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H >> 红楼梦 >> 正文

 

《林黛玉进贾府》评点式教案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师:大家知道,中国古代美女的特点是丹凤眼,柳叶眉,可见,王熙凤也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子。不过,在丹凤之后却加上了三角二字,在柳叶之后也多了吊梢一词,这两个词大家一定不要放过,要好好探个究竟。脂砚斋是这样点评的。(课件展示)

脂批: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 脂批: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作者读过麻衣相法:三角眼和吊梢眉有狡黠、狠毒、性巧、通变等意义。这样写是为了借以揭示王熙凤的性格为人。还有粉面含春威不露,这句也评得不够。是两个相对的词语,尤其不要放过,要细细咀嚼,品味。像春风般一团和气的外表里却藏着看不见的威势,笑里藏刀。有人这样说王熙凤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所以,这段描写,可以概括为: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狡黠。这样的描写,就把王熙凤的形和神表露无遗。

师:再看熙凤见黛玉一节。(课件展示)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师:刚才许多同学都就这段评论了她的逢迎、周到、八面玲珑。看脂砚斋是怎么评论的。(课件展示)

脂批:这方是阿凤言语,若一味浮词套语,岂复为阿凤哉?出自凤口,黛玉风姿可知。

正因为王熙凤没读过书,所以只能用这样的语言,而不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类有文气的词,这样写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

师:为了更好地体会这段语言的精妙,我们做一个小练习。刚才王熙凤的一番话,使在场的相关人员都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填写下列空白。

(做练习,课件展示)
这段话,使       欢心,      感到温暖,    感到愉悦,      觉得内心平衡。

    师:称赞黛玉实际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三姐妹这些嫡亲的孙女,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

师:对王熙凤的感情变化之快,我要特别强调一个字。(课件展示)

这熙凤听了,

转悲为喜道

师:看看名家点评:(课件展示)

前人评曰:何旋转之速如是?

王蒙评:着一字而性情全出。

师:仅这一个字就入木三分的刻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特点。

师:夫人一节中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脂批: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

前人评:贼耶?鬼耶?

表明王熙凤精明能干、心计过人。

师: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五、总结:

师:《红楼梦》博大精深,我们这一课仅就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了鉴赏,对曹雪芹艺术匠心的体味,也只能是管窥蠡测。希望大家课下能积极实践点评式读书法,利用我们今天所提示的欣赏方法用心体会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艺术技巧和语言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运用这堂课所学的方法点评贾宝玉这一人物。

课后反思

                                     走进文字   品出美感


目前,《语文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正在深圳市语文教研界深入展开。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程少堂《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新起点》)。语文味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呼唤,而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领悟出其中所蕴涵的美感是语文课基本特征的体现。

中国古代小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浓郁学生文化气质的丰富资源。高中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古代小说专题,其中《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的第三回,是一篇传统课文。由于是经典名篇,很多老师都曾精心教授过,所以很难讲出新意。我结合本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教学要求,从品味鉴赏语言入手,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将课本上并没有要求学习的读书方法——“点评式读书法引进课堂并带领学生走进文字,欣赏形象,获得审美享受。

1.进读书方法,让学生跟语言文字亲密接触。

文学的艺术形象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欣赏者在读懂语言后,借助于想象才能把语言所描写的转化成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为阅读者欣赏艺术发挥想象力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天地。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喜欢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人物剧照或电视剧片段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调节课堂气氛。我觉得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从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在上这节课时,力求不用一张图片,一段电视剧,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比如:例1.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通常情况下,学生从以上的描写中大多能感受到林黛玉的来。但这种感觉多数是短暂的、稍纵即失的,朦胧肤浅的。而对她的多情则更是忽略。这堂课,在教师示范部分,我就提示学生特别注意”“等词来体会她的体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词来体会她的多情,并在原文加上一些点评符号如着重号等以提醒学生注意。接着对这一段文字点评到:

气质超凡脱俗,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一步步走进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提示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这样一来,其实就是让学生将那些朦胧肤浅的感觉用文字进行加工、提升从而表达出来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从看热闹的层次提升到审美鉴赏的层面。

又如:例2.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答:只念了《四书》。而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她却问答:不曾读。”  一个问题两种回答。为什么?对于文中出现的这种矛盾,许多学生是视而不见的。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大多只追求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大概印象,尤其不注意一些看似平常但却意味隽永的细微之处,这也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深入体味文学作品奥妙的障碍之所在。这时我提出这一问题是要引导学生注意不要忽略了这样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细节,要领悟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碰到这种含蓄隽永之处应该经常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像上面的这个问题,在引导学生阅读文中的有关文字后,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学生很快便理解到是因为黛玉发现贾母不喜欢女孩子读书,觉得自己失了口,所以宝玉问时改了口。这个细节表现了她谨慎小心的性格。

