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S >> 说“木叶” >> 正文

 

《说“木叶”》教学设计3

  说“木叶”》教学设计

                                    福清第三中学  施雪琴

             说“木叶”》教学设想

说“木叶”》是篇文艺评论性文章,学术味浓,虽然文字平易生动,但毕竟是大家手笔,引文一堆不说,单是话题就让学生觉得凝重得难以化解,冲着这些,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两个设想。

一、先缩短阅读者与写作者之间的距离,即学生与林庚教授之间的距离。如何缩短这个距离?须化解如下问题:林庚教授为何写这篇文章?是什么驱使他动笔的?

这一问题看似简单,我却把它当作本文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什么这么说呢?理解一篇文章,理解程度达到什么样的底线,主要是与阅读者的生活阅历、人生感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换句话,阅读者如果没有如林庚教授般(哪怕只有那么一点、一些)的阅读经历、阅读感悟,他就无法明白林庚教授如何对“诗人们钟爱‘木叶’二字”这一现象那么执着地探究缘由了,更无法明白林庚教授探究缘由书写本文的快乐了,这自然就影响他对本文思路结构的理解了。因此,我在课堂上举了“床”的历史、 “梁祝”译名的例子,引导学生得出“坐具”有着它独特的演变史、“中国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少年版”的结论,目的是告诉学生许多文学现象,我们曾接触过,但我们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极少有过(甚至没有)深度的思考,而林庚教授却做了深度的思考并诉之于笔端。

二、奉行一个宗旨:化简单为复杂,变复杂为简单。其实,4-6段的条理不算复杂,2-3段的逻辑并非简单,而文中的一堆引文是复杂中的复杂,但授课设想中,我反而花了相当一部分时间讲解4-6段中“木”的两个艺术特征,而第二段只是抓住6个问句明了林庚教授如何层层深入如何抽丝剥茧地思索的过程,第三段只是讲述了其中的首句“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这一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引文呢,除了第4段中的两个引文以及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外,其余引文几乎没有涉及,一则为了避开(当然,“避开”不是为了“逃避”)学生阅读障碍,二则避免把本文上成诗句解说课。

说“木叶”》教案

【教学重点】

1.理解“木叶”在古典诗词中意象的生成,尤其是“木叶”中包含的深层美学意义。

2.学习对古典诗词中典型意象的鉴赏方法。推而广之,学习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如何敏锐地发现“疑点”,并对之探究。

【教学难点】

1.缩短学生与林庚教授在“木叶”认识上的距离,明了林为何写作此文。

2.读懂文中引用的部分诗句,并理解它们对证明作者观点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从末段着手,思考作者为何注意到“木叶”与“树叶”的“一字之差”,联系首段末句“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明了本文是作者在长期的大量的阅读中发现了某一文学现象,并作了一番思考一番探究后才诉之于笔端的。

二、讲析文章4-6段,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三、讲析2-3段,明了作者的探索思路。

教学过程】

一、琢磨课文7、1两段

思考:

1.7段:“‘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木叶”为何物?作者为何关注“木叶”?

2.1段:作者是如何发现“‘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拓展延伸:

根据初中高中语文课文,思考古人的坐具是什么,今人的坐具又有哪些?这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演变过程?

《史记·鸿门宴》: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世说新语·魏武将见匈奴使》: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孔雀东南飞》:(阿母)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宋,赵匡胤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

从回顾中,让学生渐渐悟出,原来,咱们的祖先先是席地而坐,后有“床”具(可卧可坐),才有今日的凳子、椅子之流。这观点也可以在李敖的文章《床上功夫》中得以印证。

小结:

林庚教授在长期的大量的阅读中发现了“木叶”与“树叶”的不同,这一发现令他惊疑、兴奋,并欲作一番探索。其实,我们也可以在接触过的知识中寻到“疑点”,寻到蛛丝马迹,也可以如林教授般寻幽探秘。

二、解析课文4-6段

思考:

1.“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2.“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两个诗句是如何在对比中阐明了“木”的第一个特征?

3.吴均与曹植的诗句对比就能得出“木”的第一个特征,那么,林庚教授是否“以偏概全”了?林庚教授是如何避免“以偏概全”?他是如何从理论高度上再度阐述“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4.“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是什么?

