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六年级下学期 >> 作品教学案例 >> 正文

 

《滕王阁序》教案14

查询作品教学案例的详细结果
 
  6.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7.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 
  (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 
  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2.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6.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问题: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 
  课后,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八.背诵2~3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1~3段中的典故,分析4~6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典故(略)。 
  二.分析第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 
  2.而难并 并:会聚一起。 
  3.穷睇眄于中天 穷:望尽。中:最高处。 
  4.极娱游于暇日 极:尽情。娱游:欢乐。 
  5.兴尽悲来 兴:兴致。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7.屈贾宜于长沙 屈:被……贬谪。 
  8.所赖君子见机 赖:依赖。 
  9.老当益壮: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 
  10.穷且益坚:且:反而。 
  11.不坠青云之志 坠:抛弃。 
  (二)典故理解:(此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 
  (三)分析第四段内容: 
  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4.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7.第七句:是虚写,言 
  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9.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11.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 
  (四)分析第五段内容: 
  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志。” 
  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酌贪泉……犹欢。” 
  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反成自己坚定的意志。 
  5.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问题: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五)背诵这两段。 
  三.分析六、七段: 
  (一)讲解典故,了解内容。(略) 
  (二)补充注释: 
  1.一介书生 介:个 
  2.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同。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3.有怀投笔 怀:心思。 
  4.奉晨昏于万里 奉:侍奉。 
  5.接孟氏之芳邻 接:结交。 
  6.胜地不常,盛宴难再 胜:美好。再:第二次。 
  7.兰亭已矣 已:过去。 
  8.奉承恩于伟饯 于:在。 
  9.是所望于群公 是:这。于:对。 
  10.敢竭鄙怀 竭: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 
  (三)分析内容: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 
  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 
  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第二句。 
  5.写及潘江、陆机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作品教学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滕王阁序》教案14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古瓷器》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3
    《再别康桥》说课
    《再别康桥》说课
    《祸兮福兮》教案
    《神游物外》教案
    《论民本》教案
    《论修身》教案
    《百年孤独》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三石榴》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劝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月…
    《黄河颂》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案3
    《一剪梅》《声声慢》比较阅读教案
    <<荒岛余
    《娓娓与喋喋》教案
    《四竹溪记》教案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巴金《短文两篇》之五(日.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之二
    《长亭送别》教案1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7
    《项脊轩志》教案1
    《阿Q正传》教案设计1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2
    胡同文化
    评《泰坦尼克号》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古诗苑漫步
    说数
    《渔父》课堂实录
    《逍遥游》教学设计1
    《我的叔叔于勒》
    五柳先生传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互动…
    故都的秋
    《项脊轩志》教案1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研究课——电视散文教学设计
    青春成长教学设计——个性化作文
    《边城》教案
    秋水
    《冰心:巴金这个人》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细柳营》教学设计
    离骚
    我很重要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外国诗二首(二)》(帆、信天翁)…
    《鸟啼》简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华罗庚
    我的回顾
    赤壁赋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中国当代诗歌三首
    小作文训练:感受尘世的幸福
    写人记事类作文写作指导
    《外国诗二首(三)》(老虎、豹-在巴…
    语文活动课 给编创人员出点子
    赤壁赋
    长亭送别
    《雷雨》教案
    《鸿门宴》教学实录
    我教《烛之武退秦师》
    《老王》自主学习方案
    《老王》教学实录(发散思维课)
    林黛玉进贾府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设计示…
    外国诗二首(《送娘曲》,《我独自漫游…
    读《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谈中国诗》教案2
    《论雅俗共赏》教案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失街亭》教案
    《老王》教案设计11
    《春末闲谈》教案
    必修二教案全集
    《流行服饰的非理性》说课材料
    《雷雨》教学实录及评点
    《雷雨》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哀江南
    柳叶儿
    老王
    《风赋》教案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邻居们》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记叙…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及赏析
    《阿房宫赋》教案5
    《滕王阁序》教案
    《书愤》教案
    《英雄潇洒走苍穹》教案2
    项链

    毛泽东词二首
    阿Q正传(节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教学…
    《蒹葭》教案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风赋》教案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4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
    《山地回忆》教案
    《宝黛初会》教案
    《柳叶儿》教学设计
    第二章 《诗经》
    语文版《我的回忆》教案
    专题《苏教版八(下)“鸟”专题——…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教案
    《双语言时代》教案
    庄暴见孟子
    《感受父爱》作文课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
    《红楼梦》判词研究
    马嵬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登快阁》简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录
    肖邦故园
    颂歌的变奏
    指南录后序
    五人墓碑记
    米洛斯的维纳斯
    苏教版《品质》教案
    《秋水》最新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3
    《物种起源》导言·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端午的鸭蛋
    《报任安书》(节选)课堂实录
    《论厄运》《直面苦难》课堂教学实录
    《墙上的斑点》教学设计
    祖国山川颂
    邓稼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长江三峡
    哲理散文写作方法
    《雷雨》教学设计2
    《居里夫人传》教案
    综合性学习复习专题:《人与自然》说…
    魔鬼藏在细节之中——《鸿门宴》研究…
    综合性学习复习专题:《人与自然》说…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说课稿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5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4
    《雨霖铃》微型教案
    《声声慢》教案10
    陈奂生上城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爱”
    语文版《元曲五首》教案
    肖邦故园
    《石头城》教案1
    《赤壁赋》教案7
    《后赤壁赋》教案及教后记
    《谏吴王书》教案
    《原君》教案
    《与高司谏书》教案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个案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声声慢》教案9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