这样的教学处理,既避免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思维习惯,,又使学生能更明确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读名著,提高鉴赏力。

2.欣赏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精神愉悦。

语文课通过文字的间接性,引导学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韵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如:很多同学在点评王熙凤的外貌神态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时,只点评出她的漂亮美丽而完全没有看出她的凶狠来。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名家点评欣赏时,重点引导学生被他们忽略的三角眼” “吊梢眉以及几个词,并在这些词上加了着重号或圈符,使之格外醒目。引导学生从这些词中,体会曹雪芹描写人物不仅写人物外在的形貌,还通过极精练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神韵的高超技艺。在这个基础上,我再展示出名家对其外貌部分的点评:

脂批: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 脂批: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

至此,学生对王熙凤的认识已从外表深入到了灵魂,对大师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蕴含独特的匠心的高妙技巧不得不由衷地叹服。

再如: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在学生点评时,已有学生点评出王熙凤夸黛玉其实是为了讨好贾母。为了更好地品味语言

先通过填空练习,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妙处:

这段话,使    欢心,    感到温暖,    感到愉悦,   觉得内心平衡。

在学生有了一定体会后,再出示名家点评。

脂批:这方是阿凤言语,若一味浮词套语,岂复为阿凤哉?出自凤口,黛玉风姿可知。

假如让王熙凤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类的词来形容林黛玉的美貌,则陷入一味浮词套语既平庸又没有什么表达效果。曹雪芹不愧是大手笔,随手写出,看似平常的一番话,却有着如此神奇的表达效果:既夸了林黛玉的美貌,又没有冷落了在场的相关人员。既表现了她逢迎、周到、八面玲珑的性格特点,又契合她没有上过学,读过书的身份。只有曹雪芹这位大师才能写出这独一无二的王熙凤。

在这一系列的鉴赏过程中,学生对作品人物、对大师运用语言技巧的认识不断深入,伴随而来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获得的审美享受也在不断加强。学生渐渐发现原来名著之所以经典,之所以流传,是因为有太多可以不断发掘,不断品味的地方,许多看似不经意的描写都有令人回味无穷的韵味。如果我们经常开展这样的鉴赏活动,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高,学生身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即文化味。

3.提供舞台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本堂课,还力求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后半部分,引入了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竞赛等形式。从课堂情况来看,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落实了本课的重点——点评式读书法的运用。从学生的点评情况来看,学生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够从多方面展开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鉴赏。离开了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都大大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料,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学生不会欣赏或欣赏不到位的问题。因为在学生积极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对形象加以补充丰富进行再创造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是个性化的,而这样的一种氛围以及学生们积极热情的参与过程,已经使自主学习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各种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味理念提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空间。点评式读书法的运用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充分创造个性思维和个性表达的空间。每一个学生个体在鉴赏的时候都是独特的、个性化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学生评的情况看,许多学生都表现出了出乎老师意料的鉴赏能力和独特的思维角度,这也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上所难以出现的喜人现象。比如学生对王熙凤出场时的行动、语言的鉴赏,都非常到位,既读出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又品出了她是贾母身边的红人,在贾府的特殊地位等等。这时学生的大脑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头脑积极思考、主动鉴赏文学作品。通过小组推举的代表积极上台发言,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现象看,学生是很喜欢表现各自的看法的,他们的个性思维也在这种争相的表现中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如果每一堂课我们都给学生提供这样尽情表现的舞台,那么,学生的思维潜力就会得到巨大的开发。

4.需要改进之处:

《林黛玉进贾府》上完后,许多老师给予了多方面的肯定,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我个人通过反思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可以将读书方法的介绍和学生对鉴赏方法的感悟结合起来。

虽然本课着力给学生提供实践点评式读书法的舞台,但这种舞台只集中体现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则体现得不够。前半部分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课堂上的双边活动,特别是学生这一方的活动不够热烈。究其原因,是教师过于拘泥于课前的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师示范——

学生实践——名家点评——

课外作业。认为在教师示范部分,就要完全由教师来完成,其实可以在教师示范完一个例子后,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的各项内容。

比如,四种鉴赏方法一要认真揣摩语言,要细细咀嚼品味,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二由表及里,透过人物言行认识人物思想性格。三要领悟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四要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的点拨,教师可以在点拨了一个以后,引导学生感知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让他们自行探究、进而总结归纳其它的几种鉴赏方法,这样学生的自主活动会体现地更充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会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2)对语言的朗读品味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语文味的体现离不开对语言的涵咏品味。好的语言大多意味隽永,可多意会,少言传。虽然小说的篇幅较长,不像诗歌散文那样便于诵读吟咏,但还是可以挑选出一些精彩的片断,让学生体会,品味。可采用单个地读,分角色地读,对读的情况进行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品味,发掘其中的妙处。

