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H >> 红楼梦 >> 正文

 

《红楼梦》赏析

第一回

 

石上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译文】我没有才能去修补那残破的青天,枉自降生到人世间这么多年;这里记述的是我生前身后的亲身经历,请谁替我抄去作故事流传?

【赏析】只是作者依托神话形式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他在小说的楔子中虚构了此书抄自石上所刻的故事,意即其原作者便是幻化为通灵宝玉、下凡经历过一番梦幻的补天石,而曹雪芹自己只不过是“批阅增删”者。但这一点已被为此书加评、誊清的脂砚斋揭穿,说“作者之笔狡猾之甚”,作者其实就是雪芹自己。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能匡时济世,被弃之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著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写成小说《红楼梦》。所谓“无材”,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以顽石为喻,变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作者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笨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这也正事《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译文】全书写的都是荒唐的言辞,却浸透着我心酸的眼泪!都说作者太迷恋儿女痴情,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味?

【赏析】“荒唐言”不限于指小说有石头“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这样荒唐的缘起,也不仅仅指小说中有“太虚幻境”、“风月宝鉴”之类荒唐的情节。作者将广泛搜罗所得的见闻,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运用大胆的艺术想象,创造了贾宝玉以及一大批非按某一真人为对象摹写的闺阁女子形象,虚构成一个以大观园女儿国为中心的故事,以及小说表面上把悲剧命运说成是情根孽、偿还冤债等等,也都带有“假语村言”的性质,即所谓“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说其中包含着种种血泪心酸的现实生活和感受。“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这里,作者诉说的是他难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能被理解的衷曲。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了,对于这部小说的成书过程、后半部佚稿的情节,以及作者创作此书的本来意图等等,都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至于对小说的社会意义,更曾经有过种种歪曲,就是曹雪芹自己,由于灭有科学的历史观点,不能从本质上认识那些激动着他,从而使他产生强烈创作愿望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因而,也就不能真正理解自己著作的全部价值和意义。

太虚幻境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译文】当假被当作真的时候,真实也就成了假;当没有被当作有的时候,有也就成了没有。

【赏析】甄士隐梦中所见的这幅对联,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也曾同样看到。两次出现是着意强调,同时也借此点出甄的遭遇合归宿是贾一生道路的缩影。

作者高度概括的哲理诗的语言,提醒大家读此书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无的,才不至惑于假象而迷失真意,但是历来许多谈论《红楼梦》的人多在辨别真假有无上走入了歧途,主观臆断,穿凿附会。他们以假作真,无中生有,实在免不了受到这幅对联的嘲笑。

小说中借“假语”、“荒唐言”将政治背景的“真事隐去”,用意是为了避免文字之祸。如说曾“接驾四次”的江南甄家,也与贾府一样,有一个容貌、性情相同的宝玉,后来甄家也像贾府一样被抄了家,这些都是作者故意以甄乱贾,以假作真。此外,如作者不明写秦可卿诱发了宝玉渐成熟的性意识,而是假借宝玉做梦等等,也与这幅对联所暗示的相契。

嘲甄士隐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译文】笑你对她娇生惯养太痴迷,怎料她沦落薛家受尽煎熬;小心提防着元宵佳节之后,那就是到了烟消火灭的时候。

【赏析】癞和尚能预知未来,这是一种迷信观念,尽管它是作者的艺术虚构。小说中写元宵节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谐音“应怜”。)有家人霍启(谐音“祸起”)抱去看灯,被人拐走;接着甄家又遭火灾,士隐投亲受欺,贫病交加,感到人生幻灭,终于断绝一切牵挂,随疯道人去了。这一切对全书情节来说是一个缩影,英莲的身世遭遇就是大观园里众多女儿不幸命运的一种象征性的写照。此外,第五十三回写荣国府庆元宵,也正是全书由盛至衰的转折。因为,在这之后,贾府便,风波迭起,各种矛盾迅速暴露,直至最后食尽鸟散,烟消火灭。所以,这首诗表面看来只是说甄家,实际上主要的还在于说贾家。

