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教师 >> 教师知识测试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正文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试题与答案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试题与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人文性 工具性  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  ”“ 写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5、新课程倡导  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 音节;正确书写 声母、韵母、声调;认识 大写字母;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 学生识字帮助 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  学生阅读 

8、识字是 阅读 写作的基础,是 学生语文学习  的教学重点。

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 间笔  演示(实物、肢体) 电教媒体  

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复现 

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 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 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 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 经验世界  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与沟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 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  学会倾听   乐于表达              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 学生  教师 文本  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 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 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 引导学生热爱、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 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9、《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  学生  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 活动  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 学校    家庭 社区等教育资源。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学习空间,增加  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强调 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 主动探究 团结协作 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 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交融式目标 

25、“分解式目标”按照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 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 二维乃至 三维的目标都 交融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 清晰明确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 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 层次性 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 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 可测度性

29、学生只有认识了  一定数量  的字,并且能够正确   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  文化科学知识,提高  认识能力

30、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 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 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  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受    理解    欣赏 评价的能力。

32、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                  能力、 阅读  能力、  写作 能力、  口语交际 能力。

33、《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 参与意识  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  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 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3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  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  基本的语文素养。”

35、《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  倾听  表达   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 人际沟通   社会交往  ,发展 合作精神 

36、课堂即时评价对  调控教学 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终结评价积累素材。

3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  有形资源 无形资源两大类。

38、“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理解和运用           祖国语文,丰富 语言积累,培养 语感发展思维。”

3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拼读音节,正确书写 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0、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 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 高雅的言谈举止

41、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 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42、课程是  动态   的生态系统,因“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  学生  是最活跃的因素。

4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 人文蕴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 多元 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 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 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 读书笔记和常见  应用文。”

 

二、基本概念题

1、   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2、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5、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在平等的情形下,就教学问题展开的互动的、有意义建构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活动。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对话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6、课堂即时评价: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即时的价值判断。

7、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那些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0、物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2、体验学习:是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之整和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

13、“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4、交融式目标:“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               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15、分解式目标:“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16、生字复现 :是指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

17、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在四大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而且,又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处世方法,个性特点、社会背景等的不同,以至想法也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个性化的、多元化的创新理解。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新课程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

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

 

7、识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些作用?

⑴识字能认识客观事物;

⑵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起点。

 

8、你是这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复现是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老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比如设置一些游戏,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字见面。

 

9、《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⑶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⑷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1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与阅读有很大的不同。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书、读文章,是个体的行为。而阅读教学是在学校里课堂上发生的事情。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功利目的。除了促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阅读一些文章书籍,还要有意识地通过阅读,陶冶教化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知识——语文的、自然的、科学的、社会的、人文的......还要通过阅读,使学生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喜欢阅读,养成阅读的好的习惯。——阅读教学除了“阅读”的自然功能之外,在客观上被附加上了许多的其它。这是阅读教学与阅读的根本区别。

 

12、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3、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的目标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习作,培植习作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14、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⑴在语文教材中发现课题,即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⑵在校园活动中发现课题。

⑶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现课题。

 

17、“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续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交融式目标在续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续写方便。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他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18、教学目标有哪两种叙写方式?

教学目标有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两种叙写方式

 

19、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1、  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⑴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⑵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帖“标签式”的教育。

⑶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⑴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 实践机会。

⑵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如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

⑶课内的“扩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20、什么是课程资源?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我们认为小学的课程资源可以在一个折中的点上进行认识,即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21、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哪些种类?

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22、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探究”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在读了《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一个问题:你认为狐狸的做法是否可取?既可以从狐狸不诚实的角度进行否决,也可以从机智的角度对它表示赞同。

24、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优生的独角戏;事与愿违;“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合作学习的时间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状态,老师就叫停。教师对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常常不看时机,信手拈来。合作学习没有明确分工,任其自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等等。

 

25、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任务要求不明确,合作无法实施。

没抓住合作契机,合作过多过滥。

分工不明确,差生容易被忽视。

 

26、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性。

⑵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⑶语文教学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27、“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

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四、观点论述题

1、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答: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训练与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3、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不能据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它培养了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一次革命,尤其是对学生思维的一个解放。

 

4、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答:(1)优化教学环境,教师要注意随教材内容的变化不断更换教室内的拼音乐园(如板报、墙报、拼音角等)内容。   

(2)借助游戏活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注意把游戏引入教学实践,寓教于乐,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借助图等媒体,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直观形象富有童趣,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图弄明白字母的音和形。   

(4)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动手摆一摆,捏一捏等实践活动。   

(5)开放教学时空,汉语拼音教学应拓展教学时空,针对本地方言的特点,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儿童言语交际的实践过程中,有计划的进行正面教育。