拓展延伸:

谈及“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把它与上一篇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中“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个学者对汉字的认识,说法不同,实质相同。故,再以朱的《咬文嚼字》中用来印证“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的例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来印证林庚的“诗歌语言中富有‘‘暗示性’’”。

再以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印证“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木”的第二个特征,实质上是林庚教授在阅读过程中运用了自己的视觉、嗅觉来感受“木”。可引、周杰伦《发如雪》中“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在月光下完美”,以此解析视觉与心理感觉的交融,以实写虚的手法的运用会产生如何美丽的意境。再引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以此提醒学生阅读过程其实也是动用各种感官的过程。

小结:

通过对“木”的两个特征的解说,通过拓展延伸,感受文人们是如何地把深厚的学术功底与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结合在一处,给读者带来思索的启发,鉴赏的愉悦。

三、剖析2-3段

思考:

1.第二段有几个问句?这几个问句有什么特征?后一问句是如何在前一问句的答案的基础上再深入地提问?层层提问是如何向读者展示了林庚教授缜密的思考过程?

2.第3段是如何承上启下的?

拓展延伸:

《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梁山伯与祝英台几岁上私塾?十年寒窗(有没有十年)后分别几岁?双双化蝶时各自几岁?

刘兰芝“为君妇”时几岁?此时,焦仲卿几岁?最终两人合葬一处时各几岁?与梁祝故事一对照,似乎让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古人的恋情悲情真情似乎只出现在十八九岁的“花季少年”身上,如此一来,周恩来当年为《梁山伯与祝英台》译的戏名《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是否可以进一步补充为《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少年版》?(当然,此结论是否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尚须以其他文史材料佐证。)

小结:

引此两份材料,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面对众多材料能善于从独特的角度发现“疑点”,再逐层深入,探幽发微,如林庚教授在本文二、三段中的思索一般,也尝尝思考的快乐。

四、总结全文

综观全文,作者对“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精辟入里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中艺术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这种做学问的方式不应只是我们仰慕的,更应是我们身体力行的。

五、布置作业

查找资料,论证把《梁山伯与祝英台》译为《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少年版》是否恰当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说“木叶”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说“木叶”》教学设计3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说“木叶”》能力训练
    说“木叶”
    《说“木叶”》教材完全解读
    《说"木叶”》学案
    高三语文《说“木叶”》
    第十五课《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说课稿
    《说木叶》难点解读
    说“木叶”
    《说“木叶”》教学设计
    说“木叶”教学设计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的几项创新性教学设计
    《说“木叶”》
    课  题:9、说“木叶”
    高中一年级《说“木叶”》 习题
    《说“木叶”》(人教版高一必修)
    《说“木叶”》同步练习及答案
    必修五《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
    《说“木叶”》学习指导
    说“木叶”有关资料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简析
    说木叶 教案示例
    《说“木叶”》教学设计
    《说“木叶”》学习要点
    《说“木叶”》 教学设计示例(人教版…
    《说“木叶”》学习指导
    《说“木叶”》教学反思
    说“木叶”同步训练
    《说“木叶”》同步练习
    《说“木叶”》微型教案
    说"木叶"
    《 说“木叶”》教学反思
    说“木叶”
    《说“木叶”》教学设计
    《说“木叶”》教案3
    《说“木叶”》同步练习
    说“木叶”诗歌整理
    《说“木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说 木 叶》教学设计
    《说“木叶”》课后检测
    语文教案——说“木叶
    《说“木叶”》学案
    《说“木叶”》 教学设计示例
    说 “ 木 叶”
    《说木叶》说课稿(人教版高二说课)
    《说“木叶”》说课稿
    《说木叶》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
    《说“木叶”》说课稿3
    《说“木叶”》教学实录
    说木叶·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说“木叶”》说课稿
    一字之差,差之千里《说“木叶”》备…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课堂教学实录
    《说木叶》教学实录
    说“木叶”教学设计
    《说“木叶”》教学设计2
    《说“木叶”》教学设计
    说木叶  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精品说课范例
    优秀教参之高一语文第二册《说“木叶…
    《说“木叶”》教学反思2
    《说“木叶”》
    说“木叶”2
    《说“木叶”》难点解读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原文
    《说“木叶”》教案
    历史版本 :说“木叶”
    《说“木叶”》的几项创新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