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鬼藏在细节之中——《鸿门宴》研究性学习实录
|
查询作品教学案例的详细结果
|
暗渡陈仓的是项羽的卫士韩信;七出奇计,困项王于垓下的是项羽的谋士陈平;乌江渡口取项羽头颅的竟然是项王的“故人”王翳。
生34:项羽缺乏原则性。表现为项羽对待泄露机密的项伯听之任之。项庄舞剑,得到了项羽的同意,而项伯并不奏请,就擅自拔剑起舞,翼蔽沛公,项羽对此视若无睹。还有,对擅自闯入的樊哙,项羽不仅不给予处罚,反而赐酒赐坐。还有,沛公三言两语,项羽就把曹无伤给卖了,这一点,最为致命。试想一下,将来还有谁敢投靠项羽呢?
师:说得好,特别是最后一点说出了新意。还有吗,请同学们继续。
生35:沽名钓誉,我始终认为项羽并不糊涂,想当初,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项羽何等的意气风发。之所以在“鸿门宴”上一错再错,主要还是因为沽名钓誉,同时还有就是对自己武力的过于迷信。就算刘邦将来造反,又怎么了?难道我霸王还灭不了他?
生36:我认为是项羽用人不当。你看名字就可以知道,项羽、项伯、项庄,都是项家的人,只有一个范增,还是项羽的亚父。我感觉项羽在用人方面,好象是家族式管理。特别是对自己的季父项伯言听计从,而对外人范增就要疏远多了。反观刘邦方面,却是刘邦、张良、樊哙,不论是杀狗的,拾鞋的,可以说是唯才是举,量才录用。
师:有意思,项羽确实有浓厚的家族思想,常想着光宗耀祖。比如,在天下貌似太平之际,执意要回故乡。他说,“富贵而不回故乡,犹如衣绣而行暗夜,谁人知道?”这段话很重要,不仅反映了项羽的家族情节,而且把他的自矜功伐,自大虚荣,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我有一个重要的疑问,同学们都认为项羽缺少谋略,优柔寡断,但是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却力挽狂澜,挺身而出,历数主帅宋义的三大罪状。粮草缺乏,却不能“因赵取食”;不与赵并力攻秦,却幻想“乘其敝”;国家安危,却“饮酒高会”,于是“即入帐中斩宋义头”。可以说,正是项羽的果断为他赢了时机,赢得了统帅楚军全部兵力的时机,赢得了大败秦军的时机,赢得了青史留名的时机。穿透岁月的风尘,历史告诉我们,项羽正是因为果断,才把握住了时机,成就了惊天伟业。但为什么到了“鸿门宴”上,项羽就变得缺少远略,优柔寡断了呢?同学们先思考,然后再交流看法,等一会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学生交流,谈看法)
生37:项羽性格中矛盾的两面性。一个是残暴,另一个是仁爱。
师:具体谈谈。
生:比如小时候,项羽“学书”不成,就“学剑”,“学剑”达不到他“万人敌”的目的,又转而学“兵法”……正是“不成”、“又不成”,导致了项羽以后的“大成”,但也正是在这些“不成”中,掩藏着项羽失败的必然。始皇巡游,他发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迈誓言,这是他发自内心对权力的顶礼膜拜。等到“巨鹿之战”之后,项羽终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所以,当他听说“沛公欲王关中”,感觉他的权力的尊严受到侵犯,马上准备用铁血手段剪除刘邦,但是,一旦刘邦俯首称臣,又立马满足了他的虚荣心。所以,他后来的所作所为就好理解了。
生38:我们觉得主要的还是项羽内心中的人性论理,鸿门宴其实就是这个矛盾心理挣扎的过程。项羽最后做出了权谋上失败,人性伦理上正确的决策。巨鹿之战后,项羽的人性伦理上升到一个高度,他开始意识到由于自己对权力的追逐,是以百姓的痛苦和牺牲为代价。所以,才有后来,项羽向刘邦建议:“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二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苦天下之民父子也!”,才有后来,项羽不愿东渡乌江,不愿让江东成为尸横遍野的千里战场,而是毅然选择了死来结束这场灾难。至此,项羽已不再是权力意志的化身,而是一个忏悔者,一个为人性伦理而再造的新人。只有了解这些,我们才能揭开项羽由果断到寡断,由坑杀数万人的残忍,到不愿战火东烧的犹疑的心理历程。
师:说得很好!霸王一生都处在矛盾之中,一方面是对个人权力的追逐,一方面是对人性伦理的关切。所以,在他身上才会出现很么多矛盾的对立面:残暴、仁慈,果断、犹疑,多谋、寡断等等。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才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乌江自刎,却永远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吴见思在《史记论文》中说,“‘可奈何’,‘奈若何’乃一腔怒愤,万种低回,地厚天高,脱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项羽是一个悲剧的英雄,这一点毫无异议,但我们究竟如何来评价他,老师也无法给你们答案,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霸王。下面,我链接了两则材料,作为这节研究课的尾声。课堂虽然到了尾声,但我们的探究却永远没有止境!谢谢同学们的精彩参与,同学们,再见!
生:王老师,再见!
周恩来“一”字评霸王(批评说)
1960年,周恩来总理在总政排练场审查出国节目时,对京剧《霸王别姬》及项羽其人,有过一针见血的评语。有趣的是,每句评语都不过三四个字,而且皆以“一”字打头。
当戏演到项羽不顾形势不利,不听劝阻,决意出战时,周恩来评道:“一言堂。”
项羽回到后宫,虞姬继续规劝:千万不可发兵,以免中了刘邦奸计。但项羽不容分说,回绝道:“孤意已决,明日发兵!”周恩来评道:“一家之长。”
演到项羽孤军深入,落进了刘邦设好的埋伏圈时,周恩来评曰:“一意孤行。” 项羽终于被困垓下时,周恩来评曰:“一筹莫展。”
当虞姬备酒,项羽吟唱“力拔山兮”时,周恩来评曰:“一曲挽歌。”
当汉兵将至,面临四面楚歌,虞姬拔剑自刎之际,周恩来指出:“一败涂地。”
刺秦(赞美说)
山东考生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舞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着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着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柔;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嬴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人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嬴政,受死吧!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后放火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进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百姓身上。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我走进嬴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会改变我的行动。 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现,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
上一页 [1] [2] [3]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作品教学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魔鬼藏在细节之中——《鸿门宴》研究性学习实录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综合性学习复习专题:《人与自然》说课案 |
下一篇文章: 综合性学习复习专题:《人与自然》说课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