 

5、“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从《语文课程标准》汉语拼音的要求看,学习拼音的难度是降低了,时间也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的功能并没有减弱。学生要借助汉语拼音这个工具,帮助识字,说好普通话,帮助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因此,要增强孩子对字母与音节的学习与记忆,巩固所学的知识,适当的抄写,默写还是必要的。

 

6、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答:我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是有区别的。听说训练常常是单方面的,重在“倾听”,主要是能听清内容并抓住要点复述出来,多以“独白”的形式存在。而口语交际重在“交际”,是特定情境中听说双方言语互动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语言实践活动, 常以“对话”的形式出现。情境性和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基本特征。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题,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不仅需要听说技巧,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与达意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7、《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可能的。《课标》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像观察、审题、构思、选材等诸多能力的培养,改写、扩写、仿写、续写等拓展性练习的创设都离不开教师匠心独运的指导。因此作为教师,既要上顾课标,又要下思学情,利用教材,开发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的习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的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8、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所谓三维目标是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当然,由于受“升学教育”的影响,过去比较强调知识与能力,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新课标予以着重强调,意在提醒我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属于隐性目标,不像知识的、技能那样比较容易把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的不够扎实。但我们要防止矫枉过正,事实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三者不可偏废。

9、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全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在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判断生成信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的价值,适时调整预设,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认为“生命课堂”有下列具体表现: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10、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精神家园。从课程广度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包;从课程浓度看,或赏心悦目,或回味无穷,或动人心魄,或刻骨铭心;从课程角度看,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所以语文课程不能不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其实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价值趋向与学生独特体验的和谐统一。

 

11、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各种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呢?请选择一种学习方式具体阐述。

答:学习方式的变革,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找到一条回家之路,教育教学首先是学习,学习是教育教学的本源或个体;研究学生的学习,定要研究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许多老师都积极主动地把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引进课堂。但我们也发现,许多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这些学习方式的内涵、操作方法,结果却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必须强调的是,教学要真正提高质量,仅靠形式上的趋之若鹜是无济于事的,生搬硬套其结果是削足适履。

 

12、语文教育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把握?

答:(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文学性、思想性、综合性、工具性、语言性的综合。(2)学生认识的多元性。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认识也必然存在差异,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语文教育的多元化,还需要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3)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开放而丰富的,主要有3种类型: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语文课堂内的其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4)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它总体的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具体特点是:“同音归类”、“据形明义”、“依文解字”、“理性分析和整体感悟”。

 

13、你认为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答: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好比一个引路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想使他们都能到达知识理解的大门前,就要根据他们差参不齐的现状,为他们设计不同的道路,不同的道路会有不同的问题等着学生们去探究,去学习,去思考,但最终目的是,他们都能从不同道路上走到同一扇知识大门前,并且开启这扇门,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而难度就在于教师的问题设计上。(1)确立主题,突出综合性。(2)教学过程的展开要强调实践性。(3)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强调自由性。(4)学习的组织要强调合作性。(5)学习活动要发挥创造性。

 

14、综合性学习活动要体现合作性,在具体实践中你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

答:由于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跨学科性、主题性等特点,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要求语文教师与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合作;要求教师与社会各界人员(如家长、社会有关机构人员等)相互配合;更普遍的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共同参与,愉快合作。只有上述人员形成合力,才能保证综合性学习的顺利实施。

例如,完成一份手抄报,有的同学负责找资料,有的同学负责处理资料,有的同学负责搞版面设计,有的同学负责抄写,有的同学负责美工,但每一项工作小组成员都要集体研究,遇到困难,互帮互助,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还可以请美术、书法老师指导,请家长帮忙等,在合作中学会交往,增强了责任心,健全了人格。

 

15、有人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前的语文活动课,你怎么看?

答: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思维,要求教师不要像以前的语文活动课那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而应是“挂在知识网络上的电灯,不断充电,永放光芒”。我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设计时就应根据其特色,为学生开启这扇独具魅力的知识之门。(1)确立主题,突出综合性。(2)教学过程的展开要强调实践性。(3)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强调自由性。(4)学习的组织要强调合作性。(5)学习活动要发挥创造性。

16、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语文负载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而这种内涵与精神的,仅依靠教材和课堂是不够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因为这样而显得特别重要。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提高素质、实现创造性的跨越平台,作为第一线的课程实施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和所有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一样,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我们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无处不在。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尽快地投入到这充满热情与创新的工作中。只要你是有心人,只要愿意不懈努力,你就一定能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不断收获到精彩。

 

