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诗人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陶渊明把他个人的哲学层面上的自然观转化为一种艺术层面上的自然境界,从而达到了一种后人难以企及的隐逸诗的美学品味。
由于陶渊明的生存范围和生活内容主要是围绕田园躬耕而生发出去的一系列活动,内容相对比较单纯。所以在他的隐逸诗中很少看到繁富、奇特的意象和曲折、委婉的艺术手段,而多是近乎白描的景物再现,平铺直叙的表情达意。陶诗中取景极平常,如《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这其中的景物很简单:一条山涧、一只鸡、一壶酒、一束荆薪,但是在陶渊明的笔下,似乎便别有一片天趣。王国维说过:“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其实正是这个道理,诗中所写之物正是诗人主观感受的一种投射,一种情感的外移。不仅如此,陶诗在象征、比喻手法的运用上也显得直接而坦率,并不需要读者用心地去破译、考察。例如他在《荣木》诗中用树木之枯萎比喻人生之易老;在《饮酒二十首》中用高枝卓然的青松、含薰迎风的幽兰比喻自己不为尘世所绁的心志,都很直接、恰切。他尤其爱用鸟和鱼比喻自己出仕与归隐的矛盾,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并写成《归鸟》诗,经林中的归鸟自喻。陶渊明正是把天然、真淳和平淡结合起来,构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貌。陶渊明的隐逸诗平实、自然但又绝无粗俗、简陋之嫌,所以后人评价陶诗为“淡而不枯”。如“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写对归耕与出仕的利害的衡量;“夏日苦长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写饥寒交迫时的心理渴望,都是直抒胸臆,但是却在质实、淳朴中不失细腻、含蓄,意味深长。评论者往往注意到陶诗中蕴含的一种耐人寻味的理趣,如《归园田居》中“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时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种“欲辨忘言”的处世态度和其中不用言语表达的哲理思辨,使陶诗从思考方式和表述方式上都充满禅机。我们从中绝不会看到游离于诗意之外的玄理,因为玄学的影响在陶诗中已如盐在水,泯化无迹了。至如《形影神》中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那种对合运的穷通、寿命的长短的睿智的思考和顺应自然的豁达的心态,更可以说是闪烁着理性的光芒。陶诗中的这种别具一格的理趣表述固然同魏晋玄学及当时残存的玄言诗风有关系,更是源于诗人对自然变迁及生命主题的哲学思索,它使得每一首陶诗都是一个完整的审美整体,我们无法抛开全篇去分析其中一联一句的意味,而只能是在那一首首明白如话的诗中体味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陶渊明的隐逸诗中所写的都是平平常常的田园生活和日常活动中耳闻目见的事物,都是受外界激发而出自本心的真情实感,因而在语言运用方面也就表现得明白如口语,舍弃繁辞缛藻,贴近田园语境。像诗中以“山气日夕佳”,“日暮天无云”写自然风景;以“种豆南山下”,“采菊东篱下”写平日生活;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写居住环境;以“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写与人的交往。所有这些都是以最生活化的语言状写情境景物的,正如宋人许顗所说:“陶彭泽诗,颜、谢、潘、陆皆不及者,以其平昔所行之事,赋之于诗,无一点愧词,所以能尔”(《彦周诗话》)。本是“田家语”却因为诗人深厚的情感力度而被赋予了厚重的意味和美学风貌。苏轼评陶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东坡续集》卷一《与苏辙书》),指的就是其质朴又带着绮丽,清瘦而不失丰厚的审美特质,曾紘也曾说陶诗是“语造平淡而寓意深远,外若枯槁,中实敷腴”(引自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四),切中肯綮地道出了陶诗自然平淡的审美形式与丰厚充实的情感内涵的貌似矛盾实则契合的辩证关系。
陶渊明诗中也用典,有的地方也不由得不有俳偶对仗之句。但是却仍旧可称得上是自然天成之作,而没有堆垛造作的生硬痕迹。如《乞食》诗中的“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以漂母救韩信之典,诉说了对好心主人的感激之情。《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诗中的“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用伯牙鼓琴的故事,表白与庞、邓二人互为知音的交情。用典恰切又不晦涩,展示出诗人熟练驾御语言的卓越不群的能力。
另外,陶渊明的隐逸诗也是兼采当时风行的四言和五言两种诗歌体式。其四言诗,上承《诗经》,下继嵇康;五言诗上效《古诗十九首》,下学阮籍的《咏怀》诗。在承袭传统的同时,又不乏个人能动性的创新。后人对他的诗歌从体式上也倍加赞赏,如四言诗《停云》和《归鸟》就被王夫之称为“四言之佳唱,亦柴桑之绝调”(《古诗评选》)。五言诗也引来众多赞叹,钟嵘《诗品序》称陶渊明咏贫之制为“五言之警策”。
站在中国诗歌发展史这一层面上看,陶渊明的隐逸诗从题材、主题、审美境界、诗歌体式及语言艺术诸方面都在那个时代的文化语境中独树一帜。我国诗歌创作领域,一向都存在两种不同的艺术风貌,或以华丽秀美见长,或以自然质朴独擅,他们逐渐成了诗人们的自觉追求。例如后来既有白居易“老妪都解”的平易质实,又有李商隐“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含蓄宛转,直至后来的词分为豪放、婉约二体。而在晋宋时期,陶渊明的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齐光并耀于诗坛,可以说正是这种艺术风格区分的一个开端。总之,陶渊明为后人营造了一个独特的诗歌的美学境界,他卓越的艺术成就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三、陶渊明隐逸诗对唐宋诗坛的影响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大的作家之一,他这所以能够打动无数后人,不只是因为其作品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境界,更因为他真率、清高的人品,放旷、达观的精神风貌,以及他用一生的努力探索出的一条平民化、艺术化的隐逸之路。可以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