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影
|
津沽高中 田克君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 难点: 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课时:2.(结构---选材---形象---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朗读训练 2、词语训练 3、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以“送别”为题材写诗赋文,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战国策》)的壮别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惜别,从“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高适)的豪情到“举手长老老,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的柔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离别的文章《背影》,作者在此文要通过离别抒发什么情感呢(也可以用唐、孟郊《游子吟》引入)(也可以用江泽民在朱自清90诞辰里赠其同学——朱自清之子的诗引入: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老更情亲。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背影》《春》《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秦淮河》。。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他五岁入私塾,18岁中学毕业,考入北大,22岁毕业于北大,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这篇《背影》是他在清华任教时回忆在北大读书时的事。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三课文背景: 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1917年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1917年,父亲朱鸿均(任徐州烟酒公司局长)被解职,朱家“祸不单行”,祖母又去世,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借钱办完事后,又变卖典质还债。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然而父亲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却没有怨人尤天,而是一如既往地关爱自己的儿子。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 。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 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四生字词 交卸xiè 奔丧sāng 橘子jú 晶莹yīng 迂腐yú 琐屑suǒxiè栅栏zhà 差使chāi 照看行李kān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分析文章思路:初步引导学生对文章层次结构的把握 (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可以以时间为依据划分结构 一(1)开篇设疑——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二(2-6)回忆往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中心是回忆往事),可分3层:(1)别时家境(悲凉气氛) 〈2〉细心关照(铺垫背影) 〈3〉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一件事一个层次) 三(7)别后思念——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中心是别后思念。)可分3层(1)思念父亲的颓唐 〈2〉思念父亲的伤怀 〈3〉思念父亲的来信,叙述我的伤心(从句子之间的关系划分层次) 关系:因颓唐而伤怀(1--2)/父亲来信是出于颓唐,伤怀之情/我因伤心爱父而落泪。 (二)通过划分结构,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是什么?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父子深情。线索是背影 七具体分析 1整体理解这篇文章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写父亲与我惜别的深情,所以勾留南京等不重要的就略写。 2、这篇文章主要写谁?我?父亲?我和父亲之间?我的家庭困难? ——明确主要人物,文题为背影,写的是父亲的爱子之情。 3请找出本文的文眼。这是文章总写的一句话是,为什么“最不能忘记”?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4 “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二年前的冬天在徐州,回家奔丧。 5:“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对表现父亲的爱有何作用? ——a:祖母死了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6: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其中写得最详细的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见到的?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7: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体现了我什么感情变化? ——a: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b: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c:不舍之泪:父子离别 d:伤心怀念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伤心、感动、不舍、思念、同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到怀念 8引导学生体会总写点题,抒发思父深情,定下文章感情基调。 八、说话训练:口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经过。 九、作业布置 1、造句 A、祸不单行 B、晶莹 C、踌躇 2、描写父亲的一个背影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重点语段阅读,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揣摩文章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对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的描写 教学难点: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我四次流泪有什么不同 二重点分析为子买橘 1父亲出场时的背景是什么? ------外:帝国主义入侵,封建剥削,军阀混战、动荡不安,人心惶惶 ------内:家景惨淡,祸不单行。在这种困境之下仍能一如既往的爱我,更能体现父亲的爱有多么深。 2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找出具表现力词)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无微不至的关怀? -----送到南京、同进车站、嘱托茶房、找铺座位、嘱咐儿子、为子买橘。(注意找细节描写) 3: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a:父亲买橘子爬[1] [2] [3] [4] [5]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育实录及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背影,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济南的冬天 |
下一篇文章: 十三岁的际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