17、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一是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指语文教材、学校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各类有助于小学语文学习的教学设施、实践基地以及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生活场景等;二是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一般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三是动态语文课程资源,如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

 

18、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学好语文,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认同。(1)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观。(2)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3)锻炼深入的挖掘能力。(4)提升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

 

19、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答: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教学比较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诸如标点符号、词汇、语法、修辞、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等等。而新课程明确提出了“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知识从昔日的“声名显赫”,变成了今日的“风光不在”。许多语文老师则认为语文知识应从台前走向幕后了,于是在教学中便淡化甚至丢弃了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不敢讲语文知识,连最基本的语法、修辞常识和词语的学习积累也被舍弃了。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者有之,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有之,把“综合性学习”上成缺乏语文味的“四不像”者有之。他们在强化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同时,却淡化了其工具性;强化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又忽视了“知识与能力”,其实质是对语文课程实质和特点的认识有失偏颇。

其实,新课程并非一概否定语文知识的作用,只是不赞成按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系统来构建语文课程目标,也不赞成教师为“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把它分解成若干知识点逐一讲解,一一落实,要求“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以强调语感的培养、语文的积累,语文知识的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它首先应该姓“语”,应该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及读定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通过语文与其他科学的沟通,实现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以促进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语文知识和能力,同时,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也不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20、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还存在以下问题:

(1)分组不够合理。我们常见的合作形式是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有的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小组学生却一言不发,各干各的。同样的学习问题,有的组3分钟就解决了,有的组却6分钟还没完成。

(2)缺乏合作技巧。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些现象:有的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抛出一个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于是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局面混乱,相互间的干扰大,效果差。而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往往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学生不会倾听,自然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3)任务时机选择不当。由于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广大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在课堂上加以运用,有时甚至不问教材特点、不分场合地过度使用,把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也成为合作学习的话题,其结果合作学习反而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4)学习不够充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课堂上学生刚刚开始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一看时间来不及了,往往就急于喊“停”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只能追求形式,并无真正意义。

 

21、“‘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因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是一种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当然,“自主”并不是指那些无节制地沉湎于学业以外的活动,放任自流的行动方式,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着的“天马行空”式的学习态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缺乏有效支持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履行这种方法。所以如果教师在组织自主学习时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支持性的参与对学生来说更有意义。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决定了“自主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除了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串联教学环节、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教师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包括:(1)组织:组织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2)教学:教师应提供学习目标或方法上的建议,帮助学生训练技能、提供反馈,解释学习中的理论概念。(3)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向更独立、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式的过度。

总之,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们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

 

22、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答:“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从内容上看,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而语文素养既包括语文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质、文化品味、人文精神文明等等。可见,语文素养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概念更为宽泛,更能反映全面而真实的语文水平。

 

23、有教师认为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没有区别。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合作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了信息的多向交流,拓展了获取知识、能力、情感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还创设了自由、平等、活动的空间,解放了学生的个性,树立了进取精神。但目前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合作中优生唱独角戏,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合作,合作时间没有保证,学生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结束了。教师对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合作学习没有明确分工,不能提高学生合作技能等。

 

24、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

答: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理解难度,为学生多渠道接受信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给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它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但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也发现课堂上一些教师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为热闹、花俏而用多媒体的现象。这样对学生并无多少益处。

 

五、教学设计题

1、请为拼音“z c 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出示小朋友、小刺猬、蚕宝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中来了3位客人,他们是冬冬、小刺猬和蚕宝宝,他们来和我们一块儿学习,我们欢迎不欢迎?

  教学声母z c s的读音和字形。

  (1)看图说话引出z:图上着谁在干什么? “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z”.  

教学z的发音。 示范发音。注意发音时牙齿不能舌尖咬住。

顺口溜记形:冬冬写字z z z,像个2字z z z。

  (2)看图说话引出c:图上着什么? 刺猬的“刺”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c”.

教学c的发音。示范发音z和c,说说有什么不同?(z要用力,要送气。)

    顺口溜记形:小小刺猬c c c,半个圆圈c c c。 

   (3)看图说话引出s:图上着什么?  吐丝的“丝”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s”,            教学s的发音。(教师领读,学生模仿。)

顺口溜记形:蚕儿吐丝s s s,半个8字s s s。

 

2、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

(1)、我们来认识一对孪生兄弟,谁见过他们?在哪里见过?

