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水》最新教学设计
|
查询作品教学案例的详细结果
|
这里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教师启发学生找出更多更好的答案。譬如,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思考,
(教师适当启发:上一学期,我们学的专题;像山那样思考,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也应该像山那样思考。再譬如,像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我们有时候被三峡的雄伟壮丽所折服,有时候三峡的险峻又让我们感到心惊肉跳,长江上的人都知道:“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点评:这里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精神,同时,将文章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充分揭示了出来,点出了文章的功用与价值。这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现非常重要]
分解难点1:现在,我们看文中的河伯,当他面对浩淼无际的大海时,他感到了什么?
河伯在秋水到来时看到黄河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他惊叹欣喜,但他面对大海时他才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可笑,从而说明天地难穷,宇宙无穷,以及个人的渺小。
这就是庄子首先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个人渺小,天地难穷。(板书)
分解难点2:河伯在感叹自己的渺小时,为什么又要说到孔子和伯夷呢?
河伯在慨叹宇宙的无限并进而联想到学海的无涯。正像庄子所谓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分解难点3:“至于子之门”,这个子是指谁?海神若。河伯和海神若是神的化身,其实他们身上也暗含着人的品质,我们还可以从人与人的关系来考虑,想想这两个人身上,特别是河伯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东西?
看到“百川灌河”就“欣然自喜”的河伯是自大的,浅薄的,请同学们记住:任何时候,“自大”的同义语都是“浅薄”。(自大由于无知)。
人都是有弱点的,不能冷静、客观地审视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小有成绩辄沾沾自喜,妄自尊大,这也是人性之大弱点之一。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井底之蛙”“夜郎自大”这些成语。但是河伯这个井底之蛙,跳到了井台上,终于看到了天地之大。我们讲解铃仍需系铃人。人的错误的解决,也是得靠自己。特别是心灵上的错误。假如河伯不但夜郎自大,而且固步自封,那就不可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也永远不可能改变。那就真的“殆”矣。而此处,河伯已然不殆了。他善于反躬自省,富有自知之明。在这一点上,河伯是明智的,堪称智者。(错而能改,善莫大焉)
河伯已经无憾,并值得我们学习。看来,庄子的智慧之水,洗清了河伯的双眼,荡涤了他心中的尘埃。
这是不是又可以让我们想到一点: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如果要发现自己,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基础之上的。(有比较才有鉴别)
庄子的文章历来是汪洋姿肆跌宕起伏的。它善于通过形而下(具体)的故事阐发形而上(抽象)的玄妙哲理,既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又给人以哲理的启迪,这是《庄子》散文最为人称赏之处。我们这篇文章,虽然是节选的《秋水》篇中的片断,但是,已经可以窥见庄子散文艺术之一斑了。
[点评:分解难点的设计非常巧妙而成功。在这环节中,非常含蓄地进行了人物分析,化有形为无形,富有极高的教学智慧]
五、拓展延伸
延伸环节一:采撷几篇精彩的庄子寓言,进一步体会庄子的文风与思想:
庄子故事1:战国时,齐王是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sheng)子帮他训鸡。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 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又过了几天,纪治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他那高兴的样子就甭提了。“呆若木鸡”这个成语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庄子故事2:战国时有个燕国人到邻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那里的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着人家学,结果不但没有学会,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点评:拓展延伸这一教学环节,既使课堂视野开阔,也对学生进一步认识庄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延伸环节二:
用《庄子》里的成语接龙:
呆若木鸡;五十步笑百步;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井底之蛙;邯郸学步;害群之马;相濡以沫;君子之交淡若水;老死不相往来;栩栩如生……
[点评:成语接龙,注重积累]
延伸环节三:想像一下,海神若会怎样回答河伯呢?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翻译)我从来没有以此自夸,我自以为形体同于天地,气魄受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好像大山上的一块小石,一株小树,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会因此自大呢。请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内,不就像一小块石头浸在大湖里吗?
教师总结:
读了海神若的话,我们更形象、也更理性地懂得了应该谦虚谨慎、不断反躬自省的道理。在今后的人生里程中,我希望大家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座山,同时要放开眼界,成为一座不断攀升、不断超越的山。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秋水》全文洋溢着智慧。庄子这些思想,让我们受益匪浅。课后,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找来《秋水》全文,读一读。(教师总结后,师生一齐背诵课文)
六、作业
完成学习评价手册。
[总评:这是一篇文化气息极为浓郁的教学案例。执教者化简为繁的教学艺术,准确而生动地诠释了庄子的本质内涵。
语言组织极富文采,教学内容富有厚重的文化气息,教学资料翔实而丰富,教学过程紧扣文本,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认知。
正是在这基础上,执教者方能做到视野开阔,手法多变,既用巧妙的方法呈现课文内容,又以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内涵,使课堂环环相扣而又波澜起伏,风生水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启发性。
一个刚出道的青年教师,能有如此上乘结构,能在课堂之上如此驾驭教材,委实不易]
(点评人:中学语文教师、作家、评论家姜广平)
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作品教学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秋水》最新教学设计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苏教版《品质》教案 |
下一篇文章: 《雷雨》教学设计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