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鹃枝上杜鹃啼》教案
|
魏名宝 教学目标 一.了解传统中国文化中杜鹃的有关知识,感知悠久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 二.认识和学习作者使用对比的技巧来组织材料的一般方法。 三.学习作者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对“杜鹃啼血”、“杜鹃啼悲”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作者抒发的感情的认识。 一、导语设计 导语(一) 大自然真正神奇无比,造化万千,有许多种神奇的动物和我们毗邻而居,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当中,鸟类和人类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古今中外,它们常被视作人类情感的象征:青鸟象征幸福,鸽子象征和平,喜鹊象征吉祥,乌鸦预示着灾祸,传说中凤凰非梧桐不止,更是被传为美谈。有一种鸟,深受中国诗客词人的喜欢,经常成为他们作品中的角色,这就是被惯认为“天地间愁种子”的杜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班一篇和杜鹃有关的文章——《杜鹃枝上杜鹃啼》。 导语(二) 同学们,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往往很容易引发人们不同的思想感情。夕阳西下,野猿哀啼,落叶飘飞,阴云愁雨引发哀伤之情;晨曦东升,春风吹绿,秋高气爽,雨后天晴引发喜悦生气。其实,这与人本身的情感变化关系极大。今天我们看看周瘦鹃是如何表现“瘦鹃”的。
二、作者简介 周瘦鹃,鸳鸯蝴蝶派的重要代表作家。该流派主张文学重在消闲,与“五·四”新文学步调颇不一致。周瘦鹃戏剧、散文、译作等方面都有成就,而其哀情小说,虽深度尚欠,然有一定的反封建意味。 三、题目简析 杜鹃既是花名,也是鸟名。杜鹃花也叫映山红,春天到来时,红艳艳簇满枝头,为春天增添了几分盎然生机;而杜鹃鸟的叫声,则带有淡淡的哀愁和几许的悲凉。一个是红艳秾丽,一个是哀声阵阵,这样看似不和谐的两个事物,作者却让它们同时出现在题目中,让人感到新奇。 知识准备 这是一篇小品文。什么叫小品文?不主题先行,不刻意为文,天地间虫鱼鸟兽、花草树木,都可以入文,凭作者散淡的心,轻灵的笔写成,所以小品文最能体现作者的才情风致。 文章构思 (自己中国外国)→花鸟同名→益鸟→神话→自己的看法 全文的关键句是:“我以为杜鹃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生活中的个性,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有自己的独特的东西,用在谈某一看法时,是要注意有自己的观点,不可人云亦云。 在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中,“杜鹃啼血”、“杜鹃啼悲”是用来比喻悲苦的心情的。虽然“杜鹃啼血”、“杜鹃啼悲”只是神话传说,也是一个历史典故,它本身并没有多少科学性可言,但是由于它具有较长的历史,所以它已经成了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传统中国文化中“杜鹃啼血”、“杜鹃啼悲”的含义是什么。 二.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既不完全肯定,也不完全否定,但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三.作者有没有自己的鲜明态度。 2.了解课文中作者引述有关写杜鹃的文字的意思。 文章里这样的句子比较多,同学可以用析句的办法,把作者在文中所引述的古今人写杜鹃的文字找出来,略加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很快就会发现,原来但凡中国写杜鹃的文字,大多是写它的悲苦的。连博物学家、医药学家李时珍也不例外。只是李时珍的文章也有比较客观的论述。而外国写杜鹃的文字大多是比较欢快的。如波兰的民歌《小杜鹃》,英国对杜鹃的称谓等等。把两方面的内容加以对比就很容易发现作者想论证什么问题。 3.了解课文中作者引述有关写杜鹃的文字的作用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进行理解)。 其作用主要是借物喻人。中国古人借杜鹃写悲,外国人借杜鹃写乐。一悲一乐都在杜鹃身上,可见杜鹃只是一个媒介而已。因此作者借此表明自己对杜鹃有其不同的看法。一方面,作者对杜鹃的传统寓意显然并不是十分反对,相反还有些赞赏,但是,作者又不是十分赞同,而是有他自己的理解。那就是,他希望能从杜鹃的啼声中找到一些特殊的内涵,想寄予杜鹃一种悦愉之情。于是便有了“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的看法。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作者也是想借此表明,对任何事物不能有悲观的想法,而应该更加积极和乐观。作者就是借杜鹃来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从悲观的角度去感觉它和认识它,相反,人才是世间最有灵性的动物,只有人才是世界的主宰,因此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左右。 文章既写了神话传说,又用了诗文引证,可谓中外古今,纵横郁勃。特别是在情感的抒发上,作者给出了一个含而不露的解说:那就是杜鹃无非是一只鸟而已。