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四年级第二学期 >> 课程资料教案 >> 正文

 

祖国山川颂

bsp;qiū  龙湫                                  涟  lián 涟漪
2.词语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蒙密:密集遮盖。蒙:遮盖。
爱抚:疼爱抚慰。
吟哦:吟咏。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玲珑:(东西)精巧细致;(人)灵活敏捷。
澄澈:清澈透明。
逼视:向前靠近目标,紧紧盯着。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也说云兴霞蔚。
茫若无涯: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管对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来说,祖国都是一种魂,是擎天巨树上的落叶飘向大地母亲怀抱时的那一种殷殷深情;是一种使一个国家虽然饱经沧桑忧患却仍然能焕发出生命光泽的力量支柱;是一种使自己的儿女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方,都将魂萦梦绕、日牵夜挂的精神召唤;是一种流在每个人血管里,祖祖辈辈,生生不息、光照千秋、与日月争辉的魂!更是一支中华儿女心中永恒的赞歌。
二、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黄药眠的散文《祖国山川颂》又名为《我爱我的祖国》。从题目上看,“祖国山川颂”就是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其实文章不仅只歌颂自然的大好河山,同时歌颂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改造自然、创造灿烂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的散文,用的是诗一般凝炼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的是火一般炽热的情感,具有散文诗的一些特点。
文章段落较多,共34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2段为第二部分,第33--34段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这是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第3--32段),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在这一部分里,又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3--7段是第一个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个层,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
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了重点展示。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26--32段是第四层,在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第三部分(第33—34段),是对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三、重点语段品读
第一部分(第1—2段):总领下文,点明全文主旨。
[品味]第一句点题,“也爱”突出表明本文主要歌颂祖国的大自然的风景,紧扣标题“祖国山川颂”。
[体会] 第一、二自然段领起下文,总的抒发对祖国木、花石、砖瓦等山河大地的热爱。
第二部分(第3—32段):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
第一层(第3—7段):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品味]第3自然段中“且不要去说”所表明的思想感情是:那些外国风景都算不了什么,我们祖国的山川风景才是壮丽伟大的。第4自然段以富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景观为抒情描写对象构成排比,使得讴歌祖国壮丽山川的情感不可遏制地喷薄而出。我们也可以仿照其句式,以中国传统文化(如京剧、中药、武术、唐诗、宋词、书法、国等)为内容,写出一段话。第5自然段既指出自然灾害的侵蚀,又指出异族、帝国主义的侵略;这里的“春天”,既指自然的春天,更指社会主义的春天。第6自然段中“这是祖国大地对劳动者的回答”一句的意思,是下边所列的这些山河美景,都是劳动者付出的艰辛汗水的结晶。第7自然段将山人格化,作者的这种感受是热爱祖国河山的表现。
[体会]第3自然段中作者列举的有名的景色都非常美,然而却比不上作者的伟大的祖国,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自豪感,而且这种自豪感出自“天然”,因为“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第4自然段结尾由物及人,很自然地歌颂生活于斯、创造斯地的劳动者。第5自然段抒发对祖国的自然土地的热爱之情。
第二层(第8—12段):抒发对祖国人民、文化、语言的热爱。
[品味]第8、9、10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第9自然段中写到热爱祖国的文化,特别提到令人陶醉的诗歌名句。第12自然段写到怀念祖国时既痛苦又幸福的感觉,真实,深刻,感人。作者虽然远离祖国,思念之情却与日俱增。不管走到哪里,作者的性格、命运、情感与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这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既痛苦又幸福,听起来似乎矛盾。其实不然,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人民、山川的热爱。
[体会]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三层(第13—25段):重点展示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歌颂祖国的四季晨昏,情态各异。
[品味]第15段以生花妙笔传递春天的信息,写出了春天的萌动和新生。第16段写出了春的茂盛和勃勃生机。而第18段揭示了人事沧桑、春天永恒的哲学道理。第19段写夏天的美景,多么像一幅优美的风景:清晨,露珠,霞光,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赤脚的姑娘在汲水,云雀在天空歌唱……于是,在第20段中作者由衷地赞叹道:多么纯朴的劳动者的美啊!第21、22段分别写秋天的特征与略写冬天之美,但雪莲的形象令人振奋。第23、24、25段中,写每天早晨的美丽景色,充分调动拟人手法,树的企盼,太阳的红光满面,抱吻和金色的笑,写得生动形象;把黄昏当人来写,蹒跚,醉倒。
[体会]第25段写法上,日影弄姿、玲珑树影对“光之万箭的奇景”起了衬托作用。这一层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一起。
第四层(第26—32段):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带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品味]第26段中,这又是一幅,涨满的春水,微笑的桥孔,细雨如烟中,燕子回旋,红棉树花开,人打着伞从上走过……家乡真美。
第27段中,想起扬子江所承载的战争历史。这样写大约意在表明:壮烈的战争历史,是祖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正义的战争,也是推进祖国历史前进的不可缺少的动力。扬子江(长江)发展壮大的历程,多么像祖国发展壮大的历史。
第29段,这一段用拟人、比喻等手法,用准确的词语,把大江发展的历程,写得形象生动,并且富于哲理:事物的发展壮大,大多是经过许多的艰难曲折和起伏的,并且这样写,也象征了祖国发展壮大的历史。
第30、31、32段中,作者为什么又突出写黄果树等大瀑布的雄壮宏伟的气势?这里也有独特用心,也有象征意义,它象征了祖国的雄壮宏伟,令人感到我们的祖国也像这大瀑布一样令人振奋。
[体会]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亲见亲闻的感受歌颂祖国。
第三部分(第33—34段):歌颂家乡、江河、瀑布、水溪等美丽景观。
[品味]第33段深情的描写,令我们想到母与子的关系,祖国与游子的关系,里面包含的象征意义是明显的。结尾一段既富于诗意,又含象征意义,那化作羽云的流水,多么像远离祖国的海外游子。语出自然,一颗深沉挚热的爱国心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四、疑难问题探析