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

未卜三生,

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

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

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

先上玉人楼。

【译文】前途未卜,功名未就,一段新愁却又涌入心间;烦闷时常常皱眉思念,回忆她几番回首,莫非有缘。迎着晚风我顾影自怜,月光下谁能够做我的伴侣?明月啊,如果你懂得我的心意,请先照进姑娘的绣楼,代我把情意传。

【赏析】甄家丫鬟猛见房中的陌生人,感到奇怪,回头看了他一眼。可是,贾雨村偏把自己的歪念头硬加于人,以为对方是有意与他,还“自谓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真实想入非非,可笑之极。他愁眉苦脸,自惭形秽,恨不得马上金榜题名,高官厚禄,以便博得一个女子的欢心,满足自己的欲望。诗歌活出这个穷酸儒生的心态。

这首五律,从文字技巧上看,做得还是相当工稳的,起、承、转、合,皆合法度,对仗多用流水对,气脉流畅。特别是首联,用对偶起而令人不觉。“一段愁”三字,借李白诗意而暗切诗题,尤见功力。贾雨村不久便赴考中了举,为官贪酷被黜后,还受聘在林如海家中当私塾,教林黛玉功课。可见其学识与文字根基是相当不错的。作者以忠于现实的笔刻画这么一人物形象时,并没有任意将他丑化或漫化,而是在摹拟其吟咏时,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并将其真实地表现出来,这正是作者高明之处。

咏怀一联

雨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译文】美玉盛在匣中,等人出大价钱才卖。金钗放在匣中,伺机要飞上天去。

【赏析】贾雨村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他原是“仕宦之族”,一心“求取功名”,不甘“久居人下”,在葫芦庙栖身时所作的两诗一联,正是他追求显贵野心的自我表露。

曹雪芹运用语言,长于“机带双敲”;“求山价(贾)”、“待时飞”,一联之中毫无痕迹底嵌入了贾雨村的名字,因为他“姓贾名化,表字时飞”。但是,贾雨村又是“假语存”,所以,在后一意义上,这一联则又非仅仅为贾雨村而设,是另有隐意的。

在第一回中,作者就把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宝玉、黛玉、宝钗的未来遭遇事迹,通过两种隐曲的形式预先做了暗示。“玉在椟中”句或隐指宝玉择偶,难偕良缘。下句则是说宝钗初如安分守拙,一旦时机来临,好风借力,便如燕飞絮飏,青云直上。

对月寓怀口占一绝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清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译文】

每逢十五月儿圆圆,月光洒满玉石雕栏,群星捧出一轮明月,千家万户仰头观看。

【赏析】贾雨村的所谓抱负,就是一旦时机成熟,踏进封建官场,可以声威赫赫,高踞于万人之上。分析起来,贾雨村以后的白马钻营、贪赃枉法、菅人命,种种罪恶活动,都有深刻的思想根源。而人的思想意识中隐藏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总会以某种方式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甄使隐虽能预感到雨村“必非久居人下者”,却没能料到他的野心也最终使他走上了带枷锁、遭严惩的可耻下场。雨村酒后,逸兴飞扬,诗于狂态中透露其心事,作者的摹拟相当逼真。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

积至多了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儿孙谁见了?

【译文】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功名富贵忘不了!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在哪里,只剩下荒坟一堆被淹没了。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金银珠宝忘不了!一天到晚只恨聚积的不够多,等到聚积的多的时候自己却死了。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美貌的妻子忘不了!你活着的时候她天天跟你说恩情重,你一死她又跟着别人过去了。世上的人都知道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子孙后代忘不了!痴心的父母古来就很多,可是孝顺的儿孙又有谁看见了?

