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焕标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为我们所熟识的是其高尚的人格精神和清新怡然的田园诗句。他的诗句为世人所传颂,其中的精神使我们所赞颂。然其成就却不仅仅在于他的田园诗,在散文方面,他也能够卓然一家、别具风格。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自况,也是一篇奇文。全篇虽只百余字,但以一“不”字贯通始终。开头便是“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既而又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结尾“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意义还是一个“不”。文中多次使用这一否定词,意蕴在于表示自己对世间的一切无所措意、无所执着,只是任情率真地生活。《五柳先生传》以文的实质——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他的自画像——隐士。不但世俗的荣名毫无价值,就连一个人的姓名也是外加的东西,可有可无。这就是所谓“自然”的人生哲学。陶渊明想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境界。文章以简洁流畅的笔墨,塑造了一个超脱俗世、清高怡然的隐士形象,而对于陶渊明的这种隐士态度,正是因为他眄视权贵,不为五斗米这要的真实写照,其中用语的特色,更是耐人寻味,浅而含蕴深,在简单的篇幅中看到陶渊明可贵的精神。正是因为陶渊明的这篇《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遂成为寄托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
陶渊明的散文中,以《桃花源记》最为著名。文中虚构的“世外桃源”,既有儒家幻想的上古之世的淳朴,也有老子宣扬的“小国寡民”社会模式的影子,其中乡村景象的描绘,又同作者的田园诗意境相似。可以说,它既是作者依据他的社会理想所作的美好想象,也代表了那个动乱时代的广大民众对太平社会的向往。文中描写的是一个极其朴素的地方,在那里生活着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正是这一点,让《桃花源记》与其它作品要特别。一个仙境,住的却不是仙人,那就是它的特别之处。在其中所会体验到的,也正是陶渊明的隐士的态度,但所不同的是,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而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他的这一态度、想法,可以看出,陶渊明不仅仅是一个隐士,他的心中仍对国家和百姓充满了热情,希望自己可以让其他惹也幸福,jiu像是《桃花源记》里面所描写的一样。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贵的。陶渊明的这种假想,对许多后世的文人得以借鉴。
陶渊明的一生是坎坷的,失意的,但是,他的散文却是那样的表露了他的心迹,让我们看到陶渊明的真实的一面,高尚的人格为我们所学习。田园诗固然是陶渊明的最大贡献,但是,其散文的成就,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媲美的,可见,散文的成就也在陶渊明的在历史地位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