1、本文的主题是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程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祖国山川颂,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9
    《哈姆莱特》教案
    甜甜的泥土
    《崔杼弑其君》教案1
    《黑珍珠》教案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1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2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1
    《铸剑》教案1
    《铸剑》教学设计1
    语文版《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麦…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6
    《春》教案7
    《雨巷》说课稿1
    《雨巷》课堂实录1
    《雨巷》教案6
    《雨巷》教案5
    《雨巷》教案2
    《雨巷》教案1
    《前方》教案1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1
    鄂教版七年级《<论语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乡土情结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等待散场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9
    《你看这原野里》教案1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0
    《黄鹂》教案2
    《离骚》教学设计3
    《离骚》微型教案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4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5
    《秋水》教案4
    《鸿门宴》说课稿2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8
    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雷雨》
    读本“母语的精神”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10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案例
    《劝学》教学设计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2
    《唐山大地震》教案1
    《西地平线上》公开课教案6
    《〈激流〉总序》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6
    必修一读本《故乡的榕树》简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劝学》教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师说》教案2
    《乡土情结》简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案3
    初三语文复习设计7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导学
    《非攻》教学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发现》教案5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雨霖铃》简案2
    《奥林匹克精神》活动教学设计(公开课…
    《西地平线上》教案5
    秋兴八首
    《五人墓碑记》教案2
    寒风吹彻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5
    《肖邦故园》教案1
    《祖国山川颂》教案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1
    《拿来主义》教案4
    《老王》课堂实录1
    《阿房宫赋》教学案
    《雨霖铃》简案2
    端午的鸭蛋
    第三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寻找理想》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微型小说《走出沙漠》探究性阅读教学…
    《滑铁卢之战》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
    组歌
    海燕
    (苏教版)《离骚》教案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小桔灯》教案
    28.醉翁亭记
    背影
    铁骑兵
    苏珊•安东尼
    大堰河,我的保姆
    现代诗两首
    列夫.托尔斯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爱莲说》写作指导课
    《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21《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名著推荐与导读——《格列佛游记》
    19《庄暴见孟子》教案
    再塑生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1
    《老王》教案10
    《老王》教案11
    《核舟记》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
    《老王》教案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清塘荷韵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崂山道士》教案
    《察今》教案2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察今》教案3
    《察今》课堂实录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二
    《老王》教案15
    等待散场
    《老王》教案1
    《老王》教案3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案3
    《老王》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你一定会听见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我的五样3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10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
    写作——编写寓言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清塘荷韵》教案2
    《落日》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案16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
    玉堂春落难逢夫
    《品质》教案1
    《荷塘月色》教案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吉诃德的时代》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六国论》教案
    《鸟啼》教案
    高三作文议论文序列化训练
    《图片两组》教案
    永久的悔
    《泪珠与珍珠》
    祖国山川颂
    《铁骑兵》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安妮日记》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一
    十八岁和其他
    《我的五样》学案
    我的五样
    始得西山宴游记
    赤壁赋
    《我的五样》(苏教版高一必修)
    《炼字》课堂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