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汨罗江,汨罗江,我朝夕思念着的诗人的江;以诗为魂,涤尽铅华,情深一往,溉泽百代仁人志士的江!今天,我来到了你的身边。没有惊涛拍岸,没有急湍险滩,你缓慢而又庄严地流入洞庭,不舍昼夜。
屈原
一叶凌波,我在你的怀抱中倾听你的心声,我仿佛神游二千二百六十年前,与三闾大夫的忠魄邂逅。“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和渔父的对答之声萦绕耳际,在烟雨空潆中,眼前幻化出屈原行吟泽畔的情景,他吟哦着《悲回风》,抱石怀沙,投身汨罗……静静的汨罗啊!请告诉我,那沉埋江底的往昔那秦将白起拔郢的悲剧那暴风骤雨般的时代;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历史兑现了的誓言……汨罗江不矜不伐地向前流着,多么平静。这平静,体现着中华儿女的正直和无畏;这平静,包含着我们的博大和永恒。你的存在“共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和屈原一样,你在人民中永生。
回顾屈原以后的贤哲,从贾谊、司马迁到鲁迅、闻一多……千古骚韵,不绝如缕,浩荡壮怀,烛照华夏。“投书已化鱼龙食,寄意犹存血泪痕。”在胸中蕴蓄已久的怀贾谊的对句,方才跃然而出。舍船登岸,我在夕照中的屈子祠前徘徊,吟出了一首咏怀古迹的七律。
《哀郢》
屈子祠前古木遮,崦嵫已迫失羲和。
咸阳一炬凭三户,荆楚千秋唱九歌。
蒲剑霜锋驱鬼魅,诗雄烈魄壮山河。
临风极目汨罗远,岁岁龙舟献角禾。
汨罗江啊,汨罗江,诗人的江,诗魂的江。在你的怀抱里,我诗如潮涌,更深切地了解中华的历史为什么几度沉沦而又几度崛起,为什么几番颓败而又几番振兴。而今,我画屈原,是希望用鲁迅先生集《离骚》的联语“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之座右,争分夺秒,走向漫漫的征程。带着被汨罗朝曛夕晖浸透的灵魂,我拿起画笔,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二
他布巾葛衣,跣足而行,矫首遐观,何其轻快。那是陶渊明,是从困惑中寻求身心解脱的大诗人。他的家境清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当过江州祭酒等小差事,后来靠叔父陶夔的推荐,在彭泽小邑当了八十几天的县令。然而秉性自然的他在官府无法排遣归隐的志向,便托辞奔妹妹的丧事于武昌,自免去职。这是他前后十三年宦海沉浮、骤然回首的一段最后历史。他终于在这十三年中深深体会到心为形役的痛苦。他归去了,“舟摇摇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回归那美丽的田园和质朴的人群,这是公元四零五年乙巳。
陶渊明
他心灵的恬适满足,和他生活的蹇促困窘构成了田园诗的主要内容,而后者更衬托出前者纯净的、与世无争的高雅。陶渊明是真正耕田自食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他不觉困苦,只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快意。他和村中的读书人翻读奇异怪诞的古籍《穆天子传》和《山海经图》,在历史长河与浩然天风间游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这些诗句真是心有所会而发为歌咏,何等的平和闲逸。谢灵运的山林诗以才胜,而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情胜。读谢诗固可以称为赏心乐事,而咏陶诗则的确可移情逸志。
陶渊明最可贵的是忘怀得失,耐得寂寞。他的生活有时到了须借贷为生的境地了,“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一个大文豪,在这种境遇中,总是难于向人启齿的。然而主人慷慨解囊,倾觞相慰,在困极中的陶渊明何等欣喜而感激。这是人性的自然回归,这儿不掺杂一点点市井势利的痕迹。这种田园清贫而雅洁的生活,正是陶渊明“忧道不忧贫”的写照。
然而大美无私的自然给了陶渊明最大慰藉,这是他付出的所有代价的回报。那出岫的云影、归飞的宿鸟、翳翳的旧林、粼粼的故渊,在在都是陶渊明心向往之的所在。为了这心灵的自由,一切苦难在他看来都微不足道。画面上的线条跌宕纵横,为的是写出陶渊明心灵的惬意。衣袖轻拂和下裳风动,正所以描述他永辞宦海、来者可追的决心。线条简捷如此,于我作品中亦不多见。
三
唐代有不太乐天的白乐天居易,而晋代却有真正乐天的陶元亮渊明。陶渊明的乐天情怀来自他对人生逆旅的彻底倦游,来自他对宦海沉浮的根本厌弃。他本是东晋太尉陶侃的曾孙,本身就有着高华雅洁的遗传基因。看惯了众生在名利场、繁华地的嘴脸,加上家道的中衰,他十分清楚那种“世情恶冷暖,万事随转烛”的世道炎凉。那么人生天地间就果真不足恋了吗?不,陶渊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大自然的窗户,那是一片充满诗情、消除烦恼的自在之境。在那么儿,“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人们的关系是“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渊明感受到田园生活迷人的醉意,忘怀了世俗的得失:“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然而,陶渊明依旧无法排遣那不可抑治的孤独感。孤独是自己的灵魂找不到依托的对象,他“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路旁两高坟,伯牙与庄周”。钟子期已死,伯牙不复奏琴;惠施之殁,庄子夫复何言。这种人生的大孤独,不是世俗的小烦恼。陶渊明在一般的精神状态下,是可以和乡佬故旧“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那是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