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国山川颂
|
bsp;qiū 龙湫 涟 lián 涟漪 2.词语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蒙密:密集遮盖。蒙:遮盖。 爱抚:疼爱抚慰。 吟哦:吟咏。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玲珑:(东西)精巧细致;(人)灵活敏捷。 澄澈:清澈透明。 逼视:向前靠近目标,紧紧盯着。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也说云兴霞蔚。 茫若无涯: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管对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来说,祖国都是一种魂,是擎天巨树上的落叶飘向大地母亲怀抱时的那一种殷殷深情;是一种使一个国家虽然饱经沧桑忧患却仍然能焕发出生命光泽的力量支柱;是一种使自己的儿女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方,都将魂萦梦绕、日牵夜挂的精神召唤;是一种流在每个人血管里,祖祖辈辈,生生不息、光照千秋、与日月争辉的魂!更是一支中华儿女心中永恒的赞歌。 二、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黄药眠的散文《祖国山川颂》又名为《我爱我的祖国》。从题目上看,“祖国山川颂”就是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其实文章不仅只歌颂自然的大好河山,同时歌颂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改造自然、创造灿烂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的散文,用的是诗一般凝炼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的是火一般炽热的情感,具有散文诗的一些特点。 文章段落较多,共34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2段为第二部分,第33--34段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这是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第3--32段),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在这一部分里,又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3--7段是第一个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个层,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 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了重点展示。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26--32段是第四层,在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第三部分(第33—34段),是对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三、重点语段品读 第一部分(第1—2段):总领下文,点明全文主旨。 [品味]第一句点题,“也爱”突出表明本文主要歌颂祖国的大自然的风景,紧扣标题“祖国山川颂”。 [体会] 第一、二自然段领起下文,总的抒发对祖国草木、花石、砖瓦等山河大地的热爱。 第二部分(第3—32段):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 第一层(第3—7段):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品味]第3自然段中“且不要去说”所表明的思想感情是:那些外国风景都算不了什么,我们祖国的山川风景才是壮丽伟大的。第4自然段以富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景观为抒情描写对象构成排比,使得讴歌祖国壮丽山川的情感不可遏制地喷薄而出。我们也可以仿照其句式,以中国传统文化(如京剧、中药、武术、唐诗、宋词、书法、国画等)为内容,写出一段话。第5自然段既指出自然灾害的侵蚀,又指出异族、帝国主义的侵略;这里的“春天”,既指自然的春天,更指社会主义的春天。第6自然段中“这是祖国大地对劳动者的回答”一句的意思,是下边所列的这些山河美景,都是劳动者付出的艰辛汗水的结晶。第7自然段将山人格化,作者的这种感受是热爱祖国河山的表现。 [体会]第3自然段中作者列举的有名的景色都非常美,然而却比不上作者的伟大的祖国,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自豪感,而且这种自豪感出自“天然”,因为“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第4自然段结尾由物及人,很自然地歌颂生活于斯、创造斯地的劳动者。第5自然段抒发对祖国的自然土地的热爱之情。 第二层(第8—12段):抒发对祖国人民、文化、语言的热爱。 [品味]第8、9、10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第9自然段中写到热爱祖国的文化,特别提到令人陶醉的诗歌名句。第12自然段写到怀念祖国时既痛苦又幸福的感觉,真实,深刻,感人。作者虽然远离祖国,思念之情却与日俱增。不管走到哪里,作者的性格、命运、情感与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这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既痛苦又幸福,听起来似乎矛盾。其实不然,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人民、山川的热爱。 [体会]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三层(第13—25段):重点展示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歌颂祖国的四季晨昏,情态各异。 [品味]第15段以生花妙笔传递春天的信息,写出了春天的萌动和新生。第16段写出了春草的茂盛和勃勃生机。而第18段揭示了人事沧桑、春天永恒的哲学道理。第19段写夏天的美景,多么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清晨,露珠,霞光,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赤脚的姑娘在汲水,云雀在天空歌唱……于是,在第20段中作者由衷地赞叹道:多么纯朴的劳动者的美啊!第21、22段分别写秋天的特征与略写冬天之美,但雪莲的形象令人振奋。第23、24、25段中,写每天早晨的美丽景色,充分调动拟人手法,树的企盼,太阳的红光满面,抱吻和金色的笑,写得生动形象;把黄昏当人来写,蹒跚,醉倒。 [体会]第25段写法上,日影弄姿、玲珑树影对“光之万箭的奇景”起了衬托作用。这一层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一起。 第四层(第26—32段):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带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品味]第26段中,这又是一幅画,涨满的春水,微笑的桥孔,细雨如烟中,燕子回旋,红棉树花开,人打着伞从桥上走过……家乡真美。 第27段中,想起扬子江所承载的战争历史。这样写大约意在表明:壮烈的战争历史,是祖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正义的战争,也是推进祖国历史前进的不可缺少的动力。扬子江(长江)发展壮大的历程,多么像祖国发展壮大的历史。 第29段,这一段用拟人、比喻等手法,用准确的词语,把大江发展的历程,写得形象生动,并且富于哲理:事物的发展壮大,大多是经过许多的艰难曲折和起伏的,并且这样写,也象征了祖国发展壮大的历史。 第30、31、32段中,作者为什么又突出写黄果树等大瀑布的雄壮宏伟的气势?这里也有独特用心,也有象征意义,它象征了祖国的雄壮宏伟,令人感到我们的祖国也像这大瀑布一样令人振奋。 [体会]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亲见亲闻的感受歌颂祖国。 第三部分(第33—34段):歌颂家乡、江河、瀑布、水溪等美丽景观。 [品味]第33段深情的描写,令我们想到母与子的关系,祖国与游子的关系,里面包含的象征意义是明显的。结尾一段既富于诗意,又含象征意义,那化作羽云的流水,多么像远离祖国的海外游子。语出自然,一颗深沉挚热的爱国心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四、疑难问题探析 1、本文的主题是什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程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祖国山川颂,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永久的悔 |
下一篇文章: 《炼字》课堂实录 |
|
|
|