【赏析】跛足疯道人褴褛如同乞丐,他所唱的歌,自然不能用文绉绉的语言,它只能是最通俗、最浅显,任何平民百姓、妇女儿童都能一听就懂的话,而歌又要对人世间普遍存在的种种愿望与现实的矛盾现象作概括,还要包含某种深刻的人生和宗教哲理。这样的歌,实在是最难写得。

从《好了歌》的词中不难看出,作者看到了当时社会的残酷、讹作以及互相倾轧,但又找不到解决这些矛盾的出路。于是以消极的虚无主义态度对待,宣扬“众生皆苦”以“好了”为结局,规劝人们弃功名、散金银、抛妻室、丢儿孙,去追求所谓“长生不老,来去无方”的神仙。

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鬃又成霜?

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

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译文】那简陋的卧室和空荡荡的厅堂,当年却是笏板堆满了象牙床。那生满衰枯杨的荒野,曾经是轻歌曼舞的地方。那栋雕梁早已结满了蛛网,绿纱如今又糊在了破烂的窗上。说什么脂浓粉香俏娇娘,却怎么转眼两鬓白如霜?昨天才能黄土埋葬白骨,今晚就在红纱帐里结成鸳鸯。说什么家中金银满箱,转眼间沦为乞丐人人毁谤。正在感叹别人寿命太短,哪知自己回来就一命亡?教子严格有方,却保不定将来子孙把强盗当。择婿富贵膏粱,谁想到后来流落在烟花柳巷!因嫌官小拼命往上爬,却不料反落得枷锁套在脖子上;昨天哀叹衣不遮体身受冻,今朝反嫌紫色蟒袍拖地长。乱哄哄这个倒台那个又上场,忙碌碌竟把他乡认作故乡,真是可笑又荒唐,到头来都是为别人赶做嫁衣裳。

【赏析】《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勾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之间为权势利欲剧烈争夺,兴衰荣辱迅速转递的历史图景。在这里,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败坏,政治风云的动荡、变幻,以及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等等,都表现的十分清楚。这种“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日渐腐朽,它的上层建筑也发生动摇,终将趋向崩溃的反映。这些征兆都具有时代的典型性。

曹雪芹以神来之笔给人留下了一副极其生动的封建末世社会的讽刺。然而,当他企图对这些事态加以解说,并企图向陷入“迷津”的人们指明出路的时候,他自己也茫然了,完全无能为力了。他只能借助机智的语言去重复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虚无主义滥调和断绝俗缘(所谓“了”)、便的解脱(所谓“好”)的老一套宗教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极端愤懑和失望。这样他自然地就使自己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迷津。

《好了歌注》中所说的种种荣枯悲欢,是有小说的具体情节为依据的。如歌的开头,就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败亡结局做了预示:还有一边送丧,一边寻欢之类的丑事,书中也屡见不鲜。但要句句落实某人某事是困难的,因为有些话似乎带有普遍性,如脂浓粉香,一变而为两鬓如霜,便是自然规律。它可能是对大观园中一些女儿的概括描写,倘说白首孀居,则有指宝钗、湘云的可能。此外,小说八十回以后的原稿已佚,所以也难对其所指下确切的断语。

 

第二回

一局输赢料不真

一局输赢料不真,

香销茶尽尚逡巡。

预知目下兴衰兆,

须问旁观冷眼人。

【赏析】诗以下棋来做比喻。“一局输赢”云云,让人们看到每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大家庭的兴衰,都与它作为靠山的某派政治势力或某个政治集团在封建阶级内部斗争中的胜败有着直接联系。“香销茶尽”,谓历时已久,棋盘上已是残局,喻历经百年的大家庭已到末世。“料不真”、“尚逡巡”,即此回中所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从外面的架子看来,“哪像个衰败之家”。末句急俗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亦可见作者拟“冷紫兴”之名合由他来写演说荣国府的用意。