(2)、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读音)同桌互相叫一叫,看谁更能干。

(3)、看他们的样子,觉得怎么样?(长得很像)哪里像?哪里又不像呢?想个好办法记住他们,不会认错。(左下一个工,右下一个口)

(4)、他们各自还有哪些好朋友呢?(左边、左手、右耳、右面……)

(5)、游戏:我点,我点,我点点点。

 

3、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的片断。

本文的宗旨是让学生体会到做人的真谛——诚实。我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交流点:1、雄日的花种不开花时他是怎么做的?2、看见别人都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雄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3、当国王询问雄日时,雄日是怎么回答的?4、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当继承人?先是小组内讨论,并分角色表演,作到人人参与。通过讨论知道做人要真诚。然后以雄日成了国王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为主问题,描述一些雄日当国王期间国内发生的不好现象,请同学们个抒己见说说雄日是怎么处理的?是怎么教育那些不诚实的人的?在百姓的眼里雄日是一个怎样的国王?你们喜欢这样的国王吗?为什么?学生自然是说他公平、真诚。那么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吗?能把你做的诚实的事跟大家谈一谈吗?在坐其余学生可对他所说的发表评论。最后让学生知道美不一定就是好,空不一定就是不好。并送给同学们两句陶行知老爷爷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铭记做人的真谛——诚实。

 

4、《一夜的工作》一课中对于“极其简单”一词的品悟,你可以如何设计?

师:(巡视)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若有让你为之一颤的文字,请在句子上做些记号。找出来还不够,你得细细地品,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光在心里品还不够,还得在书上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用一个词一句话都行。

  师(巡视)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你读着读着,你有一种冲动,你想大声的朗读,读你找到的、品过的句子。

  (生自主读书3、4分钟)

  师:停,总理的这一夜,读着读着,我们的心都为之一颤,是吗?请你读你的句子。

  生1:“这是一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师:读着读着,你为什么为之一颤?

  生1:因为……简单

  师:假如你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你想用哪个词?

  生1:极其简单

  师:请你再读,把“极其简单”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好,齐读,体会体会“极其简单”的这四个字

  生:(齐读)

  师:“如此而已”,是的,你们知道这高大的宫殿的房子曾经是谁住过的地方?也可以猜猜。

  生猜:(毛泽东、末代皇帝溥仪

  师:你说得没错,这个人比溥仪更大。这是清朝摄政王载亨住过的房子,摄政王就是……摄政王的宫殿,可能会有哪些陈设?

  生说:(古董、无价之宝、西洋沙发、黄金美玉珍宝、奇花异,山水盆景)

  师:这是……曾经是那么昂贵的陈设,但是当这座高大的宫殿成为我们总理居住的房子,读下去——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师:岁月……曾经有那样多的奇珍异宝、家具,如今成了总理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总理!同志们,同学们,“极其简单”真的简单吗?

  生:简单

  师:对,陈设是简单,但对总理来说简单吗?不简单,不简单是什么?

  师:你们知道,这高大的宫殿是谁住的吗?周总理是堂堂一个总理,他有……的权利,有……的权利。对于总理办公的地方,它应该有什么?

  生说:(沙发、字、文房四宝、很大的办公桌)、

  师:你觉得太小了,甚至堆不下更多的文件。对吗?

  师:现在这座房子成了总理办公的地方,但室内——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

  师:”本来……沙发、办公桌,……总理本应该……但现在——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

  师:你说极其简单,简单吗?

  生:不简单

  师:什么不简单?

  生:周总理这个人

  生:品质不简单

  生:性格不简单

  生:精神不简单

  师:精神不简单吗!说得多好!当你读这句话时,……

  师:此时此刻,当你读这句话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这句子的?

  生:敬佩

  生:崇高

  生:佩服

  师:来,我们一起来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这样看似简单,又极其不简单的句子还有吗?

  生:“花生米的颗数并不多,……增加了份量”

  师:你是怎么体会到极不简单?

  生:总理吃夜宵就只吃几颗花生米……

  师:你又怎样看是极其不简单的?

  师:喝这杯茶的是谁?吃花生米的是谁?他是怎样的情况吃这点东西?所以你体会到总理的不简单。

  生:齐读

师:真好,是啊!总理的简朴的生活让我们感动。

 

5、请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

《赠汪伦》

1、  读诗歌。

2、  看课文情境投影。

3、  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a想象并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

b画一幅赠别的

C配乐朗读诗歌。

4、  读两首赠别的诗。

 

6、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

《我发现了新开的商店

目标:感受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学会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

过程:

一、审清题意

写一家“商店”,而且是“新开的”店的位置,类别。

二、指导观察

1、整个小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仔细看看小店的布置、商品、营业员。

三、课上交流你观察的小店

四、口头交流,教师同学帮助评改

五、撰写成文,交流纠正

六、小结:

我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心发现就能发现生活中都是美的。

 

7、请任选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案,并据此设计教学过程。

柳树醒了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奏里的事物的变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感悟春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       出示课题时教学“醒”?。

(2)       结合课文,出现“春雷、洗澡、柳枝、软了、梳头、柳梢、绿了、玩耍”等词。

2、生字识记

(1)       利用偏旁、部件,新旧字联系记忆生字。

(2)       生字巩固。

3、写字指导

二、朗读感悟

1、通过不同的朗读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2、指导朗读方法

3、抓住重点字词句感悟诗歌

(1)“柳树醒了”什么意思?

