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笔下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豪放而俊逸的诗句,更展出了了一幅意境雄阔而又清新的瑞雪图。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人们面前展现的是另一幅静谧的风景画。“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惟妙惟肖的状雪的诗句相传出自晋朝女诗人谢道韫之口。
诗人们用他们那生花的妙笔,如珠的妙语,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幅无比瑰丽的图景,把人们引入了异彩纷呈的美好境界。
毛泽东同志的诗句则另辟蹊径,在我们眼前展现的却又是另外一幅更加壮丽雄浑的图景,“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吧:雪天、雪地、雪路,白茫茫一片,路径皆无,这时急行军的队伍走过来了,他们突破了天险,闯过敌人的封锁,笑迎纷飞的雪花,迈开大步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踏出了一条通向新里程的路途……
异彩纷呈的雪花装点着大地,构成宏伟壮丽的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厂房、大楼成了一座座琼楼玉宇,那一棵棵一簇簇草木也骄傲地绽开了璀璨的银花,晶莹茫茫,天地交融成洁白的一体。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里,人们的心底也凝聚着圣洁无瑕的感情,而这种感情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夺目。
我爱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数:1课时 4.教具: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早就听说我们 班的同学很了不起,博学强记,能背不少的古诗词,上课前老师组织同学们做个小游戏,一分钟古诗词句子背诵,看谁记得多,背的多。 请每组老师右手边的同学背,左手边的同学数。请准备好,开始!(计时) 统计背诵的数量。请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我们班上的背诵小明星。(老师送你一个小礼物,热烈的掌声) 2.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这些诗歌语言精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和音乐美之中,给人一种陶醉,一种享受。我们今天在一起欣赏《诗词五首》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节课要求同学们理解,背诵这首诗,同学们有信心吗?声音大一点,自信心强一些!(板书)岑参 3.解题 (1) 请了解岑参的同学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 读过边塞诗的同学们介绍一下唐代边塞诗。 (投影作者简介及边塞诗) 二、课文研读 (1) 诗中的“歌”表明此诗体裁为在诗中的“歌”、“行”、“体” (2) 此诗为诗人在新轮台幕府的送友人所写。 (一)一读:掌握节奏,领略音乐美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1) 学生自由朗读 (2) 正字音,抽学生(投影) (3) 明节奏(投影) (4) 学生试读(左手边同学读给右手边同学听) (5) 教师范读(配乐) (6) 处理内容疑难 (二)二读再现形象,把握感情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抒情发展线索,理解感情。 1.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想象和联想,使脑海中出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1) 学生读,抽学生谈画面 (2) 学生读投影展示画面 (3) 学生默读,理思路,找线索 提示:全诗写什么景,叙什么时,可分几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 A. 送别前:八月飞雪送寒图 情奇激奋 B. 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 哀怨低沉 C. 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 孤寂凄凉 D. 送别后:别后雪池思乡图 惆怅 (4)思考全诗表达的感情 诗人以夸张的笔法,气势磅礴地写出边塞的景色,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三)三读:紧扣词语,体味意境,探索特色 (1) 学生谈自己喜欢的句子,说理由 (2) 教师出示赏析“忽……”投影 (3) 学生举例赏析 四、背诵 举送别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五、教师小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多多采撷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佳词丽名,能够出口成诵。
学 生:河南省许昌市实验中学初二(5)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