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父》课堂实录
|
查询作品教学案例的详细结果
|
会甘心让自己忍受这样的屈辱?他怎么会忍心看着楚国灭亡而自己却苟活于世呢?他选择自杀,就是要表明他既然无法挽救楚国,就会跟楚国共亡,决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同学自发鼓掌
教师:真是一个大胆而又高明的假设啊,说到屈原的心里去了……
学生15:我还有一点要补充,屈原的死除了表明他与楚国共存亡的立场之外,我觉得他还想用死来警示当时楚国的腐朽统治者,既然自己无法用语言说服他们抗争,就只能用行动来唤醒他们,至少可以发挥哪怕是一点点的作用。
教师:补充得很及时,很到位,看来屈原是非选择死亡不可了,那么或者就一定会受辱么?
他完全可以像渔父那样远离世俗保持自身的清白啊。
学生16:选择隐居的话,需要一颗完全抛开世俗的心,但是屈原或许缺少渔父那样的心态,楚国是屈原的生命,他不可能忘记楚国灭亡的事实而沉浸于山水之乐中,他放不下,所以他也做不到渔父那样豁达潇洒。
教师:是啊,心不自由,形岂能隐呢?
学生17:去国这条路,屈原也走不通,因为离开了楚国,就等于离开了自己的根,如果到
别国去,他或许还要亲手毁灭掉钟爱的楚国?这在屈原身上是绝不可能发生的,自己钟爱的
国家没了,他还有什么动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的政治抱负就是要复兴楚国,统一天下
啊,到别的国家建功立业,岂不更是对他的侮辱,对楚国的侮辱呢?
教师:一系列精彩的反问句问得大家哑口无言了,多么有说服力的理由啊,让我们大家佩服。
是啊,屈原是不可能有其他的选择的,我们与其把屈原的死看作是生命的终结,不如把它看
作是屈原与黑暗社会的抗争,与楚国腐朽的贵族集团彻底的决裂,他以死来捍卫自己崇高
的爱国理想,坚守自己的高洁情怀,以死来保持自己生命永恒的纯洁,所以,他的死不是怯
懦,不是脆弱,不是轻生,是以死明志,是崇高而有尊严的选择!(幻灯片11)
教师:悠悠中华五千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人生难题,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
选择。屈原,司马迁,渔父面临困顿,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你更欣赏谁的做法呢?请同学们
各自将你的想法写在纸上,并写出你的理由。
教师:有自己钟爱的对象了么?
学生18:我比较欣赏司马迁,因为他选择的生,需要比选择死更大的勇气,在一般人看来,
与其忍辱而生,不如死去,可是那样的话,他的人生将毫无意义,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
要让有限的生命实现它应有的价值,司马迁做到了,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忍辱而生,这是多
么伟大的选择啊!
学生19:司马迁固然可敬,但屈原的伟大更令我敬佩,古人向来推崇宁肯站着死,也不跪
着生,屈原便是如此,而且他的爱国热情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比的,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学生20:我比较欣赏渔父,他虽然没有前面两者那样高尚的情操,生活方式也似乎很消极,
但他身上仍然有我敬佩的东西,就是当我们面临困境的时候,常常是茫然或退缩,而渔父那
种洒脱,镇定,沉着,潇洒的处世态度正是我们青年人所缺少的,我们常常表现出浮躁,应
该具备一些渔父的精神。
教师:三位同学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很多同学或许也想,三位人物,我都欣赏,呵
呵,其实我们这次讨论不是要争出一个高下来,他们身上都有许多闪闪发光的东西值得我们
学习。 屈原——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
司马迁——勇敢的生:以生践志--坚韧的意志
渔父——超然的活:以隐守志--自由的灵魂
每一种选择都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们都从内心深处作出了对人生极度负责的抉择,以此提升了他们生命的价值,这三种情怀构成了中华民族深沉饱满的精神财富,源远流长,至今不息。(幻灯片12)
教师:他们不是轻生,不是苟活。正是因为热爱生命,才用行动捍卫自己崇高的理想和生命的尊严!他们的抉择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于是,文天祥、闻一多、老舍用他们的生命向我们阐释了什么叫坚贞不屈;韩信、勾践、鲁迅用他们的行动向我们阐释了什么叫坚韧执著;陶渊明,张志和,柳宗元用他们的诗篇向我们阐释了什么叫潇洒豁达。(幻灯片13)
教师:那么,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怎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抉择呢?
学生齐读:让我们珍爱生命,用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气节提升生命的价值。在生命的得失中,不忘拥有一份超然豁达,享受生命的魅力。(幻灯片14)
教师: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幻灯片16)
屈原(蔡琴演唱)
他们说你是一个孤独的诗人
他们说你有一颗忧郁的灵魂
你过的岁月是否像我所想像的那般寂寥
是否水中有你的心思,像一尾鱼款款徘徊
人世的轻吟掩覆在你身上
总有多少无奈 都托流水寄怀
究竟你愿长久 躺在今世的江底
还是期盼着握桨的手解开你深邃的面容
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
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悠悠的江水诠释着亘古以来的萧条凄凉
取代水中你的惆怅,是岸上我独自徘徊
龙舟的喧哗划出波波水纹
追思掠过江面片刻又将遗忘
也许你将年年享受五月的粽香
也许能带着另一次际遇,看一看江山的阳光……  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作品教学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渔父》课堂实录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逍遥游》教学设计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