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惠芬《吉宽的马车》研讨会上的致辞陈建功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由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和作家出版社主办的,孙惠芬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举行。《吉宽的马车》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重点扶持项目,出版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今天,诸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聚集一堂,研讨孙惠芬女士的这部长篇小说新作。我谨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孜孜不倦,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完成这部力作的孙惠芬女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还要向出版了这一作品的作家出版社,致以衷心的感谢!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评论家、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对于孙惠芬,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我的印象里,她在1982年发表了《静坐喜床》,从此走上文坛。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有文学的理想、表达的愿望,其实并不难,然而,将自己的一生献给文学,潜心耕耘,不问收获,这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孙惠芬在这条道路上默默地写了二十多年。丰厚的积累总是会得到相应的回报。1997年,孙惠芬发表了长篇小说《歇马山庄》,从此,歇马山庄成为当代文坛中富有意味的地理名词而被我们铭记,孙惠芬也因此获得了2002年的冯牧文学奖。2005年,张纪中执导的《民工》在央视热播,写作《民工》和《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的孙惠芬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其中,《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还获得了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我读过孙惠芬的一些小说,在我看来,无论是乡村的诗意风景,还是乡村的贫瘠困顿,乃至隐藏在乡村生活褶皱里的人情伦理、关于乡村的心灵记忆,都在她的小说里一一呈现出清晰的面目。这部最新创作的《吉宽的马车》可以看作是孙惠芬关于人在城乡之间的困顿和挣扎的又一次着力探索。 我在孙惠芬的这部小说里遭遇到申吉宽这个人物时,总会想起在当代文学序列里新近出现的一个人物,那就是贾平凹在《高兴》里创造的刘高兴。申吉宽和刘高兴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是从乡村进城的农民工兄弟,都在城市里艰难地挣扎求生,都是在城市对他们的拒斥中一点点靠近了城市,都再也无法回到乡村重建一种乡土生活伦理……诸如此类,不可一一历数。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作家把目光聚焦在社会转型期间遭遇“现代”之痛的最广大的底层民众身上,与他们同歌哭,共命运,充分体现了作家的深广的人文之思。然而,更为可贵的是,《吉宽的马车》和《高兴》都没有止步于此。孙惠芬将笔触深入到吉宽的灵魂深处,不仅写身体创伤,更写精神苦难;不仅写被侮辱被损害,更写灵魂的疗治与自救。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吉宽诗意的情怀,或者用孙惠芬的话讲,是他的“内心风暴”。正是由于吉宽们和高兴们的存在,那些在生活的临界点上挣扎求生的小人物摆脱了单调、麻木的脸谱化形象,开始变得丰富、鲜活、立体起来,开始展现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素质。基于这样一个理由,我认为,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可以说是近期表现城乡题旨作品的重要收获。 当然,《吉宽的马车》的创作特色远不止这些,它给我们的启示也远不止这些。我相信,通过今天的研讨,各位领导、专家,都将发表鞭辟入里的高论,对这一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给以充分的肯定,对作品的缺憾与不足,也坦诚直言,这将有助于文学界和广大读者对这部作品的认识,也有助于我国长篇小说创作水平的提高。 最后,我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期待孙惠芬女士在创作领域继续开拓进取,不懈追求,为我们写出更多感人的篇章!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陈建功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在孙惠芬《吉宽的马车》研讨会上的致辞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