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结
|
第七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
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一字千里。
四、讨论:
1.“木叶”这一意象,从“象”的角度来说,它的概念是什么?
“木叶”=“树叶”
“木叶”=“落叶”
2.木叶与树叶两者在物象上是一致的,为什么在意蕴上却大不相同?
木叶 疏朗 枯黄干燥 秋的气息
树叶 绵密 饱含水分 夏的气息
3.“木叶”的意蕴
明确:“木”的艺术特征
(1)“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因“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的 影子,而“树”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所以“树叶”在诗歌当中就以“叶”的形式出现,而“木叶”则洗去了“叶”的绵密,“木”比“树”更显空旷。
(2)“木”所暗示的颜色性、质感。
“木”透着黄色,而且触觉上是干燥的。
所以,木叶不是夏日饱含水分的叶子,也不是长在树上的发黄的叶子,而是翻转在秋风中干燥枯黄的落叶。而“落木”洗去了“木叶”仅存的绵密,意境更为空阔。
五、小结
中国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六、课堂延伸
体味“枯藤老树昏鸦”中意象的暗示性。 |
教师从对比意象、文章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引导。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展示结果。
教师总结。
学生思考和理解。
学生讨论得出结果。 |
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感受中国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让学生在描述 画面的同时,再次感受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