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诗歌三首
|
查询作品教学案例的详细结果
|
? 五、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板书:木棉的自白) 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 a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 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 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 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2、她说:爱应该是这样的。 a 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 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 b “根,紧握在地下 / 叶,相触在云里 / 每一阵风过 /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 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板书)。教学方法及调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用心灵感悟诗歌用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丽的语言唱出诗人的真诚和善良,注意读出诗中快乐、积极、昂扬的情感。
⑴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⑵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⑶师分析、明确:
⑴全班女同学齐读至结尾。 ⑵这一部分,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同学讨论、回答) ⑶师分析、明确
授 课 计 划 教学过程: c 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男生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 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d 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女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 像沉重的叹息 / 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 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e 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 f 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 坚贞就在这里: / 爱 /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教学方法及调控
同学讨论、回答 师分析、明确 板书: 木棉的自白 “极力攀附” “独立、平等” “世俗的爱情” “只知依附” 真正的爱情 紧密结合、相亲相爱、 “一味奉献” 一种默契,一种真诚
教学后记: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在舒婷看来,尤其是作为女性诗人看来,“她”有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作品教学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中国当代诗歌三首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毛泽东词二首 |
下一篇文章: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