本课的前半部分有两次齐读,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对文本进行朗读,使得鉴赏点评有些游离文本。如果在不同的阶段,穿插对精彩段落的品读,如王熙凤出场时的语言,夸赞林黛玉的语言等,会使学生在品读文本中不断加深理解感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回味。

3)整个教学过程还可以更紧凑,更科学,更有效。

从教学设计的初衷到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但整个教学过程还不够紧凑,科学。如在名家点评赏析部分,针对性可以更强些,有些前面的学生点评的基本到位的,就没有必要再展示了。可以把重点放在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夸黛玉的语言部分,这样就可以节省一些时间,用在涵咏品味语言上,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使语文味更浓厚些。还有前半部分的学生活动相对少些,没有达到语文味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和谐完美的动态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境界。

【参考文献】

王朝闻:《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0年。

钟礼平、陈龙安:《红楼梦鉴赏珍藏本》宁波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程少堂:《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新起点》《中华读书报》2003-07-17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红楼梦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林黛玉进贾府》评点式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民族精神的重新发现:关于王国维红楼…
    《红楼梦·尤三姐之死》教学实录
    《红楼梦》导言教案及练习
    《红楼梦》中的颜色词与翻译
    红楼梦谜语欣赏
    《红楼梦》丫鬟人物称谓内蕴管窥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红楼梦》英译本简介
    《红楼梦》选读 教案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红楼梦》对联集锦
    《红楼梦》复习课片段阅读理解说课稿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 教学设计示…
    专家解密:红楼梦暗批雍正
    《红楼梦》之美学上之精神
    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精…
    《红楼梦》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红楼梦人物赏析——贾宝玉
    评论:新《红楼梦》被围攻有三点冤
    《红楼梦》人物赏析(十三)——秦可…
    最后的《红楼梦》英文翻译大师
    试析《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形象塑造
    有关《红楼梦》资料的汇编
    林妹妹说英语:《红楼梦》精彩译文赏…
    《红楼梦》经典语录集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王熙凤
    红楼梦人物命运谜语赏析
    红楼梦咏菊组诗赏析
    《红楼梦评论》第一卷
    《红楼梦》赏析
    读《红楼梦》的感受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中的如皋方言
    《〈红楼梦〉选读》之《宝玉与黛玉》…
    《红楼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探春理家》详细剖析
    ——《红楼梦》教学体会点滴
    为新版《红楼梦》说句话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红楼梦》最全的名字谐音
    《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向我们展…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人物赏析:论晴雯的性格
    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
    探《红楼梦》 体验别具一格的集训教学
    《红楼梦》人物分析:贾宝玉,社会性…
    人物和情节关系的巧妙处理--红楼梦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
    林黛玉的教学艺术──读《红楼梦》有…
    红楼梦中直接心理描写分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简介
    古典文化研读--《红楼梦》的情节波澜…
    《红楼梦》专题辅导资料
    《红楼梦》研究性学习案例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教…
    《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林黛玉进贾府
    《红楼梦选读》教案(说课稿)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里的名字
    ——“红楼人物语言” 教案
    《红楼梦》选读(苏教版选修)
    《红楼梦》导读问答
    《红楼梦》故事情节教案
    《红楼梦》读后感:一路红楼
    再读《<红楼梦>评论》
    《探春理家》备课资料:凤姐、探春及…
    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评委——齐士…
    《红楼人物》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
    蒋国震指〖红楼梦〗为胤礽所著
    红楼梦选读教学参考书增补《红楼人物…
    《红楼梦》中的“位”和“个”
    红楼梦选读教学参考书增补《探春理家…
    教与学--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
    曹雪芹《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研读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简介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晴雯
    红楼梦选读教学参考书增补《宝玉挨打…
    《黛玉葬花》教案
    漫谈新版红楼梦
    《红楼梦》咏菊花诗词赏析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赏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贾宝玉、林黛玉…
    名家评红楼 - 红楼梦赏析
    评论:《红楼梦》不应成为文人的名利…
    红楼梦古典插画赏析
    新红楼梦:这时代廉价的华丽
    《红楼梦评论》第一卷 "人物篇" - 紫…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大全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人物赏析--史湘云
    解读红楼:红楼梦人物赏析之袭人
    红楼梦诗词赏析--黛玉诗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香菱
    中考语文名篇《红楼梦》赏析及课外练…
    我看王国维之《红楼梦评论》
    《红楼梦》评论
    评《红楼梦评论》
    评论:李少红“图解”新《红楼梦》怎…
    外媒深度评论新《红楼梦》:利益驱使…
    金陵十二钗正册——贾元春
    赏析《红楼梦》诗词曲
    红楼梦诗词赏析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给老师的启…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