(2)从哪里知道“柳树醒了”?

(3)“柳树醒了”说明了什么?

三、实践活动

1、课堂活动

仿照课文编诗句。

春天跟               说话了。

说着说着,

                    。

2、课外活动

“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到户外寻找春天,说一说并画一你眼中的春天。

 

8、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一个在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学片断

《菜园里》识字教学设计片断

一、揭题

课前:老师在教室四周摆上许多蔬菜。

师:我们来到了“菜园”你们想认识它们吗?想和它们打招呼吗?

二、生字词教学:

1、带领学生亲自去看、摸、闻各种蔬菜,拿卡片读一读相应的蔬菜名。

2、师拿出蔬菜,学生举卡片(蔬菜名)

师校对读音:南nan     茄子qie    zi

3、巩固生字

5、  刚才认识了那么多蔬菜,谁愿意说说它们?

(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

生1、南瓜身上有刺。

2、南瓜是黄色的,圆形的,皮很硬。

3、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还有一股清香味。

 

9、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识字”与“写字”相结合

1、猜字迷:“一点一横梁,梁下开个窗,大口张着嘴,小口住里藏。

(高)

2、背顺口留:“来”“横下点撇再加横,一竖竖在字中央,左一撇来右一捺,这个来字不会忘。(来“

 

10、、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

《奥运——北京》综合实践活动片断

1、看:

学生查看有关“北京”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奥运”的。

2、说:

把查看到的资料在班级中交流。

3、

你心中的奥运。

4、写:写写我为奥运献计献策。

 

11、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长城

1、课前请同学们自己上网查有关“长城”的历史背景,资料图片等相关介绍。

2、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查找结果。

3、出示本段话:

(1)  自由读本段,说说和你查到的资料是否吻合。

(2)  多媒体演示“长城”的图片资料。

(3)  用一个词来概括“长城”。

(4)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城气魄雄伟”。

(5)  反复诵读,提醒“诵读”时应用怎样的语气。

(6)  背诵本段话。

(7)  模仿本段: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有特色的“建筑物”。如《家乡的鸡公》。

 

1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处口语交际的案例。设计提示:

(1)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2)抓重点字词进行口语交际,加深理解,锤炼语言。

(3)抓重点句段进行口语交际,揭示中心,抒发情感。

(4)抓空白填补进行口语交际,启发想象,扩展思路。

(5)抓疑惑之处进行口语交际,引发争论,明辨事理。

(6)抓总结归纳进行口语交际,扩展延伸,升华全题

《小白兔与小灰兔》

1、(讨论)师:小白兔与小灰兔,你们更喜欢谁呢?为什么?

2、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1)       喜欢小白兔,他很关心别人,很聪明。

(2)       喜欢小灰兔,他和小白兔一起帮山羊收白菜,说明他能助人为乐。

(3)       反对(2)的观点说:小灰兔很懒。

(4)       他因为不懂“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我想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会马上改正的。我要讲个(小灰兔种菜)的故事给小朋友们听。

3、角色表演《小白兔与小灰兔》

4、续编故事《小灰兔种菜》

 

1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

四季

1、师:一年四季多奇妙,她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2、交流:

生:(1)用的方式来表达

   (2)用唱的方式来表达

   (3)背古诗的方式来表达

3、读文悟文

(1)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

4、仿课文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季节

(1)       古诗

(2)       儿歌

(3)       小散文

 

14、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

《识字4》

一、看图谈话,引出所学生字

1、观察彩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呢?它们在干什么呢?(展、运、网、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蝌蚪、蜘蛛)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试读识字儿歌

2、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结合句子学习生字(蚂蚁、前、空、房、网)

3、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习带“虫”字旁的字;用基本字加偏旁编儿歌的方法记生字。

4、同桌交流记生字的好方法

5、男、女比赛表演,小组比赛读、开火车读。

三、配合动作表演读,并背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五、展示活动

1、我会认:(本课生字)

2、结合课文自编儿歌

 

15、请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段。

随文识字《所见

一、看图激趣

图上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所、牧童、捕、闭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意。鸣蝉

