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渊明的诗酒人生
|
陈炜 陶诗是古今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在陶渊明的诗中,处处散发着田园恬静清新的气息。自从钟嵘在《诗品》中把陶渊明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后,陶渊明的名气一代胜于一代,更被鲁迅先生推崇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头等人物”。 陶渊明在诗中用大量篇幅描写田园景致的同时,很多笔墨都触及到酒。可以这样说,除了少数几篇诗文外,几乎每首诗仿佛都能闻到一股酒的芬芳。陶渊明是否天生贪杯无从查考,但他之所以深潜于酒中,至少与内心的隐痛不无关系。他目睹社会政治的黑暗,而自身又壮志难酬,或许只有酒才是他抛开现实忘却内心苦闷的惟一排谴方式。陶渊明年轻时做过祭酒、参军、县令之类的小官,每次出仕时间都极短。最后一次是四十一岁时出任彭泽令,在任时间也只有短短的八十余天。 诚然,陶渊明热爱山水,钟情田园,这在诗中每有提及,但他绝不是胸无大志,天生热衷隐逸之人。相反,陶渊明年轻时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想干一番济苍生的大事业,只是现实的险恶使他的理想破灭,这在好几首诗中都有佐证。即使到了晚年,他的内心深处也仍是骚动不安,并为岁月蹉跎而痛惜。如他五十岁时作的一首《杂诗》中抒发道:“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夜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彻晓不能静。” 如果不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或者没有通读过他的诗文,那么仅凭几首耳熟能详的田园诗,肯定会误以为陶渊明生活得悠然自得。其实恰恰相反,除了年轻时还勉强可以糊口外,陶渊明一生极其潦倒,特别是晚年,简直到了需要乞讨施舍的地步。陶渊明出身没落的仕宦之家,虽然上代做过官,但当他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待步入中年,陶渊明不得不亲自耕种家里的几亩薄田,以维持生计。这情景在好几首诗中都有生动的记述,其中在《丙辰岁八月中于下田舍获》一首诗中,描绘劳动的艰辛和收获时的兴奋之情跃然在目:“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鸡鸣……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日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姿年渐已老,其事未云乖。遥谢荷锄翁,聊得从吾栖。” 陶渊明悠闲的生活随着自身的年老体衰而彻底结束。五十岁后,陶渊明生活得越来越窘迫,常常整天饿着肚子,白天盼望夜晚早点到来,到了晚上又指望快点天亮,夏天穿着冬天的衣裳,冬天又披着夏天的薄衣。这在《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这首诗中可见一斑:“……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放眼望去,充斥整个官场的要么是狼心狗肺的贪酷之徒,要么就是奴颜婢膝的无耻之辈。陶渊明本不屑与之为伍,但又为饥寒所驱,为了生存,不得不数次违心地辱没自己,为五斗米去折腰,这在多首诗中得到反映,如《饮酒二十首》中写道:“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迴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陶渊明尽管生活困顿,但对自己几次短暂的出仕经历深感羞愧。到了晚年,即使每天挨饿,连最起码的粗茶淡饭也不可得,当然更甭说他最钟爱的下酒菜鸡肉了,但当有人劝他出来做官时,他却婉转而坚定地予以拒绝。他在《咏贫士》一首中叹道:“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刍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陶诗总体给人以质朴平和的感觉,但亦有几首激昂慷慨之作,最有代表性的当是《咏荆轲》一篇,读来让人血脉贲张:“……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陶渊明活了六十三年,这在当时寿命并不算短。公元四二七年,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在去世前两个月,他专门为自己写下了三首挽歌。在这三首挽歌中,诗人似乎对这个世界既没有爱,亦没有多少恨,完全是在一种非常超脱豁达的心境下写下的。不过细细品味,却在字里行间完全可以触摸到埋藏在诗人心底的无限酸楚。我很喜爱诵读这三首挽诗,让我们一起欣赏其中的一首,并作为本文的结尾:“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陶渊明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陶渊明的诗酒人生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田园生活的代表人物 |
下一篇文章: 浅谈陶渊明散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