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姚鼐(nài)(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做过兵部主事、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辞官后主持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四十余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kuí),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同时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文笔简洁雅正,讲究章法结构。作品收在《惜抱轩文集》里。他所编选的《古文辞类纂》,是近代流传很广、影响很深的一部古文选本。
【解题】
本文选自《惜抱轩文集》,是一篇游记散文,记述作者游泰山所见所感,是姚鼐散文代表作之一。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县境内,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yù)、黑龙潭等名胜。泰山是我国名山之一,古称东岳,与南岳衡山(在湖南)、西岳华(huà)山(在陕西)、北岳恒山(在山西)、中岳嵩山(在河南)合称“五岳”,而尊泰山为五岳之长。旧时帝王都要到泰山举行祭天地的封禅大典,给泰山留下不少石刻、古迹。历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游历过泰山,写了大量优美的诗文,姚鼐这篇游记便是其中之一。
【注评】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jǐ)水东流。 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为我国“五岳”之首,称为“东岳”。之:结构助词,的。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称“阳”。这里指山的南面。汶水:发源于山东省莱芜县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而西去,今称大汶河。其:代词,指泰山。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称“阴”。这里指泰山北面。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经山东入海。后来下游被黄河淹没。“西流”的“西”和“东流”的“东”,都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流的方向,即“向西流去”“向东流去”。○介绍泰山方位。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阳谷: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夹道或流水道。皆:副词,都。入:流入。阴谷:山北面谷中的水。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当,动词,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其,代词,指阳谷阴谷。者,结构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之后,构成“……者,……也”的句式,表示判断。古长城:此指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