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查询教案和课文分析的详细结果
    根据课文内容,为游客安排泰山二日游。

     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五、重点景观介绍

       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要求解说得诗情意,让游客陶醉,让游客流连忘返。

  1.苍山负雪图。

     姚鼐描述: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参考文字:

     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

  2.泰山日出图。

     姚鼐描述: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语言描述日出奇观。

     参考文字:

     冬日清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海市蜃楼,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戏争赌。注目东方,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刻间,彩线扩大了它的范围,变为绚丽的彩带,彩带慢慢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从海中升起。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红了,雪峰被染红了,日观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红色的朝阳中。

  六、送客(作业)

     而今,崇尚文明旅游,“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你的回忆,什么也不要带走”,作别泰山,留下什么样的回忆最好呢?熟背《登泰山记》,泰山的美丽风光,泰山的灿烂文化,就会长留你的心中。

 

一、解题
记,一种文体,本文属于山水游记。泰山,亦称岱山、岱宗。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东部,主峰玉皇顶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名胜古迹。

关于泰山的评论有:
卢卡斯:泰山兼有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把自然与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人与自然的概念阔眼界,这是中国对人类遗产的巨大贡献。

郭沫若:泰山应该说是中华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

季羡林:泰山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二、姚鼐与桐城派
姚鼐(1732—1815),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 ,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所作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依归。所著有《惜抱轩全集》,并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桐城派,又称桐城文派、桐城古文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桐城籍,故世人将他们及其追随者称作“桐城派”。桐城派兴于清康、雍,盛于乾、嘉,衰于民初,是清代散文流派中势力最大的一个流派。其参与作家之众,播布地域之广,绵延时间之久,皆为中国文学史上所仅见。

桐城派文论的核心是义法。明确提出义法说和对义法的内涵进行反复阐述的是方苞。他主张“言有物”,是说文章要有内容,基本上是宋儒的义理,但又力戒空疏,强调济于实用;还主张“言有序”,是说文章讲究表现形式,要有章法结构。义法的完整概念,是指有内容、有条理、结构谨严、合乎体制的文章。义与法的关系,有主有次,相辅相成,内容和形式要成为完整的统一体。方苞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着形式。义法说还包括对谋篇布局“尚简去繁”的要求和对语言文字“雅洁”的提倡。

其后的刘大櫆在义法说方面,又加以丰富和补充,强调了散文应具备的情感和气势。他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固然居首要地位,但艺术本身却有相对的独立性,提出了神气音节说。所谓“神”,大体是指作者的性格特征、思想修养在艺术上完满而成熟的表现;所谓“气”,大体是指流注在作品中的气势及其所呈现出的面貌;所谓“音节”,则是指长短相间、错综配合的句式结构和抑扬顿挫、琅琅可诵的语言因素。后来桐城派文人都把因声求气奉为不易之旨。

方苞兼论义法,刘大櫆以法为主,姚鼐则扩充和发展了方、刘之说,使桐城派文论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姚鼐论文的主要创见有以下三点:
提出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姚鼐生当乾、嘉考据风盛之时,他将宋、汉学和辞章结合起来论述文章和学问的息息相通,正是他论文解识宏通之处。这对扩张桐城派的壁垒起了很大的作用。

提出选文和作文的标准,即“文章八要”的主张。他在所编选的《古文辞类纂》的序目中说:“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者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他所说的神、理、气、味,是指文章的思想、精神;格、律、声、色,是指文章的形式及语言的音韵文采。精寓于粗,即内容寓于形式。从而概括出散文创作艺术的特征,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艺术论。

提出文章风格的阴阳刚柔说。他(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将不同的艺术风格概括为阳刚阴柔两大类,认为这两种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又会产生多种多样的风格来。他还认识到文章风格主要是作者才性和气质的表现,可以通过艺术形象来分析和显示作者的风格。这是对古文家在文学风格理论方面的概括和总结,是桐城派文论的精彩之处。

三、内容分析
各段主要内容:
第1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2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第3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4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5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在文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3幅壮丽的图
第一幅是雪后登山图。时间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路线是“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乘”“历”“穿”“越”“至于”这几个动词不但由远及近地交待行程,而且也准确地表现了时令和地形。如“乘”字写出了作者顶风冒雪赶路的情形,“穿” 形象地暗示出峡谷的幽深。下面转入对登山的描叙。“由南麓登”,这是登山方向;循中谷入,“道稍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是总写他与友人的登山路线。在这幅登山图中,作者对“南麓”“中谷”“天门”“东谷”或叙或描或议,随意点染,然后重笔描出泰山极顶的雪景,这是一幅以视觉为主的鸟瞰图:“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幅图以南天门为主体,峰上是圆圆的晚日烛照天南,峰下是起伏的徂徕,蜿蜒的汶水和鳞次栉比的泰安城郭,峰的左右是负雪的群峰,这些渗透着大自然磅礴气势的群峰、晚日、城郭、河流构成了一种无比壮美的意境,而那皑皑的白雪、淡淡的夕照、飘然的雾带又在壮美中涂上一层柔和的色彩。白雪和红日,静穆的群峰与飘动的雾带,在色彩、动静上又构成了对比和映衬,使这幅雪后登山图呈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绚丽色彩和生动气势。

