的生命还有哪些呢? 教师出示一枚鸡蚕,提出观察要求:蚕卵与鸡蛋有哪些相似之处,哪些不同之处呢? 教师随时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重点从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方面认识蚕卵相对鸡蛋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简单涉及各种卵的构造相似以及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的环节相相同来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 (简单观察盒子,猜一猜。)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蚕卵。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从蚕生命演变的已有知识角度认识蚕卵与生命的关系。 学生谈一谈。 学生小组对比观察。 学生交流反馈。 师生对话。 让缺乏自主运动能力的生命体(蚕卵)与学生已有的生命概念形成冲突,创设情景。 将蚕卵与学生更熟悉的禽蚕、蛙卵等联系起来。 通过蚕卵与鸡蛋的对比帮助学生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活动,使观察也更具目的性。 从鸡蛋等学生熟识的生命变化形式来认识蚕卵可能扮演的生命角色,对于不熟悉蚕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合适的。 讨论蚕宝宝出世前的准备 设问:你知道在我们出世前,妈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设问:小鸟出世前,鸟妈妈会为小鸟做哪些准备?(侧重) 设问:在蚕宝宝出世前我们该为它们做些什么准备呢? 教师归纳学生的想法,出示一些学生该做的主要工作。(可以参照教科书P35中间部分的话。) 了解督促学生的准备工作。 学生谈一谈。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阅读了解。 课外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并及时做好记录。 创设情景,迁移至要为蚕宝宝的出生做好准备。 明确工作,为课后的准备工作建立基础。 从卵中诞生的小生命 设问:如果有一天突然发现有一条小蚕诞生了,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 在学生的交流中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 1、你有没有刚出生不久的照片,为什么爸爸妈妈要给你们照一张照片呢?你想拥有这样的照片吗? 2、出生后,妈妈是怎样关心和照顾你的?你怎么照顾蚕宝宝呢?(食物、安适的“家”等等) 3、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我们还应该做哪些重要工作呢? 让学生设计一个观察记录方案。 出示老师的建议。(可以参考教科书P36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 一定要使学生明白,除了对小生命的情感关心之外,我们的记录和饲养是科学观察记录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小组讨论,预设方案。 交流方案。 学生了解老师的建议。 学生设计记录表。 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一条蚕出生后,也可以放在出生前的讨论时明确。 让学生明确在蚕宝宝出生后该做些什么。 讨论观察记录的一些技巧 蚕的模型 设问: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观察和记录的? 设问:你用什么好办法可以把蚕宝宝各时期的样子记录下来呢? 教师教习测蚕体长的方法。 学生发表想法。 明确图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