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熊元义已经很长时间了。作为《文艺报》理论部主任,熊元义不仅把他所负责的版面编得有声有色,而且自身也是一个活跃的文艺批评家。十几年来,他在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和评论等方面发表的论文有160多篇,出版《当代文艺思潮的走向》等专著5部,初步在中国悲剧理论、当前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平常我和熊元义接触不多,没有深交,但他矢志向学、坦诚直言、时有新见、涉猎广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近我拜读了他经过13年的努力、创作完成的《中国悲剧引论》一书,进一步领略了其作为文学理论批评界青年才俊的风采。 其一,这是一本具有建设性的学术著作。这部著作的缘起或者说作者的写作动机,已经在本书的序论部分和盘托出。一言以蔽之,就是作者痛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和文艺批评都发生了激烈的分化”。作者说:“我们在挖掘和总结中国古典悲剧的精神和境界的时候发现中国当代文学一方面在弘扬这种精神,另一方面正在不断丧失这种精神和境界。”熊元义认为,本书的目的是“提出当前中国文学要弘扬中国悲剧精神”,是“期望中国当代文坛正气上升、浊气下降”。尽管我对文中所列举的某些当代文学和当代作家的事例不敢全然苟同,我觉得熊元义对一些作家作品的判断不无主观臆断,但从总体上来看,我赞许作者的现实精神,同意熊元义对中国当代文学存在问题的看法并赞赏他激浊扬清的努力。我更为赞赏的是,《中国悲剧引论》一方面以结合现实为特色,另一方面并没有陷入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的论争,而是深入到中国悲剧精神的探究、解析之中。我以为,论争、交锋都是不可或缺的,但立足于挖掘、剖析、建设,进行更为艰难庞杂的学术研究,是论争和交锋的有力补充。因此,“建设性”应该是这本著作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其二,这是一本学术视野开阔的著作。该书以中国古典悲剧为依托,与西方悲剧经典和理论成果做了比较性研究,通过这一研究,概括了西方悲剧理论的两大类型和“三大走向”,提出了中国悲剧的特色与异同,概括了中国悲剧的审美特征和基本类型。其核心思想,就是要从中国悲剧的创作实际出发,反对削足适履,主张开掘中国悲剧的理论框架。此外,该著作还就“大团圆”结局与中国悲剧精神的强化、命定神话与中国悲剧精神的消解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从本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中西方诗学、思想史、文学史深入研究和广博积累的努力。当然,在这一积累的基础上,作者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指导研究工作且成绩斐然,这是尤为可喜的。 其三,这是一本生气勃勃的著作。结合古今中外的创作实际,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直言不讳、情感丰沛,许多地方掷地有声,是本书的特色,学术专著很少有这样鲜明的个性特色。看得出来,这部著作中浸透着作家薪传中国悲剧精神血脉的自觉使命和果敢担当。因此,说这部书,既有学术的缜密性,又有情感的冲击力,大概是没有疑义的。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重点扶持作品,我认为,《中国悲剧引论》的出版,应该说是近期文艺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收获。(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