第二幅是泰山日出图。作者仍是先交待时间、地点和动机:“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这是幅静态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和课文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课堂实录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和实录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原创)
    《未选择的路》教学实录
    《故事两则》课堂实录
    《我若为王》课堂实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体…
    《故事两则》课堂实录
    洛可:《背影》教学实录
    《奔落的雪原——北美观瀑记》
    课堂实录―――《童趣》
    《道士塔》教案设计
    《陋室铭》教学思路
    我教《祝福》
    求教:广东版《等待散场》教学设计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学会感悟”——“有感而发”写作教…
    《黄河颂》
    韩军《登高》课堂实录
    《门》原创教案
    一厘米
    《回忆鲁迅先生》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说课教案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
    情景教学法《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我教《装在套子中的人》
    语文综合活动课《莲文化的魅力》上法
    《最后一课》
    《泪珠也珍珠》教学设计
    《师说》教案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闺塾》教学实录片段
    余映潮教《鹤群翔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开学第一课: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小傻教《项脊轩志》
    《荔枝图序》上课实录
    《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
    《散步》教学设计
    张国生《羚羊木雕》上课实录
    盗草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闺塾》课堂实录
    钱梦龙老师上《睡美人》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铁皮鼓实录《山居秋瞑》
    yuanling79《错误》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云裳实录《理想》
    故都的秋
    《虞美人》课堂实录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布衣总统”孙中山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华罗庚
    高中第一册诗歌单元教学设想
    风之语讲《泪珠与珍珠》实录
    毓君教学实录《不朽的失眠》
    摩西上《孔雀东南飞》
    王开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云裳实录《在山的那边》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我与地坛》…
    想像让课堂如此美丽
    云裳实录《山中访友》
    云裳实录《生命生命》
    三张图片上《社戏》——毓君实录
    云裳《绿色的呼唤》活动课实录
    摩西《短歌行》实录
    我很重要
    草:余映潮《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
    品味文化感受魅力——《胡同文化》教…
    《童趣》教学实录及点评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肖盛怀《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辩日
    陈钟梁执教《致橡树》教学实录
    《山居秋瞑》铁皮鼓实录
    《生物入侵者》教案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死水》教案
    《赞美》教案
    李镇西教《孔乙己》
    增小之《对联讲座》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我教《走一步,再走一步》
    《扬州慢》课堂实录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第六课景泰蓝的制作
    农夫和蛇
    柳宗元《渔翁》课例
    东方雪《赤壁赋》教学实录
    铁皮鸿门宴
    铁皮鼓上《过秦论》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lilynannan:《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
    我上《桃花源记》复习课
    陈太丘与友期
    《白色鸟》课堂实录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南…
    《社戏》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站在单元起点(上)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一节“相识”课【已发表】
    《阿Q正传》第五课时实录
    范美忠讲《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再别康桥》教案
    李研的《〈论语》十则》课堂实录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
    我上《五人墓碑记》
    《乡愁》教学设计
    梅洪建:《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站在单元起点(下)
    东方雪实录《卫风·氓》
    《走一步,再走一步》实录
    《秦风·无衣》《邶风·静女》教案
    课题:学写诗歌评论
    《纸船》教学实录及后记
    《走进李清照》课堂实录
    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新语·…
    《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
    《我与地坛》阅读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实录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实录
    我教《荷塘月色》
    《孔雀东南飞》实录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
    《核舟记》教案设计
    用心灵触摸言语——第8册《一次特殊的…
    《核舟记》教案设计
    李镇西老师《提醒幸福》教学实录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我教《劝学》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月无影上《你一定会听见的》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堂实录(本站论…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出师表
    我教《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一册第一课《毛泽东词二首〉
    用心灵触摸言语——第8册《一次特殊的…
    〈绝唱》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创新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语文版七年级下教案系列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课题…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
    春姑娘上《道士塔》
    我可以这样上赞美吗?
    范美忠《孔乙己》课堂实录
    《送行》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
    乡愁诗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孙权劝学
    《时间的脚印》教学方案
    余光中《乡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