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贾平凹长篇新作《高兴》研讨会上的致辞 陈建功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由西安市文联举办的贾平凹长篇新作《高兴》研讨会隆重举行。那么多专家、学者前来出席会议,这表明了大家对贾平凹作品的共同期待和格外关注。平凹是我的老朋友了,他所焕发出来的持续创作的激情,关注现实、把握当下的情怀令人感奋。一曲《秦腔》余音缭绕,《高兴》又挟裹着朴实的底层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呈现了当下文坛新的收获,也给读者带来了新的欣喜。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我谨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扎根生活土壤,潜心耕耘,成绩斐然的平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还要向关心扶持这一作品创作的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家协会以及西安市文联,致以衷心的感谢!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评论家、各位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 关注社会转型期间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越来越成为当今作家们的一种自发意识和自觉担当。由于与乡土大地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平凹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如果说,《秦腔》是写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瓦解和破碎的过程的话,那么,《高兴》可以看作是这一叙事的继续与发展。刘高兴和像刘高兴一样的乡下进城群体是如何在城市中挣扎求生,边缘小人物的灵魂又是如何一步步靠近城市,这正是《高兴》所关注的时代主题。我是很赞赏平凹“做时代的记录者”这一文学立场的。在某种程度上,平凹创作《高兴》的过程,本身就为文学界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创作姿态。 《高兴》的发生告诉我们,只有时刻保持警醒,努力深入生活现场,才能打通血脉,获得对广大民众深切而真实的精神观照。《高兴》写的是一群城市“拾荒者”,为了真实再现这一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平凹付出了大量的努力。除了与小说主人公的原型进行多次深入的交流以外,平凹还真正深入到“拾荒者”这一群体当中去。他多次走进西安南郊城乡接合部的一个“拾荒村”,和他们吃住在一起,甚至帮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体验了真实的拾荒生活。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沉潜到生活内部,如果不能与笔下的人物同歌哭,共命运,我们的写作该如何饱含生命的汁液,又该如何抵达人心。 《高兴》的发生告诉我们,写作者需要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我们所描绘的对象展开真正的对话,才能发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心灵的细微变化,才能准确地呈现精神嬗变的轨迹。读了《高兴》以后,我很为平凹对待刘高兴的态度所感动。我们很容易以自己的价值评判来代替小说人物的悲喜好恶,澄澈清明往往成了一种稀缺。在后记里,平凹说,他起初是以一种沉重的忧患意识来替刘高兴们仇恨城市,后来,他发现,偏见往往会阻碍对人物灵魂的理解与接纳。于是,他进入到刘高兴的心灵深处,描绘了一种质朴而丰富的心灵状态,表现了一种高兴的人生态度,因为只有以这样的心性,才可以在城市生活下来。我以为,这是《高兴》对于表现都市农民工的精神状态的一个重要贡献。 《高兴》的发生还向我们展示了,辛劳和勤勉从来都是文学得以自由翱翔的双翼。平凹已经是中国当代取得较高艺术成就、较为成熟的作家之一,但是,他并不以此自骄,依然用一种审慎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文字。《高兴》就是他辛勤劳作的最好证明。从2005年10月初稿完成到2007年5月最后定稿,《高兴》的写作历时三年,修改五次,达到了百万字的誊抄量,据媒体报道说,平凹甚至把手指磨出了一个大坑。我对这样一种写作态度肃然起敬。文学事业是艰辛的,只有我们每个人秉持对自己文字负责的态度,不畏辛苦,严格要求,才有可能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愿望,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高兴》的创作特色远不止这些,它给我们的启示也远不止这些。我相信,通过这次研讨会,各位专家还会提出本书的许多特点和长处,也会提出中肯的意见供平凹参考。最后,我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期待平凹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继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勤奋创作,为人民奉献更多更好作品。 谢谢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