娇杏赞

偶因一着错,

便为人上人。

【赏析】娇杏者,侥幸也。书中的许多人名、地名皆以谐音取义隐寓着作者写某人、某事的意图甄士隐与贾雨村的荣枯,先后互相易位。英莲(后来的香菱)与娇杏的命运也形成了鲜明对照:一个原是主,沦为婢;一个原是婢,升为主。然而,倒霉的与交运的都并不体现什么“福善祸淫”的“天理”否则,为什么能济人之困的善人,反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呢?况且,礼教教人“非礼勿视”,礼所规定不该看的,看了就是错,娇杏错了,又使被看的人错以为她是“心中有意于他”。她事不过是想,此人定是:什么贾雨村了“,过后,”也就丢过不在心上“,可是,贾雨村却错把她当作是什么”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这岂非错上加错?然而,她偏偏因错而得荣耀富贵,这不是侥幸吗?对于这种现象,作者不能解释,只好归于命运。但他并不是冷漠的,超脱的;对于这个命运不龚的颠倒世界,他有强烈的愤激情绪。这就使他心中不时地涌出尖刻的讽刺语言,并且形之于笔端。

智通寺对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译文】所聚之材死后已足够养家却忘记了停止聚敛,直到前进受阻眼前无路才想到回头是岸。

【赏析】寺名“智通”,大概是说这幅对联中所说的人生道理只是智者能通。其实,贪得无厌是剥削阶级的本性,他们中很少有人会自动“缩手”的,直至“一败涂地”。比如贾雨村,他见识颇广,看到此联,便知“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人,但却不能觉悟到,这其实也可视作对他自己的当头棒喝。因为他也因贪酷被革职,翻过一次筋斗了,却并未从此接受教训而“缩手”,还是野心不死,想伺机再起;而一旦得志,便很快故态复萌,终致遭”锁枷扛“,走到”眼前无路想回头“而为时已晚的地步。

更推而广之,整个贾府的遭遇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对联是对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很好的写照,也是对全书情节线索的概括。破寺老僧的荒凉小境是宁、荣二府的镜中影,是甄士因、贾宝玉等人的暮年图。作者的这样倒折逆挽的笔法,把全书的归结,预先象征性地勾几笔,暗示了小说所具体描写的贾府衰败过程,有其普遍意义。

 

第三回

 

荣禧堂对联

坐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  焕烟霞。

【译文】坐中人所佩饰的珠光,光彩可与日月争辉,堂上人所穿着的官服,色泽犹如云霞绚烂。

【赏析】这一联是荣禧堂环境描写的细节部分,合室内外其他装潢摆设一样,都充分显示出这个历时百年的“钟鸣鼎食“之家,完全是依仗着皇家官府势力的荫庇扶持,才享有如此显赫荣耀的社会地位的。它特用从前来投靠贾家的林黛玉眼中看到的形式道出,可见作者的独运匠心。

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的好皮囊,

腹内原来莽。

 

潦倒不通庶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译文】无故自寻忧愁悲伤,有时像呆傻又像疯狂;徒然长了一副好外表,腹内原来零落如荒野,杂乱无章。荒唐颓废不懂得人情世故,愚昧固执不愿读孔孟文章:行为古怪性格反常,不管世俗之人出言如何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译文】富贵时不知安家乐业,贫穷时耐不住饥饿寒凉;可惜浪费了大好时光,理家治国都无希望,普天之下数他无能,从古至今他最不贤良;劝告世间富贵公子们,千万别学他的模样。

【赏析】这两首词里说贾宝玉是“莽“、”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等等,看来似嘲,其实是赞。因为这些都是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性格,高度概括地揭示了出来。

曹雪芹的时代,经宋代朱熹集注过的儒家政治教科书《四书》,已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具有莫大的权威性。贾宝玉上学时,贾政就吩咐说:“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然而贾宝玉对这些“最要紧的”东西,偏偏“怕读”以至“大半夹生”,“断不能背”。这当然要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莽”、“愚顽”、“无能”、“不肖”了。但他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读的书却爱如珍宝;他给大观园对额,为芙蓉女儿写文,也显得很有才情。在警幻仙姑的眼中,他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可见,思想基础不同,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也不一样。

贾宝玉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他尖刻的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贵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贾宝玉这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偏僻”、“乖张”大逆不道的言行,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即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而“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那种傲岸倔强的叛逆性格的颂扬。

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他毕竟是一个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他厌恶封建统计阶级的人情世故,不追求功名利禄,却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剥削阶级生活。所以一旦富贵云散,家道败落,他也就必然“贫穷难耐凄凉了”。

