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八年级下学期 >> 八年级下学期教案 >> 正文

 

季氏将伐颛臾

查询八年级下学期教案的详细结果
即此一句可以看出冉有已经参与策划伐颛臾一事。孔子独责冉有,不是没有道理的。
②“君子疾夫”一句:
    这句话如果改写成“舍其贪利之说,而更作他辞,是所疾也”,就比较好懂了。“舍曰欲之”,就是“不说(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指季氏夺取土地的野心);“而必为之辞”,就是“却一定要找一个借口”(指为了孙排忧),这种行为是君子所憎恨的。这是孔子对冉有这种不诚实行为所作的严厉批评。以下转入说理。
板书
    (略,见教材)           
③“丘也闻”:因为要说正理,故用此语开头,以示亲切而庄重之意。
④“有国有家者”:
    指统治阶层。有国者指诸侯(即国君),有家者指卿大夫。
⑤“不患寡(贫)而患不均,不患贫(寡)而患不安。”:
    “寡”,指人民少。“贫”,指经济状况不好。“均”,各得其分。“安”,上下相安。参照下句“均无贫,和无寡”,这句中“寡”“贫”二字应颠倒位置才讲得通。这两句是孔子所“闻”。下面再作解释。
⑥“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各得其分则不患贫,和平团结则不患民少,上下相安则社稷不倾危。这说的是治国的一般原则,又是针对鲁国当时的特定背景说的,因为季氏四分公室有其二,已是不均,君弱而臣强,互生嫌隙,已是不安。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为下文“季孙之忧”张本。
⑦“夫如是”:
    承上作进一步推论。“夫”,发议论的口气。“如是”,承上,亦即由治国的一般原则进而说到对“远人”的政策。
⑧“故远人”二句:
    “远人”,远方之人,边鄙之人,古时常用来指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或附庸国的人,颛臾为鲁之附庸,也包括在“远人”范围内,尽管地理位置还不算远。“文德”,指仁义礼乐的教化。全句的意思是,要使远人慕大国的“德化”而来,既来则应结之以恩惠,使其安存而不生异心。
〔附〕附庸,是周初定名的。《礼记·王制》:“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不合于天子(不朝会),附于诸侯,曰附庸。”附庸要以国事附于大国,但不是大国之臣。颛臾是鲁的附庸,但季孙氏当权时已为鲁臣,所以孔子说它是“社稷之臣”。正因为颛臾已为鲁臣,听命于鲁侯,所以季孙想消灭它,据为己有。
⑨“今由与求也”:
    以上论述的都是一般性原则。由这句开始,再回到原来的议题上来。“也”作一顿,表示将有所责备。
⑩“远人不服而能来也”:指不能“修文德”而言。
“邦分崩离析”:
    指鲁国统治阶层内部的斗争,包括国君与三桓之间的斗争、三桓与其他大夫之间的斗争,还有三桓及其家臣之间的斗争等。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这是孔子的预见。有人说孔子见季氏家臣擅命,知其将为季氏之祸,且证之以阳虎囚季桓子一事.按:季氏家巨阳虎囚季桓子一事发生在定公五年(前505年)。据此,则季氏将伐颛臾一事必在此之前,但此前并无仲由、冉有为季氏家臣的记载。其实,从“邦分崩离”一句即可看出孔子作出的这个判断是完全正确的。这是孔子对季孙氏的警告。

2.教师领诵,学生练习背诵,重点是“孔子曰”一段,可以分层练习,而后进行连贯背诵。
〔诵读指导〕①文中孔子三次呼冉有之名,一次比一次重;②注意长句中的停顿和重音:“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③各小层之间可以有较长的停顿;④要仔细品味最后一小层中三个“也”字所表示的语气。
(本段已划分层次,不作小结。)
三、完成习题。
   1.背诵《季氏将伐颛臾》全文。
   2.准备整理词语句。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八年级下学期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季氏将伐颛臾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囚绿记
    《苏珊安东妮》说课稿
    《听听那冷雨》教案(公开课)
    《钦差大臣》
    列夫托尔斯泰
    再塑生命
    献给母亲的歌

    我的空中楼阁
    我的空中楼阁
    高中语文课本呈出现过的近义词辨析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课堂教学实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祝福》网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创新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安妮日记
    《六国论》教案
    听听那冷雨
    日出
    “连贯”考点强化复习教案
    《瓦尔登湖》教案
    《茶馆》
    《劝学》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成语集释(修改)
    怎样让高考作文吸引阅卷人的目光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落日》《消息两则》教案
    《落日》《消息二则》教案设计
    《金岳霖先生》教案
    赤壁赋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大自然的语言
    苏教版八上《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跑警报》课堂教学实录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重庆市高…
    朗读悟情,放飞思绪——《秋天的怀念》…
    雷雨前
    瓦尔登湖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学设计
    《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一体化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实录
    前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研究性教学实录
    《前方》两种教学过程的反思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与归国留学生徐延梁的对话讨论课堂实…
    《图片两组》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
    《渐》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教学设…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专题《狼》教…
    藤野先生
    祖国山川颂
    《金岳霖先生》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的母亲
    《黄纱巾》教学设计
    赏析短文写作指导(高考湖南一轮复习)…
    《背影》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一)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
    小说的阅读和鉴赏
    童年的朋友
    高一语文第三学段小说单元对比分析法…
    马说
    《生命与和平相爱》教案
    《桥之美》教学设计
    人物访谈与调查报告的教学设计
    成功
    雷雨前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说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老王
    《那树》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蝉蜕尘埃之中  浮游万物之表

    《淮阴侯列传》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案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囚绿记
    环球城市,风行绿墙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东坡词专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渐》教案
    东坡词专题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水龙吟…
    东坡词专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江城子…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
    山米与白鹤
    考场作文结尾技法概略
    《长安晚秋》第三课时
    盛唐诗专题教案1
    盛唐诗专题教案2
    盛唐诗专题教案3
    盛唐诗专题教案4
    我教鲁迅的《药》(韩军上课实录)
    郭初阳《项链》课堂实录(全国一等奖…
    鱼书
    东坡词专题教学设计第四课时《卜算子…
    《项链》课本剧(武进市对外大型公开课…
    陋室铭
    《泰山日出》徐志摩
    《日出》刘白羽
    《山米与白鹤》教学实录
    《云海》唐敏
    写作中如何描写景物
    我的信念
    唐诗五首教案
    《愚溪诗序》教案
    《浣溪沙》
    《劝学》教案
    《最后一片叶子》
    老王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
    生物入侵者
    《第三只眼看作文——语文访谈活动带…
    “乡土文学”采风——语文创新活动设…
    《给儿子的一封信》说课稿
    再别康桥
    生活小节与文明礼仪——语文口语交际…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与妻书》教案
    我心归去
    飞向太空的航程
    《松鼠》说课稿
    想像能力训练
    盘活教材资源升格高考作文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
    祭十二郎文》教案
    错过
    我若为王
    中考复习——八年级叙事散文专题复习…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的人性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
    《善良》教学设想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走进周庄
    刺客列传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
    《滑稽列传》教案
    《劝学》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
    风  筝
    记辜鸿铭
    涉江采芙蓉
    《李将军列传》教案及同步练习
    沁园春·长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007年中考说明文综合复习
    理想
    《丑小鸭》多角度教案
    我的母亲
    《李将军列传》教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复习学案
    致空气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五、六单元教案
    教案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风  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