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八年级下学期 >> 八年级下学期教案 >> 正文

 

唐诗五首教案

查询八年级下学期教案的详细结果
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子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答案:1、A    2、B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1、学生自读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学习古代边塞诗的特点。
    2、学习杜甫的《登高》,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及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步骤:
一、解题
1、王昌龄
王昌龄:(约690— 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2、杜甫与《登高》
杜甫(721-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后世称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杨论称赞此诗未“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二、具体研习《登高》
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把握语气的缓急)
 
2、提问:本诗前两联写景,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怎样的特点?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本诗前两联写登高见闻。(让学生根据内容适度展开)。透过“急”“高”“哀”“清”“白”“无边”“不尽”等形容词,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夔州秋天冷静凄凉的特征,这凄清萧条的秋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
 
3、学生思考:诗歌的后两联主要抒发诗人的“悲秋”愁绪,“悲”从何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出示投影: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和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的。
明确:“悲秋”之情来自: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
 
3、名句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学生讨论:这两句诗在写景上有何特点?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
明确:这两句诗给我们勾出一幅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其状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更为重要的是,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情怀。叶落意味一年将尽,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或许,这又加重了他的乡愁,他会这样问自己,这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能了?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甚至会使他超越时间的限制,连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长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难怪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登高》板书设计:
 写景 
      急风高天、鸣猿清渚

登高 
   白沙飞鸟、落木江水

抒情 
      羁旅异乡、晚年多病

      国难家愁、护病断酒
 
三、指导自读《从军行》
1、第一、二句:描绘了当时西北边戍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蓄丰富。
2、第三四句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在此戍边时间漫长,战事之频密,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但是,金甲尽管磨穿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言的誓言。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石头城》,体味寓情于景的手法。
2、学习《锦瑟》,鉴赏其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读《石头城》
1、听录音,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在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年),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在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现在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写下组诗《金陵五题》,《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3、学生思考:“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现在在诗人眼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明确:今日的“石头城”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代之以一种荒凉的景象。群山依旧围绕着这座故都,可惜已是座“空城”。朝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凉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4、学生思考:面对着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去描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在这里,诗人将月亮看做是历史的见证人。诗人称它为“旧时月”,正是初唐诗人张若虚说的“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因它照过六朝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渐移到城上短墙上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诗人含无尽慨叹于其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八年级下学期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唐诗五首教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囚绿记
    《苏珊安东妮》说课稿
    《听听那冷雨》教案(公开课)
    《钦差大臣》
    列夫托尔斯泰
    再塑生命
    献给母亲的歌

    我的空中楼阁
    我的空中楼阁
    高中语文课本呈出现过的近义词辨析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课堂教学实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祝福》网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创新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安妮日记
    《六国论》教案
    听听那冷雨
    日出
    “连贯”考点强化复习教案
    《瓦尔登湖》教案
    《茶馆》
    《劝学》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成语集释(修改)
    怎样让高考作文吸引阅卷人的目光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落日》《消息两则》教案
    《落日》《消息二则》教案设计
    《金岳霖先生》教案
    赤壁赋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大自然的语言
    苏教版八上《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跑警报》课堂教学实录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重庆市高…
    朗读悟情,放飞思绪——《秋天的怀念》…
    雷雨前
    瓦尔登湖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学设计
    《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一体化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实录
    前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研究性教学实录
    《前方》两种教学过程的反思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与归国留学生徐延梁的对话讨论课堂实…
    《图片两组》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
    《渐》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教学设…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专题《狼》教…
    藤野先生
    祖国山川颂
    《金岳霖先生》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的母亲
    《黄纱巾》教学设计
    赏析短文写作指导(高考湖南一轮复习)…
    《背影》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一)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
    小说的阅读和鉴赏
    童年的朋友
    高一语文第三学段小说单元对比分析法…
    马说
    《生命与和平相爱》教案
    《桥之美》教学设计
    人物访谈与调查报告的教学设计
    成功
    雷雨前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说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老王
    《那树》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蝉蜕尘埃之中  浮游万物之表

    《高祖本纪》复习学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案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囚绿记
    环球城市,风行绿墙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东坡词专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渐》教案
    东坡词专题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水龙吟…
    东坡词专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江城子…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
    山米与白鹤
    考场作文结尾技法概略
    《长安晚秋》第三课时
    盛唐诗专题教案1
    盛唐诗专题教案2
    盛唐诗专题教案3
    盛唐诗专题教案4
    我教鲁迅的《药》(韩军上课实录)
    郭初阳《项链》课堂实录(全国一等奖…
    鱼书
    东坡词专题教学设计第四课时《卜算子…
    《项链》课本剧(武进市对外大型公开课…
    陋室铭
    《泰山日出》徐志摩
    《日出》刘白羽
    《山米与白鹤》教学实录
    《云海》唐敏
    写作中如何描写景物
    我的信念
    《愚溪诗序》教案
    《最后一片叶子》
    《浣溪沙》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
    生物入侵者
    《第三只眼看作文——语文访谈活动带…
    “乡土文学”采风——语文创新活动设…
    《给儿子的一封信》说课稿
    再别康桥
    生活小节与文明礼仪——语文口语交际…
    涉江采芙蓉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飞向太空的航程
    我的母亲
    《松鼠》说课稿
    想像能力训练
    盘活教材资源升格高考作文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
    祭十二郎文》教案
    错过
    送东阳马生序
    我若为王
    《李将军列传》教案及同步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的人性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走进周庄
    刺客列传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
    《滑稽列传》教案
    《淮阴侯列传》教案
    老王
    记辜鸿铭
    风  筝
    我心归去
    《与妻书》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
    沁园春·长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007年中考说明文综合复习
    理想
    《丑小鸭》多角度教案
    《善良》教学设想
    中考复习——八年级叙事散文专题复习…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设计
    《李将军列传》教案
    致空气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五、六单元教案
    教案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风  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