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一封写给他五个儿子(俨、俟、份、佚、佟)的信中有这样几句话:
余尝感仲儒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我曾经对东汉高士王霸贤妻的话语有所感慨,拥着破棉絮坐在床上,儿子形貌丑陋有什么好惭愧的呢?古今同理。我只是遗憾邻居中没有求仲、羊仲那样的高士,家里没有老莱子妻子那样的老婆。心中怀着这样的苦楚,只有独自深深感到愧疚。
“室无莱妇”( 家里没有老莱子妻子那样的老婆),说明陶渊明对他的妻子有所不满。刘向《列女传》记载,楚国人老莱子不愿意出去做官,隐居在蒙山之南。楚王想让他出去主持楚国的政局,老莱子的妻子跟他说:“我听说,可以给你提供酒肉的人,也是可以鞭打你的人;可以给你官做的人,也是对你施加铁制刑具的人。先生倘若吃了人家的酒肉,领了人家的官俸,这些都是受制于人的事情。生在乱世而受制于人,能够幸免于难吗?”老莱子听后,深表赞同,于是便带着妻子向南跑到江南某地隐居去了。可见,陶渊明所不满意于自己妻子者,乃是她未能对自己的弃官归隐表示充分理解。
但是,多种文献记载中,陶渊明的妻子翟氏是一个勤劳能吃苦的女人。萧统《陶渊明传》有“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的话,李延寿《南史·隐逸传》有“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云”等语。
文献记载跟陶渊明的说法有这样的出入,既不能说是陶渊明故意冤枉自己的妻子,也不便断言就是萧统等人充当和事老,逢人先说三分好。实际情况大约是这样的:陶渊明的妻子是通情达理的,对丈夫的辞官不做基本也是支持的。但是,由于丈夫辞官之后,没有了固定的官俸收入(陶渊明所说的“五斗米”),家庭生活经常陷入困境,愁闷之中,她不免有所抱怨。陶渊明是洁身自好的文人,把自己的弃官归隐看做势在必行的壮举,恨不得所有的人都立即表示赞同。自己的妻子竟然把柴米油盐的困难,归咎于他的这一壮举,当然会很不高兴的。
萧统《陶渊明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陶渊明做彭泽县令的时候,准备让人把所有公田都种上可以酿酒的粘高粱,并且得意地说:“这下子我可以尽情陶醉在酒中了。”可是,他的妻子坚持要种稻子。最后的结果,陶渊明做了让步,二顷五十亩种了粘高粱,五十亩种了稻子。通过这件事情,不难看出,比起翟氏,陶渊明实在是有些迂腐、自私,只顾自己的爱好,不考虑一家人的生活。梁实秋说“翟氏较渊明为达事”,诚哉斯言!从此也可以想见,陶渊明是个甩手掌柜,陶家老小的生活都是由翟氏一手操持的。作为主妇,翟氏不能像丈夫那样率性胡为。
陶渊明虽然迂腐、浪漫,但是,他也并非完全不能体谅妻子的苦衷。在《咏贫士七首》其七云“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饥荒之年,一家老小都在饿肚子,妻子对着丈夫哭泣。此情此景,陶渊明心中也是深感忧虑的。
陶渊明的“室无莱妇”之叹,正好可以说明:他的妻子翟氏是一个能持家的好女人。倘若她也像陶渊明那样浪漫,一家人就只好喝西北风过日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