3、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

1、结合面理解诗意

2、交流学习

3、学生自由读诗歌

四、简述诗意,熟读成诵

五、书写生字

 

六、案例分析题

1、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要求每个学生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

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

评析:该教学片段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是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本片段中的教师让学生先讨论校园早晨的特点,并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后在进行合作,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得深刻的体验。同时有培养了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2、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评析:该教师采用了“交融式”的目标叙写方法。在目标1中,“展开”、“掌握”、“运用”,体现“过程与方法”的维度;“理解”、“了解”、“学会”表现“知识与能力”的维度。此目标可属于“二维整合性目标”。再看目标2中的“通过……感受”体现“过程与方法”的维度,“激发……情感”则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案例中的教学目标叙写清晰明确,体现了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同时也加强了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3、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

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评析:该教学片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多元感悟,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与感受,但忽略了该论题与文本追求的价值是否一致。阅读教学以一、二个有争议的论题作为研读专题,让学生深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寻找依据,并运用口头语言以说服或驳倒对方的观点,这种研究性阅读确实具有训练学生思维及表达能力的作用。但教师应在此过程中做好引导与点拨,以防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游离于文本之外。如果这种辩论将课文所赋予的价值取向丢弃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对于学生的独特体验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但应以不违背文本与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4、《找骆驼》中,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后,提出:商人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再遇老人,会对老人说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后,想法很多,例如:1、对老人说谢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2、不和老人说话,不理老人,自己偷偷走掉。3、一个老头,闲着没事干,出来瞎溜达啥等等说话较多。学生说第一种想法时,引导他们从书上找理由,学生能较快说出。当学生说到第二种想法时,我问:“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商人。”一生说。

 “对,我童话书里看到很多商人都是坏蛋。”又一生说。

 “那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商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我试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说出:“老人帮你找到了骆驼,你应该谢谢他。”之类的话,可是学生却说:“这个坏蛋,打他一拳,让所有人都打他一拳。”

……

用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对以上案例进行简单评析。

评析:在该教学片段中该教师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想象讨论得出“知恩图报”这一结论,没想到事与愿违,学生觉得这个商人该打。显然该教师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忽略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做非但没有提升课文的意义,反而冲淡了文本本身的思想主题。在我们的体验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追求课堂氛围,而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的东西。出现以上的问题并不是学习方式本身的错,而是许多教师没有对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探究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更重要的是做到适时的过程引导。

 

5、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故乡》的教学片段:

师: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的宣传广告。

屏幕出示:用一两句话来表达申遗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的公益广告。

师:有困难吗?老师举个例子。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

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快乐地生活。第三条是,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师:哇,太棒了,一下子就来了个高产作家!(笑)

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

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

生:保护大熊,为中国添一份荣耀!

师:掷地有声!(掌声

生:等到大熊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

师:诗一般的语言。

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

师:一幅!一首诗!当代小诗人。

生:老师,我还有一条。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

师:成功?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掌声

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大熊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笑,掌声

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广告面是:大熊妈妈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教师用新近流行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道)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

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评析: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在本教学片段中该教师就采用了这种评价方式。我们能从他的评价语言当中感受到他对学生的尊重与赏识,同样也能感受到该教师的智慧与幽默。在面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时,该教师并不忙着否定,而是引领其思考并巧妙的加以改正。这样的评价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不仅肯定了学生富有创意、富有个性的思考方式,又给全体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6、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这一句话,窦老师提示道,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很有趣,请大家找一找!片刻,学生找到了“一片片”这个词。窦老师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词,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这就是‘一片片’的树叶吗?”学生回答说:“不是。”窦老师转身又在黑板上了一片树叶,问大家:“那么是两片喽?”“不是两片,‘一片片’是指好多好多片树叶!是指许多片树叶!”学生回答。“那应该怎样读这个词?”窦老师问。于是,学生轻轻地读起来“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窦老师启发着。

一会儿,窦老师请学生起来读这一句话。

生1:(读得很流利,但不够有感情)

师:这是你的感受,很好!(又请一位学生来读)

生2:(读得很有感情,在读“落”和“一片片”的时候放慢了速度,加重了语气)

师:(肯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后,问大家)你们想想,树叶是怎样往下落的?

