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遗址,当时它是齐、鲁两国的分界。○介绍泰山的形势。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最高日观峰:(泰山)最高的山峰是日观峰。日观峰,在泰山顶东部,又称东山,因为是观日出的地方,故名日观峰。○介绍日观峰位置,为下文观日出张本。
概括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山水形势。以此冠于记游之首,为下文游览踪迹和景观方位划定座标。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余:代词,我。以:介词,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乾隆,清高宗(弘历)的年号(1736—1795),三十九年十二月相当于公元1775年2月。自:介词,从。京师:首都,指北京。乘:冒着。历:动词,越过,经过。齐河、长清:都是山东省县名,即现在齐河县、长清县。穿:通过。越:跨过。限:界限,这里指城墙。至:到达。于:动词后缀,加在动词“至”后面的构词成分。本句中“自”和“至”配合成“自……至……”的形式,可译为“从……到……”。○起程的时间、地点和抵达泰安的路线。冒风雪严寒自京师远道而来,暗示登山兴致之高。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yǐng)由南麓(lù)登。 ○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这一天。丁未,古人以干支计日,指这年阴历十二月二十八日。知府:府的最高长官。朱孝纯子颍:朱孝纯,字子颍,号海愚,山东历城(现在山东省济南市)人。乾隆进士,累官两淮盐运使。工诗能画,和姚同为刘大櫆弟子,当时任泰安知府。南麓:南面山脚。麓,山脚。○登山的日期、同伴、路线。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四十五里:指上山的路全程有四十五里。道:路。砌石为磴:用石块砌成石阶。磴,石阶。其级七千有余:那石阶总数有七千多。级,台阶。○见泰山之高。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三谷:三条水道。下:流过。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现在河北省涿州市)人,著《水经注》四十卷,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学巨著。所谓:助词“所”与“谓”组成的惯用格式,“所说的”。环水:泰安的护城河,总称中溪。因回环而流,故名。《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余始循以入:我开始沿着(中谷)而进山。循,顺着。始,开始。以,连词,而。入,指进山。道:名词用作动词,走,行。少半:一小半。越:跨过。遂:副词,就。其:代词,它的,指泰山。巅:山顶。○攀登经过,笔墨极简。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古时:从前的时候。登山:上山。循:顺着,沿着。道有天门:路上有叫做天门的地方。天门,山谷中两峰对峙,形成像门户一样的通道。谓之:称它。之,代词,指东谷。余所不至:我没有走那个地方。今:现在。所经中岭及山巅:(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及:连词,和。崖限当道者:像门坎一样的山崖横在路上的。世皆谓之天门云:人们都把它叫做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结合游踪补充介绍相关知识,自然得体。以闻补见,文笔灵活。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jī)不可登。 道中迷雾冰滑:途中有雾迷路,石面覆冰很滑。磴几不可登:石磴几乎不能走。磴,石阶。几,几乎。○补写攀登艰难。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及既上:等到已经攀上山顶。及,到,等到。既,已经。上,动词,登上,后面省略了宾语“山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