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在客居的旅舍上空掠过; 故乡的歌是一阵狂暴的沙砾,总在游子的心头敲打。 试想,“怪叫着的乌鸦”、“狂暴的沙砾”怎能给人以美感,而“掠过”、“敲打”,又怎能给游子以心灵的慰藉呢? 再如“故乡的歌是一首忧愁的诗,总在深夜的灯下完成”一句,不但语意平淡,而且显然缺乏意蕴,只需在几个地方略作一点改动,其表现力就大不一样: 故乡的歌是一首缠绵的诗,总在月圆思归的夜里吟唱;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找到很多可以用来作比的事物,如:灯、风、小溪、春雨、风帆、诗、信、鸟儿、花儿、茶、酒、云霞、山泉、月光、太阳等。 另外,也要注意前后词语的搭配和语意的完整,不然语句就缺乏表现力甚至文意不通。例如: 故乡的歌是一杯香醇的酒,总在觥筹交错是记起;(搭配不当) 故乡的歌是一只船,总在巨浪的潮头上。(语意不完整)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仿句时还要善于联想和想象,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积累,培养良好的语言感觉能力,这样就可以厚积薄发,从容应对了。 本题较理想的仿写有: 故乡的歌是一只轻盈的风筝,总在异乡的天空上飞翔; 故乡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总在游子的心头回响; 故乡的歌是一泓清凉的泉,总在酷热的荒漠中涌出; 故乡的歌是一座坚固的桥,总在布满沟壑的路上架起; 故乡的歌是一片灿烂的云霞,总在风雨之后的天空中出现; 故乡的歌是一封迟到的信,总在思乡正浓的夜晚飞临; 故乡的歌是一杯浓酽的茶,总在忧愁的日子里溢香; 故乡的歌是一轮明艳的朝阳,总在黑暗的海边升腾而起。 案例三 依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2002年高考题)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______; 浪花是部首, ______ 涛声是音序, ______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解题分析: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从照应、关联、结构、修辞、语言特色等入手,去发现例句中的软硬件构成,求得外形、神韵相似。 1、归纳题干中的硬件构成 审清题意,提取关键词,明确答题要求,是做好仿写题的前提。以此题为例,由题干“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可得出仿句必须使用比喻;由“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可推知如果使用原句中的本体或喻体就不符合答题要求。在审题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些关键词如“新的”。 2、探求例句的软件构成 仅仅弄清题目的显性要求还不能顺利完成整个答题过程,要想准确全面地解答这类题目;还需要认真研读分析例句,从中找出内在的规律,探求出隐含的条件。仍以此题为例,通过对题干和例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隐含的仿写要求:①由于例句中使用了海和水,故在仿写的句子中,不能再次使用与海或与水相关的事物。②看形式,要写四个比喻句,且必须是暗喻。③第一句的本体与下面三句的本体有领属关系。④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⑤四个比喻本身合理贴切。 3、表达时力求“形神兼备” 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接近命题者意图越好;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要与例句保持一致。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字数与例句不宜有太大出入。总而言之,注意仿句的整体效果。例如,虽然去年高考题在内容上放宽,但应注意仿写的四个比喻在意义上一定要有关联性,四个比喻句组合在一起必须形成相对完整的意思。据了解,评分标准明确规定: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给2分。也就是说,如果仿句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即使你写的比喻再好,本体喻体多么符合要求,也只能得4分,不能给满分。
大连一中 栾桂芳
【内容重点】1、仿句的要求及解题时注意事项 2、仿句的主要题型 3、仿句的做题思路 4、实践操作 【课型】 公开课 【课时】 一节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仿句题在1994 年全国高考中首次亮相, 98年再度登台, 近几年几乎每年都出。从静态到动态,题型在不断改变,难度在逐步提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如何解答这一类题。首先要明确 二、何为仿句 仿句,即仿例造句,就是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应的修辞方法和句式来表达特定的内容,是一种既有限制但又留有较大创造空间的语言运用性主观题型,这种题型不仅涉及语法结构、修辞,而且还关联到语言的连贯与衔接、句意格调的和谐与一致,同时还能检验各种知识的储量与思维品质。它是一种考查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观题,在考纲中属D级,也是语文高考题中灵活而难度较大的题型。 三、仿句的要求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特点和规律的,仿句也不例外。 仿写句子的优劣,主要是从形式(字数、修辞、句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的,这两方面既要满足题目提出的显性要求,更要契合那些隐含在例句中的命题者的主观意图,具体而言仿句有如下要求: 1、审清题意,吃透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2、研究例句,从照应、关联、结构、修辞、语言特色等入手,发现例句信息,求得神韵。 3、表达力求在简明、连贯、得体的基础之上,讲求文采。 4、字数与例句不宜有太大出入。 由此可见,仿句能否写好,关键是如何来模仿例句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剖析例句的特点,如果我们能从内容、句式、结构和意境格调即内容和形式上来剖析例句的特点与规律,写仿句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主要题型 仿句,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形式;从句式角度看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形式,也就是侧重于整句,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嵌入式 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或前或后要相同。 如 99 年高考题: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年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 ,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内容上,这个语段是对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年来历程的艺术概括,既歌颂了人民共和国已取得的辉煌成就,又满怀激情地寄寓于将来的更加光辉灿烂;既不回避她经历的艰难困苦,又信心百倍地笑对将来会出现的困难。
(二)续写式 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 如1994 年高考试题: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 要求: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标有横线的一句相同。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2001年秋季全国高考试题 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6分)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三)命题式 设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按照例句式仿写。 如2000年秋季全国高考试题 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