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6个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4. 知道本课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德育渗透点
1. 通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2. 通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 和谐相处的道理。
设计思路
通过启发点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交流、深入探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物?(请三、四名同学说)喜欢狐狸吗?为什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看来呀,在同学们的心目中狐狸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今天啊,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狐狸故事的文章,学完课文之后,也许你就会给狐狸平反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金色的脚印》(板书)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地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一边读 一边想,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a.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
b.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
c.当正太郎失足受伤时,狐狸们是怎么做的?
2.读后讨论交流上述问题,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小狐狸
喂奶 要回
咬木桩 放归树林
喂食
老狐狸 正太郎
搭救
3.根据板书,让学生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刚才,同学们围绕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讨论。但请大家记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你们还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播,把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组讨论。)
2.分组讨论:a.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狐狸?
b.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c.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
d.课文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3.汇报。(交流过程中播放多媒体课件,动画片《狮子王》)
4.教师小结:看来,我们真的要给小狐狸平反了。老狐狸与小狐狸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建立起的亲密、融洽的关系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相信,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去付出自己的真爱,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这个世界会更加美丽!
四、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1.谈话:小狐狸终于回到了父母的怀抱,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请看这幸福的一家人。(用实物投影出示文中的插图)
2.看到如此幸福的一家,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续写这个故事。
《金色的脚印》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贯穿全课。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把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因为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对课文的大体意思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a.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b.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 c.当正太郎失足受伤时,狐狸们是怎么做的?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线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速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板书:
小狐狸
喂奶 要回
咬木桩 放归树林
喂食
老狐狸 正太郎
搭救
让学生板书主要是实现“学生能做的,老师不要去做”这一目的,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学生的智能强项,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在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讨论课文内容。而且告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激发和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归类,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我归纳的四个问题是:a.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狐狸?b.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起亲密的关系?c.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d.课文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在交流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学生感悟文字背后深层次的情感。比如播放动画片《狮子王》的一个片断,让学生感悟到:动物之间都有着如此不可割舍的亲情,何况人呢?
第三环节: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以上两个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到此还不够,因为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要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我设计了第三环节,实物投影出示文中的插图,感受狐狸一家的幸福。然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续写这个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了表达能力,而且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同一个事物,使教学的主题得到升华。
从整体上看,这节课实现了教学目标,当我课后看到学生们的续写作品时,我觉得他们对课文的理解非常透彻,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在课堂气氛的调动上,还应更好地把握时机,恰当运用过渡语言,为学生创造一个连贯的理解情境,这样会达到一个更佳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