赞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比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译文】那弯弯的双眉放佛笼罩着两缕轻烟,没有皱眉又似轻轻皱着眉尖,那明亮的双眼含着脉脉深情,流露着欣喜却又不像笑眼。那圆圆的酒窝放佛盛满淡淡的哀愁。那较娇弱的身躯笼罩病态的美感。眼角闪着点点泪光,鼻息不断轻轻娇喘。安静时放佛娇艳的花朵映在山泉,行动处又似柔弱的柳条随风翩翩。聪慧的心灵较比干多着一窍,病态的面容胜西施三分娇研。

【赏析】林黛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这既与她身世孤单,精神上受环境的压抑有关,也反映了她贵族小姐本身的脆弱性。赞文中将她弱不禁风的娇美病态,通过文字的传统意象,以虚拟谢意手法,做了及其生动的描绘。林黛玉的“泪光点点”正合绛珠仙“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誓言。

宝玉从庙里还愿回来,在贾母处见到黛玉,很是眼熟,以为何处见过,似乎久别重逢,才写出这段赞语来。扎宝玉心目中,黛玉已占据了首要地位。黛玉看着宝玉亦觉眼熟,此处宝黛初会已给全书各章书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四回

捐躯报国恩

捐躯报国恩

未报身犹在。

眼底物多情,

君恩或可待。

【赏析】此为第四回标题诗。诗的一、二句讽刺贾雨村奸猾假态。他曾虚伪的对门子说: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室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三、四句申述贾雨村没有“捐躯报国”的理由,是眼前风物多情,也就是说功名利禄对自己的诱惑力很大,机会很不错,所以徇情枉法,胡乱判案,想借此讨好贾府和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凭他们之力,等待君恩加身,可以爬的更高。

护官符

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

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宋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着十二房。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着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

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余在都。

丰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铁.

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行商,共八房分。

【译文】贾府的富豪名不虚传,白玉砌厅堂,黄金铸骏马,阿房宫方圆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家,东海龙宫缺少白玉床,龙王请金陵王家来帮忙。薛家富豪,把珍珠看成土,把黄金当作铁。

【赏析】《红楼梦》是以记“家庭闺阁琐事”、“大旨言情”、“毫不干涉时世”的面目出现的,它常常以假隐真,为的是以假存真。隐,是出于不得已;存,才是作者的愿望。所以,作者有时又要在自己所设的“迷障”上开一些小小的让人可以窥察到真情的口子。在全书情节展开之前,特意安排的这个占据了第四回主要篇幅的“护官符”故事,便是这样的口子。

为什么薛蟠打死一个乡宦之子冯渊,抢走那个被拐卖的丫头,而“他竟视为儿戏,自谓花上几个钱,没有不了的”?为什么这一件“并无难断之处”的人命官司,拖了一年之久,“竟无人做主”?为什么刚一听原告申诉,便大骂“岂有这样混账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的贾雨村,听门子说明被拐卖的丫头原是他的“大恩人”的女儿、将她“生拖死拽”去的薛蟠“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而且自己也知道薛家“自然姬妾众多,淫佚无度”,丫头此去不会有好结果,却不念甄家恩情,不顾自己曾许下的“务必”将英莲“寻找回来”的诺言,任凭她落入火坑而置之不理?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从这张极写着四大家族权势合富豪的“护官符”中找到答案。正是这张直接揭封建政治的腐败和黑暗的“护官符”,向人们显示了:锦衣玉食的宁、荣二府,脂浓粉香的大观园,原来只是吞噬无数被压迫、被剥削人民血汗和生命的罪恶渊薮。

《红楼梦》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作为全书的中心线索,“护官符”暗示了这一情节结构。作者通过门子之口介绍说:“这四家皆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等语是对贯串着全书的四大家族由盛至衰的情节的概括。先存的后四十回续书中撇开史、王、薛三家,已不符原意;而写贾府“沐皇恩”、“延世泽”,衰而复兴,则更是歪曲了这部描写封建大家族衰亡历史的小说的主题思想。

