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南宁市上尧小学 覃璐(西乡塘区第一期C类培养对象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3.会解答课后《思考、练习》中第1~3 题中的有关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陶冶学生爱美情趣,体会祖国的山水美。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具体的。 三、教学工具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发学习兴趣(一边播放课件,一边介绍北京的一些景观) 北京是我国首都,那里有许多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有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等等 ,这些景观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游览北京的颐和园。你到过颐和园吗?你了解颐和园吗? (二)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这篇课文像展开一幅画卷,把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生动的描绘下来。课文主要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处景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出这几出景观的特点的。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段介绍了长廊的哪些景物?在书上标注。 (2)这些景物分别突出长廊的什么特点?在书上标出相关语句说明。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长廊的景物的? 2、学生图文对照分小组讨论后交流以上问题 3、比较句子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了很多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4、教师小结并归纳学习方法 在这部分,我们跟着作者去长廊,由内到外看到了长廊的柱子、栏杆、横槛上五彩 的画、两旁的花木,领略了长廊的长、美、奇的特点。 下面我们再跟随作者去游览外寿山和昆明湖,用学习长廊的方法自学,即先找出这个景点所写景物,然后在书上标出所写景物相关语句说明其什么特点,再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四)学生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第三——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3、比较句子 (1)一座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琉璃瓦闪闪发光。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2)昆明湖很静,很绿。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4、体会文章过渡句的作用。 5、练习:填空(出示幻灯片) (1)作者在万寿山下看到 、 ,登上万寿山看到 、 、 、 、 。 (2)作者介绍了昆明湖 、 、 、 ,重点介绍了 。写了这个景物的 多、 多、 多。 6、学生把这部分内容还没有弄懂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7、教师小结。 跟着作者游览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你觉得颐和园的景色怎样? (五)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 2、这一段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它与开头一段有什么联系?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不仅随着作者优美的语句游赏了颐和园,还懂得要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具体。你还知道哪里也有这么美的景色?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七)板书设计 景点 景物 特点 顺序
长廊 柱子、栏杆 长、美、奇 内 外 横槛、花木
万寿山 佛香阁、排云殿 雄伟、壮丽 山下 山上 树丛、宫墙、昆明湖 城楼、白塔
昆明湖 堤岸、小岛、 物多景美 石桥(十七孔桥、石柱、 小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