生3:慢慢地、一片一片地往下落。(边说边加上优美舒展的动作)

师:这落叶多美啊!飘飘洒洒……

生4:(不由自主地接了上去)随风舞动……

师:很有诗意啊!(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5:树叶慢慢地飘落下来……

师:(边说边做动作)就这样,落叶像小蝴蝶、像小蜻蜓,多快乐啊!大家快读啊,现在,你就是小蝴蝶、小蜻蜓,轻轻地落下来了……

(学生边表演,边朗读课文,教室里气氛很热烈)

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段的教学。

评析:在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了灵动的生命课堂。叶澜教授说过,学语文就要把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变成孩子能看得见能够理解的东西。在上述案例中窦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能力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一片片”这一个词,一连问了好几个有层次性的问题,且通过板帮助学生理解“一片”与“一片片”的区别。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美读,,在读的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并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边表演边朗读,使学生真正做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景语背后的情味跃然纸上,使学生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7、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评析: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具有省略的,应注重学科间的渗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当前教改的热门方向。在该案例中教师将语文课的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表演、画、歌曲等综合性、动态性的语文活动中丰富体验。但在学科整合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度”的问题,如果学科渗透无度,就会使语文课迷失本性,异化本质,变成“四不像”了。如上述教学设计中如果学生在对古诗意境理解不深,且没有任何体验的情况下能进行贴切的表演吗?这种看似自主、开放的教学方式真能取得实效吗?

自主学习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然而凡事都得有一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

 

8、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

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

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

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

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

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

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评析:在本教学片段中,该教师注重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这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多元感悟,但忽略了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是否一致。教师只要学生给的答案与众不同,就一味地给予表扬及肯定。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只追求答案的“标新立异”,以博得老师的赞赏。这种体验学习将课文所赋予的价值取向丢弃了,得不偿失。对于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与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9、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

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置过高)

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

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生:贴在下边好!

生:贴在题目旁边。

生:……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中间,形成环行板书)

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学生依次领读词语)

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评析:上述教学片段中该教师虽然力求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但却导致了 “华而不实”的后果。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涨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在上述片段的识字游戏中,这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抢摘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抢摘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

 

10、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分析:第二位老师设计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造句变成了生动有趣的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更容易摆脱学着别人造句,甚至一味地抄袭背诵别人的造句,从而迸发出自己的思维火花。

 

11、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

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

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

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

师:这是个好办法。

生4:“”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

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

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师: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分析:该教师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充分鼓励学生识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运用了结合生活、写一写、加一加、换偏旁等识字方法使他们对“菜”的印象更为深刻。但是,对于学生不同的识字方法,教师应给出不同的评价,鼓励学生选择方法最优化。特别是第五’第六’第七位学生的发言缺少思维含量,不利于记住生字。

 

12、某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我们的》中设计了以下几组活动:

活动一:教师在课前把教室布置成刚刚举办过“二年级画展”的样子,让学生自由观赏,与环境互动,自然地萌发办自己班级展的愿望。

活动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画,请小组里的伙伴对自己的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活动三:教师出示自己的画,进行示范介绍,请学生针对介绍和绘画作品提建议,为学生提供交际案例,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把话说完整,把图的内容说清楚。好朋友要仔细倾听,认真评价。

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带领大家评选“最受欢迎的画”,推荐参加班级画展,为了本组的能被选中,小组的同学必须想办法说好推荐的理由,说服其他组的同学,其他组里的同学可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自己的意见。

活动五:请获奖的同学在音乐声中上台领奖,其余学生当好小记者,采访获奖的同学,让他们谈谈获奖时的感受、创作的过程等。

你是怎样评价上述设计的?请从教和学的角度进行评述。

分析: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针对话题本身和低段儿童的特点,采用灵活多边的恶性市组织口语交际活动,即在“举办画展”的大情境统领下,先后设计了小组合作说画、评画,教师示范说画、评画,想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说画评画,说服同学说画评画,小记者采访等多个回合的交际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交际主体身份也个不相同:小组交流时是组员的伙伴,教师示范时是学生,评选“最受欢迎的”时是评委,采访获奖同学时是小记者。在教学中,始终要求交际对象认真倾听,并能就自己的理解对交际主体所展示的交际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交际主体根据不同的交际情境灵活应答。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优化交际效果,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13、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与的角度进行评述。

分析:该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没有把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单地罗列,而是每一个目标中都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在目标1中,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维度,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在目标2中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维度,发展语言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维度;在目标3中,在读中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维度,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体高。“抓、反复揣摩、体会、通过活动、发展、在读中、共鸣”等词不但使我们明白教学目标设计时,刻动词遇用语用词的重要性,还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三维目标”的完美融合。

 

14、以下是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教学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分析:理解词义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利用近义词、反义词理解词义。比如“大贤”这个词语,可先问学生“贤”是什么意思,“大贤”又是什么意思。而该教师却改变了师“授”生“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利用同类词让学生在理解词义时举一反三。从大侠、大款、大厨、大师的词义中自主探究出“大贤”的含义,别具匠心。毕竟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其意义来源于生活,这为我们联系生活理解词义提供了基础。

