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选取本课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本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哪些景点,把最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感受文章中的风景美。再让学生细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体会文章中的结构美。最后,带领学生研读课文,理解、领悟词句,品味语言美。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看课件、出示图片等方法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颐和园的美。再通过让学生找文中的语句,细细品味,了解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介绍颐和园的美,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不足之处;
1、由于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为了使一堂课充实饱满而又不显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在教学安排时,没有把课文讲完,使文章结构的完整性没有体现出来。
2、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后面讲万寿山部分有些赶急,思路快的同学都能很快地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体会,然而思路慢的同学还没来得及找好,读够,我就已组织学生交流感受了,使这一部分学生体验不够充分,读得不够,留下了遗憾。
3、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放心,不敢放手,讲得太多,给学生自己分析、感悟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没有放开。
虽然说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遗憾,为学生多留一些问号、省略号,而不是句号、感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