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第十一小学 邢丽娟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重点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词语和“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个句子。 2、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操。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2、出示中国地图(课件1): 在我国新疆吐鲁番有个盛产葡萄的地方,这就是葡萄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音,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3、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葡萄沟的,打开10课自由地读读: 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葡萄沟怎么样?把描写葡萄沟怎样的一句话找出来并用“──”勾画出来。 4、指名读句子。 (板书:好地方) 5、课件2出示: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齐读。 6、课文都写了什么就让你感受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你们认认真真的读课文。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交流。 7、谁想把你的读书感受与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自然段: 1、学生找到第一自然段教师引导:“哦,你是从水果多感受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出示水果的课件) 2、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3、葡萄沟的水果那么多,你能通过读让别人感受到吗? (再指名读、齐读) 师利用手势引导学生把水果名称读的一高一低,显的抑扬顿挫。 第二自然段: 过渡:是呀,这么多的水果逗人喜爱,但我最喜欢那里的葡萄。请随同老师一起到葡萄园去看看,看葡萄长得怎么样?谁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你们见过凉棚吗? (说一说) 2、茂密的枝叶搭起来,多像凉棚呀! 3、你能用“……像……”仿照说话一句话吗? (出示课件3) 这就是一种凉棚。 4、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就搭在山坡上的梯田里,你们知道梯田什么样吗?看一看这就是梯田。 (课件4) 5、想象一下:漫山遍野的梯田里种满了葡萄,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如果说到葡萄多,你从哪一句能感受得到呢?请大家再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相关的句子。 6、指名读第三句。 7、葡萄这么多,这么美,这句话该怎么读?老师也来读一读,听了之后你来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好吗? 8、师范读,学生说说怎么读(如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需重读)再指名读。 9、看着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你还发现什么?就这句话你还感受到什么? (颜色多) 10、大家都读读这句话,你能填老师的空吗? (课件5:指名填空) 11、这么多的颜色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说? (五颜六色) 12、再读读这句话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好不好?到底用哪个词好呢?看一看吧! 再出示课件:比较两句话中的不同的词在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13、现在谁说说你的看法,换成五颜六色好不好?指名说说。 14、是呀!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在阳光下还闪着光呢,真是五光十色。多美呀!再读读这句话。 15、谁愿意读给我们听,让我们再看到那五光十色的葡萄。愿意读的同学都起来读吧! 16、过渡:葡萄成熟的季节,我们来到葡萄沟随着维吾尔族的小朋友坐在庭院里,向山坡望去(茂密……凉棚),抬头看(葡萄一大串……美丽极了)。 ⑴ 维吾尔族的老乡们会怎么做?(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那个句子在哪,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指名读句子。 ⑵ 今天咱们这来了这么多的客人,如果你就是维吾尔族的老乡,你会怎么做怎么说?指名说一说。 ⑶ 师:维吾尔族的老乡不仅好客,还很能歌善舞呢,让我们听着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一起来跳新疆舞吧! 师播放乐曲,请一位同学戴上新疆帽到讲台前领舞。 ⑷ 客人们吃着香甜的葡萄,就请你们再介绍一下葡萄沟的葡萄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⑸ 这么多的葡萄,这么热情的老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过渡: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告诉我们,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里,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那么,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请大家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第三自然段 1、自渎课文,说一说制作葡萄干的过程。 师相机播放课件。 2、师出示填空:你能排出制作的顺序吗? 集体订正,再读一读。 3、我们对葡萄沟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你觉得葡萄沟怎么样? 4、这句话该怎么读?齐读最后一段。再读读这句话。 四、拓展 课件出示: 选做题: 1、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或葡萄干。 2、收集家乡的风景、特产、人物等,介绍自己的家乡。 3、画一画五光十色的葡萄,办个图画展。 4、写一写本课的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积累。 【板书设计】 水果多 10、葡萄沟 葡萄多、美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干色鲜味甜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葡萄沟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