 

15、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分析: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教学中十分常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容易被禁锢。其实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想象和感悟,已经引起了丰富的想象和美感,只是联想与言语间像隔了一层窗户纸。该教师运用示范说,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使学生的言语被激活了。该教师对教材的空白处作这样的处理体现了他对教材独到的体验。其实,每一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都应倾其所能进行二度创作,即怎样以此为例,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优秀文化的热爱,挖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潜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16、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分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传统的习作教学强调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学生往往会抄袭作文、背诵作文,乃至是胡编滥造,使得习作缺少学生真实的体验。而该老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投入现实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仅激发了学生习作的愿望,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

 

17、请点评下面的识字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有4个偏旁娃娃急着想与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瞧,他们来了(课件显示偏旁“冫”“彳”“扌”“刂”)谁认识她们呀?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老师,我认识“刂”旁,我记得您说过刀字在旁边叫立刀旁,与锋锐刀箭有关。  

生:我认识“冫”旁,三点水去掉一滴水,这一滴水可能是因为天气太冷了,结成冰了。应该与水的温度有关。  

生:老师,我想给小朋友介绍剩下两个偏旁“扌”和“彳”旁。“彳”旁表示有很多人,“扌”旁表示与手动作有关。   

师:偏旁娃娃想与小朋友做捉迷藏游戏,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她们藏在哪儿吗? 生:老师,“刂”旁藏在“到”的右边,“秋一来到”的“到”。   

生:“到”字读音与右边“刂”旁读音相似。   

生:“冫”旁藏在“凉”字左边,“凉快”的“凉”。   

生:两点水加京就是“凉”,凉风、凉气。   

生:“彳”旁藏在“往”字左边,“向往”的“往”,我很向往飞上月球拍张照。 生:我听姥姥说,旧社会有很多地主欺负老百姓,“往”字边表示很多人,右边表示地主。   

生:“排”字带“扌”旁,排队需要伸手,与手的动作有关。   

生:老师,我还觉得右边像小朋友在排队,两竖是操场,两边三横是三排小朋友。我们海鹰小队可以演示这个“排”字。   

生:我有好办法记住“树”,“木”加“对”就是树,果树、桃树。   

生:我还想到敌人“又”进“村”子里就是“树”,梨树。   

生:“丛”去掉横就是“从”。   

生:两个小人手牵手也是从。  

生:小时候姥姥讲故事开头都是“从前啊……”。   

生:“会”字我有好办法记住,上面是人,下面是云,就是开会的“会”,开会的人像天上的云那么多。

分析:首先,该教师以“现在有4个偏旁娃娃急着想与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偏旁娃娃想与小朋友做捉迷藏游戏,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他们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其次,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理解生字,从生字的偏旁、字形中揣摩生字的读音和意思,鼓励识字方法的多样化。但是,对于学生这些灵动的表现却不见教师鼓励或赞赏的评价,这不免让人觉得遗憾。

 

18、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

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

生:没有。

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

〔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

(生看面)

师:景色美不美?

生:美。(异口同声地说)

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生读)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分析:在设计这堂课时,可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领略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然后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展现蝴蝶谷美丽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该老师的设计没有合理使用教学媒体,以至于在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老师采用先看画面再读文字的方法,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理解文字,欣赏迷人的蝴蝶谷,学生的回答使课堂表面上呈现一片热闹景象,但实际上,教师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感悟,在情感上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紧接着多媒体显示的这幅画面又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这幅面上,学生的想象力没有放飞出去,没有深切体会到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在学生头脑中未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语文学习应该提倡先阅读感悟,在学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教学媒体,加深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试题与答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想试题及参考谜…
    江苏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材大…
    教研室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总结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自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对比》的反思
    认真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推介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6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视导监测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教学能力试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教学能力试题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试卷
    《小学语文教育学》期末复习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上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导学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课标解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答案及评…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4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 小学语文…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小学语文教育学试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试卷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卷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07年春学期期末复…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试卷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卷(四川省2006年1…
    传统的纸笔评价《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卷
    三新一德:四川省2006年10月高等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卷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3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试题参考…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试题及答案
    2001年(下)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
    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
    长春版教材“长春杯”小学语文教学大…
    全国2009年1月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论…
    全国自考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参考答…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省级试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试题参考…
    浙江自考试题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卷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试题库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案例分析试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
    浙江省2008年10月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
    [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小学…
    [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小学语…
    [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案例分析试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论期中模拟试题及参考答…
    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新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小学语文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读书…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试卷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试卷2
    2009—2010年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二…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试题参考答…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三)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试题参考…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评价复习题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教学能力试题
    [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小学…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