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Y >> 颐和园 >> 正文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11个生词; 

2、了解颐和园

3、了解文章结构,学习首尾两段;

4、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结构,学习首尾两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它是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图片,简介颐和园

出示图片,介绍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如长廊、昆明湖、万寿山等),从直观入手,让学生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朗读课文

师:欣赏完这么多美丽的图片,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眼中的颐和园又是怎样的。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引读)18·颐和园

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加下划线的为本课生字)

颐和园  大殿  长廊  横槛   栽花  神清气爽  万寿山  耸立  琉璃瓦

闪闪发光   佛香阁    金碧辉煌   葱郁   舫  远眺   堤岸  雕刻

姿态不一    细细游赏

①     出示小黑板(板书如上),给全班分成四组

②     读词接龙:请一组同学来进行,其他组同学注意倾听,并进行评议;

③     听写生词小测试:各组派一代表上来进行小测试,下面的同学同时自测,并准备好随时上讲台帮助组员改正。(师读:颐和园  大殿  长廊 栽花 金碧辉煌舫)

④     提醒学生注意生字“颐”“殿”两字的结构和写法

 

       四、了解文章结构及作者游览顺序

          师:学完了生字词,我们再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类型。在分析之前,请大家给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①②③④⑤⑥”

1、  说 文章类型(写景)

2、  说文章结构(总-分-总)

3、  根据结构特点给课文分段(①//②③④⑤//⑥)

4、  分析“总”的部分:首尾两段

①     说说首尾两段的主要内容

         开头: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结尾:颐和园到处是美丽

②     两段都讲颐和园怎样?  (都说颐和园很美丽)

③     说说首尾两段的关系。  (首尾呼应)

5、  理清作者游览顺序

①     轻声读2至5自然段,并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游览的?表示游览顺序的语句有哪些?

②     生读,并划顺序语句

③     说顺序方式:指名说、归纳    (方位)

④     找顺序语句,生说,师归纳

A、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B、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C、  登上万寿山……

D、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E、  游人走过长长的的石,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⑤     归纳作者游览的地点顺序:生齐答,师板书

长廊       万寿山脚下       万寿山      昆明湖      十七孔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以及作者的游览顺序。那么作者是怎么把各处景点写具体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六、作业

1、抄写生词

2、完成《语文学习辅导》第十八课

板书 

 18  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脚下       万寿山       昆明湖      十七孔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颐和园》(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颐和园》教学反思4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实录以及反思
    《颐和园》 教学反思
    颐和园课堂实录
    《颐和园》课堂实录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5
    《颐和园》教学设计4
    颐和园教案
    语文九年义务制教材《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教案5
    《18.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一课教案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2
    《颐和园》教案设计3
    《颐和园》说课设计4
    《颐和园》教学反思2
    语文第《颐和园》教案
    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颐和园》教案设…
    《颐和园》说课设计
    颐和园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海淀区
    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
    语文上册《颐和园》(第一课时)课堂…
    《颐和园》教学设计3
    《颐和园》教学反思3
    四年级--《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案4
    颐和园教案3
    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
    《颐和园》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颐和园
    《颐和园》教案3
    颐和园教材解读
    《颐和园》教学反思6
    《颐和园》说课
    《颐和园》说课3
    颐和园教案2
    《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说课设计3
    颐和园说课设计
    《颐和园》教学反思7
    《颐和园》说课设计2
    颐和园教学反思5
    《颐和园》第二课时说课稿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的教学反思
    案例名称: 《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2
    公开课比赛《颐和园》课堂实录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说课设计5
    远程教育下的《颐和园》教学案例
    “一失一得”谈课件的合理运用──《…
    《颐和园》一课教学感悟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颐和园》教学建议
    巧设情境 读悟结合──《颐和园》教…
    感受美 欣赏美 描绘美──《颐和园…
    《颐和园》一课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的主人──《颐和园》教…
    《颐和园》电子课本
    《颐和园》教材插图
    《颐和园》课文简说
    品味语言,感悟“滑”字──《颐和园…
    “划”出来的“浪花”──《颐和园》…
    《颐和园》难句解析
    三游《颐和园》
    《颐和园》重点难点
    《颐和园》相关链接
    《颐和园》参考图片
    《颐和园》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颐和园》近义词反义词
    《颐和园》词语造句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阅读提示
    《颐和园》课文赏读
    《颐和园》中心思想
    《颐和园》写作特点
    《颐和园》结构分析
    《颐和园》快乐练习:写字
    《颐和园》词语解释
    《颐和园》词语积累
    《颐和园》教学目标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赏读美景 抒发美景──《颐和园》教…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难段讲解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开心积累
    《颐和园》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颐和园》词句解析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课后题解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探究…
    我教《颐和园》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颐和园》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颐和园》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颐和园》教学杂谈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说课设计
    激活网络环境 优化语文教学──《颐…
    《颐和园》教学设计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探究…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后反思
    《颐和园》教后感
    《颐和园》教学点滴
    给《颐和园》换个教法
    《颐和园》教学构想
    《颐和园》教学案例及反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