但人们都认为它是一只令人生悲的鸟,对于这种看法,作者既给予了理解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只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我们东方人说它悲,而西方人却以为可爱,因此作者才得出结论说,这只不过是一种心理作用罢了。文章写到此处,我们才发现,作者在这里貌似“东拉西扯”,实则别有用心。他以评说别人的悲切或离愁来暗示了自己的坚强、自信和乐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没有高超的文笔技巧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来的。 【自读思考】 (一) 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课文中表明杜鹃花鸟同名的诗句是___和___。 A.“天地间愁种子” B.“杜鹃花落杜鹃啼” C.“杜鹃枝上杜鹃啼” D.“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2. 课文中介绍杜鹃鸟的生物习性是通过___的方法实现的。 A.转述 B.引用 C.描写 D刻画 3. 在课文中用横线划出暗示作者喜爱杜鹃的关键语句。 二.阅读郭沫若的散文《杜鹃》,解答下列问题: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1. 作者认为杜鹃象征的意义是(不超过13字): 2. 此文和上文都谈到了评价杜鹃的原则和标准问题,试将二文的原则进行对比: 周文评价杜鹃的原则是(不超过9字): 郭文评价杜鹃的原则是(不超过20字): 3.试用简练的文字解答“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这句话。 答案提示: 一. 1.B,C. 2.B. 3.这些句子有: A. 波兰有支名民歌……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 B. 惟有杜鹃却是花鸟同名,最为难得。 C. 往年亡友马孟容兄……题诗……句虽平凡,我却觉得别有情味。 D. (杜鹃)能帮助田家兴农事,……不要耽误了农事。 E. 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 二. 1.作者认为杜鹃象征的意义是(不超过18字): 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 2. 周文评价杜鹃的原则是(不超过9字): 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 郭文评价杜鹃的原则是(不超过20字): 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3. 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杜鹃悲的一面;二是它“专横而残忍”的一面。回答时能抓住这两方面,意思自圆其说即即可。 【自读思考】 (二) 一、正音练习: 雀鹞( ) 虫蠹( ) 藏蛰( ) 鳖( )灵 开凿( ) 垂涕( ) 而、.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于是给自己取了个笔名“瘦鹃”,从此东涂西抹,沿出自今,倒变成了正式的名号。(至) 2.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有一个是雷同的,唯有杜鹃却是花鸟同名,最为难得。(惟) 3.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圆子里杜鹃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据说就是杜鹃。(园) 4.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里作用吧。(理) 三、区别下列同义词,然后选词填空。 ☆悲痛 悲哀 悲切 ①杜鹃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从前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愁种子”,鹃而啼瘦,其悲哀可知。 ②它的啼声悲切,也许是出于至诚,含有“垂涕而道”的意思,好使田家提高积极性,不要误了农事。 ③马克思逝世的消息传到工厂矿山,无产者无不感到悲痛。 四、阅读课文后分析解答: 1.鸟类中,我何以与杜鹃最有缘呢? 明确:因为自己是以杜鹃取名,且以“瘦鹃”为笔名,从事文学创作。 2.“东涂西抹”是什么意思? 明确:即指创作。这是自谦的说法。 3.《小杜鹃》和“鹃啼瘦”的比较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大,对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赋[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育实录及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杜鹃枝上杜鹃啼》教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高一语文新教案之杜鹃枝上杜鹃啼 |
下一篇文章: 高一语文新教案之杜鹃枝上杜鹃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