“护官符”四句俗谚口碑句后所注小字,注出官爵和房次,是为了具体说明四大家族的权力和财产的分配情况,让看私单的热知道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显赫地位,落实了这四句谚语之所指,是这张起着“护官符”作用的私单上理所应有的文字。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红楼梦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红楼梦》赏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为新版《红楼梦》说句话
    《红楼梦·尤三姐之死》教学实录
    《红楼梦》导言教案及练习
    《红楼梦》中的颜色词与翻译
    红楼梦谜语欣赏
    《红楼梦》丫鬟人物称谓内蕴管窥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红楼梦》英译本简介
    《红楼梦》选读 教案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红楼梦》对联集锦
    《红楼梦》复习课片段阅读理解说课稿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 教学设计示…
    专家解密:红楼梦暗批雍正
    《林黛玉进贾府》评点式教案
    《红楼梦》之美学上之精神
    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精…
    《红楼梦》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红楼梦人物赏析——贾宝玉
    评论:新《红楼梦》被围攻有三点冤
    《红楼梦》人物赏析(十三)——秦可…
    最后的《红楼梦》英文翻译大师
    有关《红楼梦》资料的汇编
    民族精神的重新发现:关于王国维红楼…
    《红楼梦》经典语录集
    林妹妹说英语:《红楼梦》精彩译文赏…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王熙凤
    红楼梦人物命运谜语赏析
    红楼梦咏菊组诗赏析
    《红楼梦评论》第一卷
    读《红楼梦》的感受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中的如皋方言
    《〈红楼梦〉选读》之《宝玉与黛玉》…
    《红楼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探春理家》详细剖析
    ——《红楼梦》教学体会点滴
    试析《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形象塑造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红楼梦》最全的名字谐音
    《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向我们展…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人物赏析:论晴雯的性格
    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
    探《红楼梦》 体验别具一格的集训教学
    《红楼梦》人物分析:贾宝玉,社会性…
    人物和情节关系的巧妙处理--红楼梦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
    林黛玉的教学艺术──读《红楼梦》有…
    红楼梦中直接心理描写分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简介
    古典文化研读--《红楼梦》的情节波澜…
    《红楼梦》专题辅导资料
    《红楼梦》研究性学习案例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教…
    《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林黛玉进贾府
    《红楼梦选读》教案(说课稿)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里的名字
    ——“红楼人物语言” 教案
    《红楼梦》选读(苏教版选修)
    《红楼梦》导读问答
    《红楼梦》故事情节教案
    《红楼梦》读后感:一路红楼
    再读《<红楼梦>评论》
    《探春理家》备课资料:凤姐、探春及…
    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评委——齐士…
    《红楼人物》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
    蒋国震指〖红楼梦〗为胤礽所著
    红楼梦选读教学参考书增补《红楼人物…
    《红楼梦》中的“位”和“个”
    红楼梦选读教学参考书增补《探春理家…
    教与学--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
    曹雪芹《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研读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简介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晴雯
    红楼梦选读教学参考书增补《宝玉挨打…
    《黛玉葬花》教案
    漫谈新版红楼梦
    《红楼梦》咏菊花诗词赏析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赏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贾宝玉、林黛玉…
    名家评红楼 - 红楼梦赏析
    评论:《红楼梦》不应成为文人的名利…
    红楼梦古典插画赏析
    新红楼梦:这时代廉价的华丽
    《红楼梦评论》第一卷 "人物篇" - 紫…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大全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人物赏析--史湘云
    解读红楼:红楼梦人物赏析之袭人
    红楼梦诗词赏析--黛玉诗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香菱
    中考语文名篇《红楼梦》赏析及课外练…
    我看王国维之《红楼梦评论》
    《红楼梦》评论
    评《红楼梦评论》
    评论:李少红“图解”新《红楼梦》怎…
    外媒深度评论新《红楼梦》:利益驱使…
    金陵十二钗正册——贾元春
    赏析《红楼梦》诗词曲
    红楼梦诗词赏析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给老师的启…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